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站在殿中,面对群臣的围攻,他没有半点慌乱。他先对皇帝躬身一礼,随后望向两位尚书,声音平静,却传遍了整个金銮殿。
“张大人言国债动摇国本,王大人言臣以商贾之身妄议国政,皆是肺腑之言。”杨昭不急不躁,语调从容,“只是,二位大人所思所虑,是否局限于旧例,未曾放眼天下大势?”
他扫过殿中百官,目光坦然。
“何为国本?在我看来,国本非一成不变的旧规,亦非空泛的朝廷威严。国本,是百姓的安居乐业,是国库的充盈富足,是边疆的安稳太平,更是大乾能否在天下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
杨昭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张大人忧虑国家向民间借贷,有失体面,恐日后无力偿还。可我大乾如今国库空虚,边境用兵捉襟见肘,民生凋敝,难道这便是体面?这便是国本稳固?”
他反问,殿内顿时鸦雀无声。许多官员脸色微变,因为杨昭说中了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至于偿还之忧,更是无稽之谈!”杨昭语气一转,带着自信,“我所提之国债,并非空口白牙,而是与‘生产力提升计划’紧密相连。国债所筹之款,将用于兴修水利、改良农具、推广高产作物、兴建工坊、发展矿藏!”
他顿了顿,声音掷地有声:“诸位大人可曾想过,若大乾各地水利设施完善,旱涝无忧,亩产可增几成?若能推广新型农具,一人可抵数人耕作,人力可省几何?若能兴建更多工坊,生产更多丝绸、瓷器、铁器,又能为国库增添多少税收?”
“这笔钱,投入到实处,就像是将种子撒入肥沃的土地,待其生根发芽,结出硕果,何愁无法偿还?届时,百姓富裕,国库充盈,大乾兵强马壮,这才是真正的威严,真正的国本!”
杨昭没有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简单直白的道理,描绘出一幅令人心动的未来图景。殿中一些年轻官员,眼中渐渐露出思索的神情,甚至有些许向往。
户部尚书张大人听杨昭将国债与生产力提升如此关联,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想反驳,却发现杨昭所言并非空想,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收益。
“至于王大人所言,臣以商贾之身,妄议国政,僭越规矩。”杨昭再次转头,对着王大人微微颔首,“臣的确是商贾出身。可难道只有饱读诗书,才能为国效力?难道只有身居高位,方可为民请命?”
他声音沉稳,却字字诛心:“我杨氏在泉州,以商贾之身,平定盐铁之乱,使得泉州盐铁价格平稳,百姓受益,国库增收,这是否也算僭越?我杨氏在泉州,以商贾之身,改良丝绸,兴建工坊,使得泉州经济繁荣,百姓富足,这是否也算妄议?”
杨昭的视线扫过王大人,又看向殿中那些与京城豪门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
“或许在某些人眼中,商贾只配低贱,只配被盘剥。可臣以为,无论是士农工商,只要能为国为民谋利,便是国之栋梁!若只因身份,便将有益于国家社稷的良策拒之门外,那才是真正的守旧迂腐,才是真正的贻误国事!”
他的话,不光驳斥了王大人对他的身份攻击,更隐晦地指出了京城豪门对新政的阻挠,并非出于公心,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殿中不少官员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皇帝坐在龙椅上,从杨昭开口的那一刻起,他的神情便从平静转为专注。他仔细聆听杨昭的每一句话,看着杨昭那张清秀的脸庞上流露出的不凡气度。
当杨昭将国债与生产力提升紧密结合,并用泉州的实际例子作为支撑时,皇帝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当杨昭驳斥“商贾”身份的偏见,并暗指某些人的私心时,皇帝的嘴角不易察觉地动了动。
他感受到了杨昭话语中蕴含的巨大能量,那是一种超越时代,直击问题核心的智慧。这与他以往接触的那些或迂腐、或贪婪、或空谈的官员截然不同。
户部尚书张大人和吏部尚书王大人被杨昭一番话堵得哑口无言。他们想反驳,却发现杨昭的每一句话都像是针尖,准确地刺破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大义”外衣,露出了其下包裹的私利。
殿内,议论声渐渐响起,不再是单一的附和,而是带着各种情绪的低语。一些中立的官员开始重新审视杨昭的提案,甚至有些许心动。
“陛下!”就在此时,一名御史跨步出列,他与京城陈家关系匪浅,此刻面色铁青,声音尖锐,“杨昭此人,言辞巧辩,蛊惑人心!他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实则野心勃勃,意图掌握大乾钱袋,最终架空皇权!”
“泉州王陈两家之倒台,便是此子狠辣手段的明证!他将泉州搅得天翻地覆,如今又想将京城搅浑!陛下万不可听信此等奸佞之言!”
这名御史的攻击更加直接和恶毒,直指杨昭的野心,试图激起皇帝的猜忌。殿内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杨昭没有看那名御史,他只是再次向皇帝拱手,声音依旧平静:“陛下,臣杨昭,自入京以来,所作所为皆为大乾昌盛,为陛下分忧。若陛下认为臣有野心,臣愿将杨氏所有产业上缴国库,只求陛下能采纳此策,令大乾富强!”
他此言一出,整个金銮殿彻底炸开了锅。
上缴全部家产?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杨氏如今富甲天下,其产业之庞大,甚至能与国库相提并论。他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
这番话,不仅彻底堵住了所有攻击他“野心”的言论,更是将他置于一个完全忠诚于皇帝,完全为国为民的姿态。
皇帝的脸色终于变了,他不再是之前的沉思,而是露出了一种极致的震撼。他凝视着杨昭,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杨昭,究竟是真痴傻,还是大智若愚?他究竟是何等人物,竟能说出如此惊世骇俗之言?
“杨家主此言……”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被杨昭的提议所震动。
杨昭抬起头,直视龙椅上的皇帝,神色坦荡。他知道,这一刻,他将所有的赌注都押了上去。他要让皇帝明白,他与那些只知从国库索取、从百姓身上刮油的豪门世家是截然不同的。
他要的,是改变这个时代,而不是一己私利。
殿中百官,此刻看向杨昭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轻蔑、敌意,变成了震惊、不解,甚至夹杂着一丝恐惧。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手段,如此魄力之人。
皇帝缓缓抬手,示意殿中安静下来。他目光深邃,再次落在杨昭身上。
“杨家主,你此言当真?”皇帝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昭毫不犹豫:“臣所言,字字属实,天日可鉴!”
皇帝沉默了片刻,殿内气氛凝固。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皇帝的最终决断。
终于,皇帝深吸一口气,他没有立刻回应杨昭那惊人的提议,而是缓缓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杨家主所提之国债与生产力提升之议,朕决意,先行于一地试行。若果真如杨家主所言,能为大乾带来勃勃生机,朕必将举国推行!”
他话锋一转,目光落在杨昭身上,带着一丝审视和期待:“杨家主,你可敢接下此重任,亲自督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