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的历史课,阳光透过教室后墙的投影幕,在空气中投下细碎的光斑。讲台上,历史老师调试着投影设备,教室里弥漫着既紧张又期待的气息 —— 今天是小组 ppt 展示的日子,江衍和苏沐橙所在的小组,作为最后一组登场,承载了全班的期待。
苏沐橙坐在座位上,手心沁出了薄汗。她下意识地摩挲着裙摆,目光落在桌角的 ppt 遥控器上,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一方面是对展示的紧张,毕竟这是她和江衍第一次完整合作的成果;另一方面,作文竞赛的风波像块石头压在心底,李涛提交的 “证据” 还没定论,让她始终无法完全放松。
“别紧张。” 江衍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低沉而平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他坐在旁边,看似在翻看历史课本,实则余光一直留意着她的状态,“我们已经练过三次了,逻辑没问题,配合也默契。”
苏沐橙转头看向他,发现他的眼神平静而坚定,没有了平时的冷硬,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她想起昨晚在图书馆,两人最后一次排练,江衍耐心地帮她调整语速,提醒她 “讲到案例时可以多些眼神交流”,甚至悄悄帮她整理了被风吹乱的头发 —— 这些细节像暖流,悄悄抚平了她的焦虑。
“我知道,可还是有点慌。” 苏沐橙小声说道,嘴角泛起一丝苦笑,“万一讲到一半忘词了,或者 ppt 出问题了怎么办?”
“不会。” 江衍摇摇头,从笔盒里拿出一支薄荷糖,递到她手里,“含着,能缓解紧张。ppt 我检查了五遍,遥控器也换了新电池,放心。”
苏沐橙接过薄荷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心里的紧张确实消散了几分。她看着江衍认真的侧脸,心里泛起一丝微妙的暖意 —— 这个总是嘴硬的同桌,其实比谁都细心。
前面几组的展示陆续结束,有讲古代艺术的,有讲制度演变的,各有亮点,却总少了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共鸣。轮到苏沐橙和江衍小组时,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同学们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带着好奇和期待 —— 毕竟,这是班级里 “文理大神” 的首次正式合作。
江衍率先走上讲台,接过老师递来的话筒,声音清晰而稳定:“大家好,我们小组展示的主题是‘古代科技与文学的辩论逻辑’。”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投影幕上出现了 ppt 封面 —— 水墨风格的浑天仪与竹简交相辉映,“文理共生” 四个篆字居于中央,简洁而有韵味。教室里立刻响起了轻轻的赞叹声。
“首先,我们来看科技部分。” 江衍的目光扫过全班,语气严谨,“古代科技的进步,从来不是孤立的突破,而是伴随着思想的辩论与碰撞。以祖冲之的圆周率为例,他在《缀术》中提出的‘约率’与‘密率’,遭到了当时保守学派的质疑,认为其‘背离经典,不合礼法’。”
他切换到下一页,屏幕上出现了一张逻辑清晰的对比表格,左边是保守学派的观点,右边是祖冲之的论证依据,数据详实,条理分明。“祖冲之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通过反复测算,用精准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结论,这背后是理性思维的力量 —— 用事实说话,用逻辑服人。”
苏沐橙看着他在讲台上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的紧张彻底消散了。她知道,该轮到自己上场了。在江衍讲完最后一句时,她快步走上讲台,接过话筒,语气自然流畅,与他的严谨形成了完美的衔接:“江衍同学提到的理性辩论,在古代文学中同样有着精彩的呈现。如果说科技辩论是‘以数据服人’,那么文学辩论就是‘以逻辑动人’。”
她切换到文学部分的页面,屏幕上出现了《战国策》的竹简图片,“以‘触龙说赵太后’为例,触龙想要说服赵太后送长安君入齐,却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从‘饮食起居’谈起,先共情赵太后的爱子之心,再层层递进,指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最终说服了赵太后。”
苏沐橙的声音带着文科生特有的感染力,她结合之前的辩论经验,分析了触龙的辩论逻辑:“这里的逻辑的是‘共情→类比→说理’,既保留了感性的共鸣,又不失理性的严谨,这与祖冲之的‘数据→论证→结论’,其实是异曲同工 —— 都是通过有效的逻辑传递,达成说服的目的。”
台下的同学听得格外认真,语文课代表悄悄竖起了大拇指,张浩则点了点头,眼里满是认可。
“而这,正是文理共生的密码。” 江衍再次走上讲台,与苏沐橙并肩站着,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带着心照不宣的默契,“科技提供理性的骨架,文学赋予感性的血肉;科技用逻辑构建认知,文学用情感传递温度。就像张衡的地动仪,既需要力学原理的支撑,也需要《两京赋》中‘通天犀角,灵夔之鼓’的文学描写,才能被后人铭记。”
苏沐橙接过话头,语气坚定:“同样,纵横家的辩论如果没有严谨的逻辑,只会沦为空洞的话术;而科技如果没有文学的传递,也只能藏在冰冷的典籍中,无法真正走进人心。古代文明的进步,正是文理思维相互碰撞、相互成就的结果。”
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江衍的严谨与苏沐橙的灵动相得益彰,ppt 的内容既有科技的深度,又有文学的温度,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而有共鸣。
当最后一页 “文理互补,共生共荣” 的总结页出现时,教室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同学们纷纷站起来鼓掌,眼神里满是赞赏和敬佩,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都用力拍着桌子。
历史老师也笑着站起来,掌声格外响亮:“太好了!这是我今天看到的最精彩的展示!江衍同学的科技部分逻辑严谨,数据详实,体现了理科生的思维优势;苏沐橙同学的文学部分情感饱满,案例生动,展现了文科生的灵动。更难得的是,你们把文理思维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既讲清了‘是什么’,又讲透了‘为什么’,还联系了我们班级的‘文理互补’,立意深刻,配合默契,堪称典范!”
老师的话让教室里的掌声再次响起,苏沐橙的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成就感。她转头看向身边的江衍,眼里带着笑意和感激 —— 如果不是他的严谨,她的文学部分会显得空洞;如果不是她的补充,他的科技部分会缺少温度。这场展示的成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江衍感受到她的目光,也转头看向她。他的嘴角其实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眼里的冷硬早已消散,只剩下柔和的暖意。可当苏沐橙以为他会说点什么肯定的话时,他却突然移开目光,对着全班同学,语气依旧带着一丝嘴硬:“只是没发挥失常而已,不算什么。”
苏沐橙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了出来 —— 果然,还是那个嘴硬心软的江衍。她知道,他心里其实比谁都开心,只是不好意思直白地表达而已。
展示结束后,两人走回座位,周围的同学纷纷围过来,夸赞他们的 ppt 做得好。
“沐橙,你讲得太精彩了!尤其是‘触龙说赵太后’的分析,太到位了!” 语文课代表激动地说。
“衍哥,你那个逻辑表格太牛了!我居然看懂了古代科技辩论的逻辑!” 张浩拍着江衍的肩膀说道。
江衍只是淡淡点头,没有多言,却在桌子底下悄悄踢了踢苏沐橙的椅子,递过来一张纸条:“表现不错,比模拟辩论时稳。”
苏沐橙拿起纸条,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嘴角忍不住上扬,回给他一张:“你也不赖,比平时温柔多了。”
江衍看到纸条,脸颊微微发红,赶紧把纸条收起来,假装认真看历史课本,心里却甜滋滋的。
就在教室里的氛围一片热烈时,苏沐橙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作文竞赛组委会发来的短信:“请苏沐橙、江衍同学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会议室,参与最终核查,携带所有相关材料,本次核查结果将直接决定是否保留决赛资格。”
苏沐橙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心里的喜悦瞬间被焦虑取代。她转头看向江衍,发现他也在看手机,脸色同样严肃 —— 显然,他也收到了短信。
周围的同学察觉到他们的变化,纷纷安静下来。“怎么了?” 语文课代表担忧地问道。
“作文竞赛的事,组委会让我们周五去最终核查。” 苏沐橙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李涛提交的‘证据’,他们还要进一步核实。”
江衍皱了皱眉头,语气坚定:“没事,我们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一定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苏沐橙的心里依旧不安。最终核查意味着什么?是组委会已经有了倾向,还是单纯的流程?李涛提交的那些 “证据”,会不会真的影响结果?
教室里的热烈氛围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沉重。这场 ppt 展示的成功,虽然让两人的默契和信心都提升了不少,却没能驱散作文竞赛带来的阴霾。
周五的最终核查会顺利吗?李涛会不会还有其他后手?他们精心准备的材料,能不能打动组委会,保住决赛资格?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这场风波,他们之间刚刚升温的情愫,会不会在即将到来的核查中,面临新的考验?
阳光依旧明亮,却照不进两人心里的忐忑。这场意外获得好评的 ppt 展示,成了紧张氛围中的一抹亮色,却也让接下来的作文竞赛核查,变得更加引人瞩目。而这一切,都将在周五的会议室里,慢慢揭开答案,让他们的故事,朝着更加紧张和未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