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抓捕的胜利,如同斩断了伸向国家核心机密的黑手,但远未到庆祝的时刻。加密硬盘被紧急送往军方最高级别的技术鉴定部门进行破解和内容验证,而更重要的工作——撬开赵志远的嘴,挖出他的上下线、传递渠道以及幕后指使者,摆在了专案组面前。
赵志远被秘密押解至一个与世隔绝、戒备森严的军方审讯基地。他知道自己罪行深重,一旦开口,必将面临最严厉的惩处,也可能危及他在乎的人(后来得知,境外组织以其家人安全为要挟)。因此,从被戴上手铐的那一刻起,他就抱定了顽抗到底的决心。最初的几天审讯,他要么一言不发,如同泥塑木雕,要么就重复着那套精心编织的谎言,声称自己只是商业间谍,为了钱,背后没有任何组织。
经验丰富的审讯专家轮番上阵,运用各种心理战术和策略,但赵志远心理素质极强,防线构筑得异常坚固。审讯一度陷入了胶着状态。
薄斯年和夏小雨并未直接参与审讯,但他们时刻关注着进展。夏小雨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境外的组织得到行动失败的消息后,就越可能切断所有联系,销毁证据,使得深挖幕后变得愈发困难。
“他不可能没有弱点。”夏小雨在指挥中心,看着审讯室内赵志远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冷静地分析,“一个能潜伏如此之深、策划如此周密行动的人,必然有其信仰、恐惧或者在乎的东西。我们需要找到他的‘开关’。”
与此同时,技术鉴定部门传来了关于那块加密硬盘的初步报告。硬盘采用了极其复杂的多重加密算法,破解需要时间。但是,技术人员在硬盘物理结构上发现了一个微小的、非商业标准的信号发射模块,与薄夏之前监测到的异常传输信号特征吻合。这证实了赵志远在被捕瞬间试图启动紧急发送程序的判断。
另一边,对刘明的审讯和外围调查取得了进展。在确凿的证据(汇款记录、通讯间接关联等)和心理攻势下,刘明的心理防线率先崩溃。他涕泪横流地交代,自己是因为儿子在国外留学欠下巨额赌债,被赵志远抓住把柄,威逼利诱之下,才被迫提供了研究所内部信息、保密室流程,并利用职权为其伪造了“技术顾问”身份和进入权限。但他坚称,自己只负责“开门”,并不知道赵志远的具体行动计划、真实身份以及资料的最终去向,每次联系都使用赵志远提供的、一次性的加密通讯方式。
刘明的交代,虽然坐实了赵志远的间谍行为,但并未提供关于其背后组织的直接线索。
案件的突破口,最终回到了技术层面和夏小雨的细致观察上。
技术部门经过日夜不停的攻坚,终于成功破解了硬盘的第一层加密。里面除了“蜂鸟”项目的完整资料(验证无误)外,还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独立加密分区,这个分区的加密等级甚至比资料本身还要高!
“这个分区里,一定藏着更重要的东西,可能是联络方式、组织指令,甚至是其他间谍名单!”薄斯年判断。
也就在这时,夏小雨反复观看赵志远被捕前后以及初期审讯的录像,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在第一次审讯中,当审讯人员无意间提到“你的上线‘鼹鼠’已经暴露”时(这其实是审讯策略,虚张声势),赵志远的瞳孔有瞬间的微缩,右手食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虽然迅速恢复正常,但没能逃过夏小雨敏锐的眼睛。
“他在听到‘鼹鼠’这个代号时,有反应。”夏小雨对薄斯年和审讯专家说,“这个代号,可能对他有特殊意义。要么是他的上线,要么是他非常熟悉甚至忌惮的人。”
审讯专家决定调整策略。
新一场审讯,氛围更加压抑。主审官没有再纠缠于盗窃过程,而是将技术部门恢复的、从赵志远住处秘密搜查到的一页残破密码本影印件(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数字),以及那个被破解的隐藏加密分区存在的消息,看似随意地放在了桌上。
“赵志远,”主审官的声音平稳,却带着洞穿一切的力量,“你以为你不说,我们就找不到‘鼹鼠’了吗?你以为你那个隐藏分区能永远守住秘密?”他指着那页密码本影印件,“这些,‘鼹鼠’交给你的联络密码,很快就会被完全破译。还有你硬盘里那个藏着‘鼹鼠’最新指令和撤离计划的分区,破解也只是时间问题。”
他紧紧盯着赵志远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鼹鼠’抛弃你了。他给你的撤离计划是假的,目的就是让你在机场当替死鬼,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方便他自己金蝉脱壳。你,不过是一枚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
这番话,半真半假,却像一把尖刀,精准地刺入了赵志远内心最脆弱、也最可能产生裂痕的地方——他对上级的信任以及自身处境的认知。
赵志远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紧抿着嘴唇,但眼神中的顽固开始松动,出现了挣扎和一丝被背叛的愤怒。
审讯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角力。
突然,主审官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表演):“其实,我们查过你的背景。你父亲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你曾经也是学校的骄傲,是国家的培养让你有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甘心被那些躲在暗处、连真面目都不敢露的人利用,背叛培养你的祖国,让你父亲的英名蒙羞吗?”
“父辈的荣光”与“现实的背叛”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冲击。赵志远身体微微颤抖起来,心理防线正在崩塌。
就在这时,审讯室的门被敲响,一名工作人员进来,递给主审官一份文件。主审官看了一眼,然后将其推到赵志远面前,那是一张照片——上面是赵志远年迈的母亲和妹妹在国内安静生活的场景(专案组秘密拍摄,用以证明其家人安全)。
“看看她们,”主审官的声音低沉下来,“你为那些不顾你家人死活、随时准备牺牲你的人卖命,值得吗?现在回头,配合我们,彻底铲除这个危害国家的毒瘤,是你唯一的救赎之路,也是真正能保护你家人的方式。”
威逼、利诱、心理冲击、情感攻势……多管齐下,赵志远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断裂。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血丝,声音嘶哑地低吼道:
“我说……我都说……”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赵志远如同倒豆子般,交代了他所知道的一切。他承认自己受雇于一个名为“夜枭”的境外工业间谍组织,该组织长期致力于窃取我国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国防相关的技术情报。“鼹鼠”正是他在境内的单线联系人,负责传递指令、支付酬金和接收情报,他从未见过“鼹鼠”的真面目,所有联系均通过死信箱和加密信号。这次“蜂鸟”项目的情报,正是“鼹鼠”点名要求的最高优先级任务。他按照指令,在得手后,将资料存入加密硬盘,计划经香港离境,交给指定的接头人。
他还供出了几个可能的死信箱位置和与“鼹鼠”约定的紧急联络(示警)方式。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狡猾的狐狸,也终究逃不过猎手的追捕。赵志远的开口,标志着案件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专案组的下一个目标,直指那个隐藏更深、代号“鼹鼠”的境内核心间谍!一场针对“夜枭”网络的内外清剿行动,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