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旭日,率领17人的部小队,在葬鬼岗与敌周旋、并成功重创龟田小队的同时,远在百里之外八路军某独立团驻地,团长李云龙,正对着摊在桌上的军事地图,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手指间,夹着的劣质卷烟,已经快烧到尽头,烟灰积了长长一截,却浑然不觉。指挥部里烟雾缭绕,气氛有些凝重。参谋长拿着一份刚译出的电文,快步走了进来。
“老李,有消息了!”
参谋长语气带着一丝如释重负,但更多的是凝重,“我们派出去联系赵旭日抗日团的情报员回来了,还带回了附近游击队传来的确切消息。”
李云龙猛地抬起头,眼中精光一闪,把快要烫手的烟头,摁在粗糙的桌面上熄灭:
“快说!赵旭日那小子怎么样了?他娘的,失联这么多天,老子还以为他让鬼子包了饺子!”
“包饺子?”
参谋长苦笑一声,把电文递给李云龙,“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也更惊人。赵旭日部,目前就在葬鬼岗!”
“啥?!”
李云龙一把抓过电文,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猛地俯身,手指在地图上急速划动,最终重重地点在标注着“葬鬼岗”三个小字的那片区域,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赵旭日这小子,现在,还剩下多少人马?”
“只有十几个人。”
“十几个人,就敢去葬鬼岗?!你他娘的确定是葬鬼岗?!赵旭日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带着十几个人,往那鬼地方钻?!”
李云龙脸上的表情,极其复杂,有震惊,有难以置信,更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那地方,老子当年带小队路过一回,他娘的,进去半天差点没绕出来!怪石嶙峋,跟迷魂阵似的,大白天都阴森得瘆人,还有那要命的瘴气!当地老百姓都说,那是十死无生的绝地,鬼见了都发愁。那里不适合大部队作战,小鬼子平时都不敢轻易,往里派大部队。赵旭日他……他这是被逼到绝路,还是……”
参谋长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敬佩:
“根据情报,他们不是被逼进去的,是主动利用那里的地形,跟追剿他们的日伪军干上了!带队的是鬼子龟田一郎,还有……那个叛徒余三水。”
“余三水?狗日的汉奸!”
李云龙骂了一句,随即眼神变得更加锐利,“等等,你说他们利用地形?具体怎么回事?”
“具体情况还不完全清楚,但传回来的消息说,赵旭日他们,在葬鬼岗里神出鬼没,利用石头、树林、迷雾,把龟田的队伍耍得团团转,据说还打了个漂亮的伏击,鬼子损失不小。”
“啪!”
李云龙一巴掌拍在地图上,震得桌上的搪瓷缸都跳了一下,脸上瞬间阴转晴,甚至涌上一股兴奋的红光,“好小子!真他娘的是个天才!哈哈哈哈!”
他放声大笑,笑声洪亮,几乎要掀翻指挥部的屋顶:
“我就知道,赵旭日这小子,有两把刷子,不是池中之物!有种!有胆色!更有脑子!”
李云龙在指挥部里,兴奋地踱起步子,一边走一边啧啧称赞:
“葬鬼岗啊……别人眼里是绝地,到了他赵旭日手里,反倒成了他娘的风水宝地了。利用地形,以寡敌众,还能反咬一口,这仗打得漂亮!比老子当年在苍云岭,劈坂田联队指挥所还他娘的解气!”
他停下脚步,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葬鬼岗,眼神里充满了激赏:
“赵旭日这小子,深得咱们老祖宗兵法的精髓啊!‘夫地形者,兵之助也’。他这是把‘天时、地利、人和’玩明白了!绝地求生,反客为主。这份胆识,这份临机决断的能力,这份指挥才能,他娘的,放在咱们整个师里,都是这个。”他翘起了大拇指。
赞叹过后,李云龙的脸色,重新变得严肃起来,他回到桌边,手指敲打着地图:
“不过,这下子,他可算是把马蜂窝捅到底了。犬养毅那条老狗,损兵折将,脸都丢到姥姥家了,他能善罢甘休?接下来,肯定是不死不休的报复!”
他看向参谋长,语气斩钉截铁:
“老伙计,我们不能干看着!赵旭日他们是好样的,是在替我们所有的抗日力量扛雷、涨士气!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你的意思是?”参谋长问道。
“第一,”李云龙沉声道,“立刻加派我们的侦察人员,尽可能靠近葬鬼岗外围,严密监视日军动向,一有异动,马上回报!”
“第二,想办法,不惜一切代价,打通和赵旭日部的联系。电台联系不上,就派人,用最可靠的老交通员!告诉他们,我李云龙和独立团,是他赵旭日的后盾。需要弹药、药品,还是需要策应,只要他开口,老子想办法给他凑!”
“第三,”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咱们这边,也不能闲着。通知各营连,给老子抓紧时间搞点动静出来。拔掉一两个外围据点,打打运输队,把声势搞大点。他犬养毅不是要集中兵力对付葬鬼岗吗?老子就在他屁股后面点火,看他能分出多少兵。”
“我们要让犬养毅这老小子知道,他想动赵旭日,就得先问问老子李云龙答不答应!他想在葬鬼岗周边搞大清剿,他的后院就得起火。”
“是!我立刻去安排。”
参谋长也被李云龙的决心感染,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
指挥部里再次剩下李云龙一人。他重新点起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个不起眼的“葬鬼岗”上,嘴里喃喃自语,既有担忧,更有无比的骄傲:
“赵旭日啊赵旭日,你小子可千万给老子挺住!好好活着,多杀鬼子。等这阵风头过去,老子非得亲自去见见你,跟你好好喝一顿,听听你是怎么在葬鬼岗,把那帮狗日的小鬼子玩得团团转的!”
浓重的烟雾中,李云龙仿佛看到了,那片诡谲险恶的山岗,看到了赵旭日和他那支英勇的队伍,正如同磐石般,牢牢地钉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书写着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传奇。
而他,李云龙,和他的独立团,将成为这片传奇最坚定的呼应者。华北的抗日烽火,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不畏艰险、敢于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勇士,而愈烧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