第二十八章 超市里的偶遇
超市的冷柜区正飘着白气,林夏弯腰翻找便携秤时,后腰突然被轻轻撞了一下。她直起身,看见个穿灰色连帽衫的男生正手忙脚乱地扶货架,手里的购物篮晃了晃,几盒蛋白粉差点滚出来。
“抱歉抱歉!”男生抬头时,林夏认出是老张的儿子小张——去年在社区健康讲座上见过,那时他被老张逼着站在台上分享减重心得,脸憋得通红,说自己三个月饿瘦20斤,现在看倒是圆润了些。
小张也认出她,挠了挠头:“林夏姐?你也来买东西啊。”他的视线落在林夏手里的便携秤上,眼睛亮了亮,“你也在为增重期做准备?”
林夏点头,注意到他购物篮里的蛋白粉罐上印着“增重专用”几个字,罐身被捏得有点变形。“买这个?”她指了指罐子,“你爸又催你补体重了?”
“可不是嘛。”小张垮下脸,把罐子往篮底按了按,“规则日减的20斤,我到现在才涨回来5斤,我爸天天念叨‘再涨不够10斤,冬天都别想碰红烧肉’。”他踢了踢货架腿,声音闷下来,“其实我也想多吃点,但去年饿出胃溃疡,现在一吃油腻的就反酸,这蛋白粉我试了好几种,总觉得烧心。”
林夏想起项目组整理的用户案例里,有个和小张情况相似的司机,也是胃弱,后来靠小米粥配蒸蛋慢慢养回来的。她弯腰从下层货架抽出一罐浅蓝色包装的蛋白粉:“试试这个?低糖款,加了益生菌,我之前帮同事选过,他说喝着不刺激胃。”
小张接过罐子翻来覆去看:“这个……贵不贵啊?”
“搞活动呢,买二送一,”林夏指了指货架上的促销牌,“算下来比你手里那个还便宜点。而且你看成分表,这里面的乳清蛋白是水解过的,好消化。”她顿了顿,想起案例里的细节,补充道,“冲的时候别用开水,加在温牛奶里,早上配个水煮蛋,既能增重又护胃。”
小张的耳朵有点红,把原来那罐放回货架,小心翼翼地把浅蓝色罐子放进篮里:“谢了林夏姐。其实我爸也不是逼我,就是上次体检,医生说我体重太低,免疫力差,容易感冒。”他挠了挠后颈,“他昨天还炖了排骨汤,非让我一顿喝两碗,撑得我半夜睡不着。”
林夏笑了:“你爸那是怕你像去年那样硬扛。对了,”她从包里翻出张便签,“这是我整理的‘胃弱增重食谱’,小米粥配南瓜泥、清蒸鲈鱼什么的,都是好消化的,你试试?”
小张接过来,指尖触到便签边缘的温度,突然抬头说:“林夏姐,你们做的那个健康平台,我爸天天看。他说上面有个外卖员的故事,跟我差不多,也是胃不好,后来靠少食多餐把体重涨回来了——那故事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林夏点头,“他现在还会在平台上分享自己做的养胃小饼干呢。”
小张眼睛亮起来:“那我也能分享吗?等我把体重涨够了,我想拍我爸做的排骨汤教程,他那汤里放了黄芪,喝着不腻。”
“当然能啊。”林夏看着他把便签小心翼翼折好放进兜里,突然觉得,那些敲进代码里的规则,那些反复调试的数据,最终都落在了这样的时刻——有人因为一句提醒选对了食物,有人因为一个故事生出点底气,就像超市冷柜的白气里,悄悄冒出来的一点人间烟火气。
结账时,林夏瞥见小张的购物篮里多了袋南瓜,想来是记着食谱里的话。她拎着便携秤走出超市时,手机收到条新消息,是平台后台的用户投稿提醒,发件人昵称是“小张”,附言写着:“等我成功了,一定来分享我爸的排骨汤秘方!”
林夏笑着回了个“加油”的表情,阳光透过超市玻璃照在便携秤上,折射出细碎的光。原来规则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让人在小心翼翼的试探里,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就像小张手里的南瓜,和他爸那锅冒着热气的排骨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