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的话语,像一道惊雷,炸响在兵部大堂。
三月之内,让边关将士战力倍增!
这番豪言壮语,让人惊愕,也让人觉得荒谬。
兵部尚书的脸庞绷紧,他手掌紧握成拳,指节发白。
王猛哼了一声,粗犷的脸上浮现戏谑。
“宁远侯,你可知军令状是何物?军中无戏言!”王猛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讥诮,他盯着杨昭,仿佛在看一个口出狂言的少年。
大堂内,其他将领和官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人觉得杨昭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则在思忖,这杨昭究竟有何依仗,敢说出这等话来。
杨昭对此置若罔闻。他只是平静地看着王猛,又瞥了一眼兵部尚书。
“军令状,我自然清楚。”杨昭语气从容,没有半点退缩,“白纸黑字,由陛下亲鉴,三月为期。若不能达成所言,杨昭愿领军法处置,绝无怨言。”
他这番话,说得斩钉截铁。
兵部尚书听了,心中波澜起伏。这杨昭,是真有奇才,还是个疯子?
他本想借今日议事,给这个从江南来的侯爷一个下马威,让他明白京城不是江南,兵部也不是他杨氏的商行。可杨昭这番举动,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宁远侯,你莫要以为军务是儿戏!”兵部尚书沉声开口,“边关将士的性命,国家安危,岂能让你如此轻率!”
“正因不是儿戏,杨昭才敢立此军令状。”杨昭声音提高了几分,“如果诸位大人有更好的破局之法,杨昭愿洗耳恭听。可若没有,为何不给杨昭一个机会,给大乾一个机会?”
他这番话,让大堂内的议论声小了许多。
是啊,边关战事吃紧,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除了抱怨和粉饰太平,又能拿出什么实际的办法?
兵部尚书一时语塞。他看看杨昭,又看看其他面色各异的官员,心中权衡。
今日之事,若不给杨昭一个说法,传出去只怕会落人口实,说兵部无能,不敢接受挑战。可若真让杨昭去折腾,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宁远侯,你所言,事关重大。”兵部尚书深吸一口气,“老夫需要将此事禀明陛下,由陛下定夺。”
“自然。”杨昭点头,“不过,杨昭希望尚书大人能如实禀报,包括杨昭所言的军令状。”
兵部尚书脸色微沉,没有应答,只是摆了摆手,示意杨昭可以暂退。
杨昭离开兵部大堂时,感受到一道道复杂的目光。有不解,有轻蔑,也有隐约的探究。
他没有多做停留,带着两名护卫,径直返回侯府。
刚进府邸,苏墨和柳如烟便迎了上来。
“侯爷,兵部议事如何?”苏墨问。
柳如烟则说:“京城几家老字号商贾,对杨氏在江南的动作颇为关注。他们对侯爷的身份和来意,也都多有猜测。”
杨昭坐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兵部议事,我当场立下了军令状。”杨昭语气平静,却让苏墨和柳如烟都为之一震。
“军令状?”苏墨惊呼,“侯爷,您立了什么军令状?”
杨昭看向两人,将兵部大堂上发生的事情简要叙述了一遍。
“三月之内,让边关将士战力倍增。”杨昭重复了一遍自己的承诺。
苏墨和柳如烟听完,都陷入了沉默。
这承诺,太过惊人。
“侯爷,这……这谈何容易?”柳如烟眉头紧锁,“军伍之事,非一朝一夕。兵器、粮草、将士训练,皆需耗费巨大。三月之期,实在太过仓促。”
苏墨则沉吟:“侯爷此举,虽是险棋,却也破釜沉舟。若是成功,侯爷在军中的威望将无人能及。可若是失败,恐有性命之忧。”
“我知道。”杨昭放下茶杯,目光沉静,“但京城的水,只有搅动了,才能看清深浅。魏国公府想看我笑话,我偏不让他们如愿。”
“系统已经解锁了更高级的军事理论模块。”杨昭在心里对系统说。
【知识库】中,关于火器改良、军事训练、兵种协同、后勤保障等知识,此时已清晰可见。
“苏墨,你随我入京,可曾将你在江南整理的关于京城兵力部署、边关战报的资料带来?”杨昭问。
苏墨点头:“都带来了,侯爷。我已按照您的吩咐,将京畿卫所、各路边军的详细情况,包括兵力、粮草、器械等,都做了整理。”
“很好。”杨昭说,“今夜,我们便要将这些资料,结合系统的数据沙盘,进行详细的推演。我要知道,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战力。”
他看向柳如烟:“柳如烟,军务改革,军费开支必然庞大。你即刻开始,将杨氏在全国的商路和财富,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我要知道,杨氏能够为军务提供多少支持。”
“是,侯爷!”柳如烟郑重应道。
“还有,联络李沐风。他回京后,卫所内部清整得如何?”杨昭问。
“据他传回的消息,宁远卫内部,魏国公府安插的人手已经清理大半。”苏墨回答,“李将军正在加紧对卫所精锐的操练。”
“让他将宁远卫的最新训练情况,以及卫所内现有的兵器库藏,都做一份详细的报告,尽快送来。”杨昭吩咐。
当夜,侯府书房灯火通明。
杨昭、苏墨、柳如烟三人围坐在桌旁,桌上铺满了京城和边关的舆图、各种军务资料。
苏墨将他整理的兵力、粮草、器械等数据,一一呈现在杨昭面前。
杨昭启动【数据沙盘】,将这些数据输入系统。
沙盘之上,京城和边关的地图立体浮现,各种数据流光溢彩,不断跳动。
“边关的火器,多是老旧的火铳,射程近,精度差,且容易炸膛。”杨昭指着沙盘上模拟的边关战场,“敌军骑兵冲击时,我军的火器优势无法发挥。”
“【知识库】中,有多种火药配方和火器改良方案。”杨昭心里默默对系统说。
沙盘上,新的火器模型开始模拟,其射程、威力、稳定性都远超现有。
“还有练兵之法。”杨昭又说,“我军将士虽勇猛,但训练方式陈旧,多以单兵作战为主,缺乏协同。若能引入阵型变化、兵种配合,战力可提升三成。”
【知识库】中,各种古代和部分超前的军事阵法、协同战术、体能训练方法,在杨昭脑海中一一闪过。
“粮草方面,军中粮草转运耗费巨大,且易受劫掠。”杨昭看向柳如烟,“柳如烟,杨氏的商业网络,能否在战时,以最快的速度将粮草物资运送到边关?”
“侯爷,杨氏在各地都有分号和商队,若整合起来,可大大缩短转运时间,降低损耗。”柳如烟信心十足。
三人一直讨论到深夜。
杨昭不断地在【数据沙盘】上进行模拟和推演。
每次模拟,他都会发现新的问题,但同时,【知识库】也会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火药配方的改进,到新型弓弩的设计;从单兵负重训练,到大规模兵团配合演练;从粮草的储存运输,到伤兵的救治方案……
每推演一次,杨昭的信心就增加一分。
他已经找到了破局的关键。
“苏墨,明日你便去联络那些清流言官。我要他们,在朝堂上替我造势,让陛下知道,杨昭的军令状,绝非戏言。”杨昭对苏墨说。
“柳如烟,你继续盘点杨氏的财富,我需要一份详细的资金流动计划。同时,派人秘密收集京城所有铁匠铺、火药作坊、军械库的详细资料。我要知道,他们的产量、库存以及技术水平。”杨昭又吩咐柳如烟。
“是,侯爷!”两人应道。
夜色渐深,京城陷入一片寂静。
杨昭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皇宫的方向。
他知道,兵部尚书已经将今日兵部大堂发生的事情,禀报给了皇帝。
明日的朝堂,注定不会平静。
他要的,不是皇帝的简单赏识,而是真正的权力。
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权力,他才能将自己的理念,彻底贯彻到这个古老的王朝中。
而军事改革,便是他向京城权贵展示力量的第一步。
他杨昭,来了。
他要让这京城,彻底变天。
第二天,皇帝召见了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将杨昭在兵部大堂的言行,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皇帝,包括那份惊世骇俗的军令状。
皇帝听完,久久没有说话。
他坐在龙椅上,手指轻敲扶手,表情深沉。
“三月之内,让边关将士战力倍增?”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这杨昭,好大的口气。”
“陛下,臣以为,此子过于狂妄。”兵部尚书说,“军务乃国之根本,岂能任由他胡闹?一旦失败,边关危急,社稷动荡!”
皇帝没有理会兵部尚书的劝谏。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杨昭在御前献策时的场景。
那个年轻人,每次都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盐铁专营的惊天反转,到财政改革的远见卓识,杨昭的表现,一次次刷新着皇帝对他的认知。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也不是一个寻常的官员。
他是一个能带来奇迹的人。
“你退下吧。”皇帝摆了摆手,“朕要好好想想。”
兵部尚书躬身告退,心中忐忑不安。
他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而与此同时,京城各大茶楼酒肆,关于宁远侯杨昭在兵部大堂立下军令状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一时间,京城上下议论纷纷。
有人嘲笑杨昭不自量力,有人则拭目以待,想看这个从江南来的年轻人,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清流言官们也开始行动。
在苏墨的联络下,几位素有清名、不畏权贵的言官,在朝堂上开始为杨昭发声。
他们没有直接替杨昭担保,而是借着边关战事吃紧、国库空虚的由头,抨击兵部守旧无能,呼吁皇帝大胆启用新人,尝试新法。
“陛下,如今边关告急,将士浴血,臣等日夜难寐!”一位老言官声泪俱下,“宁远侯虽年轻,然其在江南所行之事,有目共睹。盐铁之利,何其惊人!财政之策,何其高明!陛下何不给宁远侯一个机会,亦是给大乾一个机会!”
朝堂之上,顿时争吵不休。
魏国公府的党羽自然极力反对,认为杨昭是在哗众取宠,蛊惑圣听。
而清流派则据理力争,认为国家危难之际,不应拘泥于资历,当以奇才破局。
皇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朝臣们的争论。
他心中,已然有了决断。
他要给杨昭这个机会。
不是因为他完全相信杨昭能在三月内让战力倍增,而是他想看看,这个年轻人,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惊喜。
而且,他也需要一个契机,来打破京城盘根错节的旧有势力。
杨昭,或许就是那把锋利的刀。
“宣宁远侯杨昭觐见!”皇帝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这一声宣召,预示着京城的风云,即将真正变幻。
杨昭接到圣旨时,他正在书房里,与李沐风讨论宁远卫的训练计划。
李沐风赶在圣旨到来之前,向杨昭汇报了宁远卫的清整情况,并送来了详细的兵器库藏报告。
“侯爷,陛下召见,想必是要问军令状之事。”李沐风说。
杨昭拿起圣旨,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个弧度。
“这京城的棋局,终于要真正开始了。”他轻声说。
他换上侯爷的官服,佩戴玉带,神情肃穆,大步走出侯府。
今日,他要让那些看低他的人,都好好看一看,他杨昭,是如何搅动这京城,如何让大乾焕发新生的!
大乾的未来,将由他杨昭,亲自书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