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夕在与【Graymatter】的线上交流中,捕捉到了一种极其细微却不容忽视的变化。她敏锐地察觉到,这位素来只聚焦于医学细节、对其他一切漠不关心的“头号黑粉”,似乎对她漫画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命运,也悄然滋生出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极其微妙的关注。
这种关注并非通过直接的询问或评论来表达,而是隐藏在那些一如既往冷静专业的回复缝隙之中,需要她像解读密码一样去细心揣摩。
最明显的一次,发生在她为了描绘男二号在救援行动中身受重伤、生命垂危的场景时。她需要准确刻画失血性休克晚期可能出现的严重电解质紊乱和器官衰竭的体征。像往常一样,她整理好问题,点开了与【Graymatter】的私信对话框。
【栗子(作者)】:“Graymatter先生,再次打扰。关于失血性休克晚期,特别是伴有严重腹腔脏器损伤的情况下,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的典型体表特征和生命体征变化,能否请您再指点一下细节?我想把角色濒危的状态画得更真实一些。”
像往常一样,回复在第二天如期而至。内容依旧是详尽到令人惊叹的专业解析,从微循环衰竭的皮肤表现(苍白、湿冷、花斑纹),到心律失常的风险与心电图可能出现的异常波形关联,再到呼吸衰竭前的特定喘息模式(库斯莫尔呼吸可能的出现),都一一涵盖,严谨得如同教科书章节。
然而,在这条冗长回复的最末尾,在例行的、没有任何情感色彩的解答之后,却罕见地、突兀地,多出了一行简短的问句。那感觉,就像一个一贯专注于解数学题的学霸,突然停下笔,问了一句与公式无关的话。
【Graymatter】:“这个并发症出现在哪个角色身上?”
林夕看到这行字时,正端着水杯喝水,差点一口水呛到。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屏幕,反复确认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Graymatter】……竟然会关心剧情?关心是哪个角色要倒这么大的霉?这完全不符合他以往“莫得感情の挑错机器”的人设!
她按捺住内心的惊涛骇浪,手指有些颤抖地回复:
【栗子(作者)】:“啊,是男二号洛风!就是为了掩护主角团撤退,独自断后,腹部被刺穿,失血过多,现在情况非常危急,正在抢救中……”她甚至下意识地多解释了几句剧情,仿佛在向一位突然表现出兴趣的读者汇报工作。
那边沉默了片刻,回复才姗姗来迟。内容似乎又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和专业,但仔细品味,却又似乎有那么一丝不同。
【Graymatter】:“……嗯。描绘注意重点区分休克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不同临床表现,尤其是意识状态、脉搏强度和血压变化的细微差别,别画错了。”
语气依旧是那种公事公办的专业叮嘱,强调着准确性。但林夕却莫名地从那个短暂的停顿和那个“嗯”字里,品出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在意?他好像……有点关心这个虚拟角色的死活?是因为他作为医学家的严谨本能,无法容忍任何对疾病进程的错误描绘?还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他也开始追剧情,开始关心起这些他曾嗤之以鼻的“虚构人物”的命运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像一道细微却强烈的电流,瞬间击中了林夕,让她心跳骤然加速,指尖都微微发麻。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和灵感如同沸腾的泉水,咕嘟咕嘟地从心底涌了上来。
他竟然……真的在看!不仅仅是在挑错,而是在 follow剧情!
这个认知像是最强劲的催化剂,瞬间点燃了林夕所有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她感觉自己握着压感笔的手都充满了力量。
原本就因为男二号洛风的人气很高而打算精心描绘的重伤戏码,此刻被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情感。她将【Graymatter】提供的所有专业细节一丝不苟地融入画面:角色苍白皮肤上出现的细微花斑、监护仪上跳动的异常心电图波形、医护人员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紧张的神情、抢救药物推注时的特写……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精准,充满了令人窒息的临场感。
同时,她笔下的情感渲染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浓度。她刻画着主角紧紧握住洛风冰冷的手时眼中的绝望与不甘,刻画着其他队友焦灼、悲痛却又强自镇定的表情,甚至给了一格洛风在意识模糊中,眼前浮现过往美好回忆的朦胧画面……将紧张、绝望、悲伤与一丝微弱的希望交织在一起,张力十足。
最新一话发布后,效果是爆炸性的。评论区瞬间被读者的眼泪和“哀嚎”淹没。
【啊啊啊!洛风不要死!作者大大你是后妈!刀片已寄出!】
【哭死我了!画得太真实了,感觉呼吸都跟着困难了!】
【这抢救场面……专业得让我害怕!作者是不是真的去医院取材了?!】
【救命啊,洛风一定要活下来!不然我给大大寄一卡车刀片!】
【这细节,这分镜,这情绪渲染……栗子老师封神了!】
读者们为角色的命运揪心不已,情绪被彻底调动起来。林夕看着后台飞速增长的评论和热度,心里却有一丝奇异的、混合着骄傲与窃喜的情绪在悄悄蔓延。她知道,这其中有【Graymatter】一份不小的“功劳”。
而此刻,在城市另一端的市中心医院。
刚结束一台历时数小时的高难度心脏搭桥手术的陆景深,脸上带着一丝疲惫,靠在医生休息室的沙发上,短暂地放松着紧绷的神经。他习惯性地拿出手机,点开了那个隐藏在一堆医学App之中的漫宇宙图标。推送通知显示,他特别关注的那部漫画更新了。
他点开最新一话,目光快速而专注地扫过画面。当他看到那精心描绘、极其符合医学逻辑的抢救场景,看到角色身上那些精准呈现的休克晚期体征,看到监护仪上那些若非专业人士绝难画对的细微心电图异常表现时,他翻阅的速度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他的目光在几个关键 panels上停留了片刻,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悬在屏幕上方。画面中那种命悬一线的紧张氛围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几乎能让人感受到抢救室里的冰冷空气和弥漫的绝望感。
没人知道,这位刚刚在现实世界中凭借精湛技艺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的、冷静自持的心外科专家,此刻正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为自己“亲手”指导出的、近乎完美的医学细节呈现,和那个虚构角色的生死命运,感到一种极其陌生却又无比清晰的参与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
这种满足,并非源于学术上的正确,更像是一种……见证了自己播下的种子,在另一片截然不同的土壤里,开出了如此惊艳、如此打动人心的花朵的欣慰。他甚至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是在哪次私信中,向她解释过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波形意义,而她竟然真的理解并完美地转化应用了。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屏幕上角色苍白的脸,目光深邃,无人察觉他严谨的嘴角,似乎有那么一刹那,极其轻微地、柔和地牵动了一下。
这是一种隐秘的、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共鸣。仿佛在喧嚣的世界里,有一个只有他能接收到的频率,正通过这些画面,与他进行着一场无声却无比投契的对话。
而这场对话的另一端,林夕正对着再次爆满的评论区傻笑,心里默默想着:不知道那位“专业顾问”看到成品,会不会……稍微满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