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东方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但权力核心的博弈与远方的威胁从未停歇。太子的成长被皇帝赋予了特殊的期待,而工业巨轮碾过的土地,也在催生着新的矛盾与机遇。
一、 麒麟巡院,初触惊雷
遵照崇祯皇帝的暗示,太子朱慈烺在少数侍从和翰林讲官的陪同下,首次以“见习”名义,正式造访格物院。这一次,不再是以好奇少年的身份,而是带着观察与学习的使命。
林宸亲自陪同,小林玥作为技术负责人出面讲解。流程严谨而细致,从蒸汽机的轰鸣工坊,到精密测量的仪器车间,再到戒备森严的火器研发区域。
朱慈烺看得十分专注,不时发问,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显示出他确实做过功课,并且对“实学”抱有相当程度的认可。在观看定装弹药生产线时,他拿起一枚黄澄澄的子弹,感受着那冰冷的金属触感和精密的做工,感叹道:“小小一枚,竟蕴含如此威力与巧思。林姑娘之才,堪称国士。”
小林玥依旧是那副清冷模样,只是微微颔首:“太子殿下过誉。此乃格物院上下同仁合力之功,亦是时代潮流所向。”
然而,当参观到电报实验室,了解到那“瞬息传讯千里”的构想时,朱慈烺的眼中除了惊叹,还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转向林宸,语气温和却带着深意:“太师,此物若成,于军国大事自是裨益无穷。然,消息传递如此之速,亦需配套之律法与监管,以防……信息淆乱,惑乱民心。不知太师与格物院,于此可有考量?”
这个问题,已然超出了单纯的技术范畴,触及了信息权力与社会控制的核心。林宸心中微动,太子果然非池中之物,开始从统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殿下所虑极是。”林宸从容应答,“电报之用,初始必限于军国急务与朝廷政令。如何民用,何时民用,需待技术成熟、律法完备之后,由陛下与朝廷定夺。格物院只负责将其实现,如何用之,权在朝廷。”
他将技术的“使用权”和“解释权”清晰地分离并上交,态度坦荡。朱慈烺闻言,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但目光在那些缠绕的电线和闪烁的火花上又多停留了片刻。
太子的这次巡视,气氛总体融洽,但他提出的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林宸知道,皇室对格物院的关注,已从“这是什么”深入到了“这会影响什么”的层面。
二、 新政之痛,流民新途
工业化的浪潮在创造巨大财富和力量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冲刷着旧有的社会结构。京畿及运河沿线,因漕运地位相对下降和新式运输业兴起,部分依赖传统漕运为生的纤夫、脚行、乃至相关小商贩生计艰难,形成了新的流民群体。
这一日,顺天府尹(已由林宸派系官员接任)紧急上报,约有数千流民聚集于通州码头附近,虽有官府粥厂赈济,但人心惶惶,恐生事端。
周延儒一系闻风而动,再次在朝堂上发声:“陛下!此皆新政之弊也!铁路、机器夺人生计,方有此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请陛下暂停部分工矿,安抚流民,以靖地方!”
林宸此次并未直接反驳,而是让林萧出列。
林萧手持一份厚厚的文书,朗声道:“陛下,诸公!新陈代谢,乃天地常理。旧业凋零,确有其事,然朝廷岂能因噎废食?关键在于疏导与安置!”
他展开文书,条陈缕析:
“据臣统计,去岁至今,仅京通铁路及沿线新兴货栈、工坊,便吸纳各类雇工、匠人逾三万人!远洋公司船队及关联产业,亦吸纳水手、工匠过万!格物院附属各工坊,用人超过五千!此皆新业所创之职!”
“至于眼前流民,顺天府已拟定《以工代赈疏导章程》:其一,于天津卫新港、西山煤矿等处,设立‘官督工程’,招募流民参与筑路、挖煤,按劳取酬。其二,由‘远洋公司’及各大商号出资,设立‘工徒学堂’,免费培训流民及其子弟学习机器操作、货物装卸等新式技能,引导其转向新业。其三,对于愿返乡者,给予路费及少量安家银钱,并引导其种植番薯、玉米等新作物,或从事家庭手工业。”
他用详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方案,有力地证明了新政在“创造就业”远大于“摧毁就业”,并将流民问题引导向积极的“技能转型”和“再就业”方向。
崇祯皇帝仔细翻阅了林萧的章程,见其思虑周详,并非空谈,心中稍安。“林萧所奏,颇合朕意。流民失业,朕心恻然,然绝不能走回头路。便依此章程,由顺天府、户部及远洋公司协力,妥善安置,务必使其有所依归,勿使生乱!”
一场潜在的社会危机,被转化为了推动劳动力结构转型的契机。林宸体系的执行力再次得到体现,通州流民被迅速组织起来,一部分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进入培训学堂。机器的轰鸣声,开始与这些寻求新出路的人们的希望交织在一起。
三、 南洋警讯,台海阴云
苏明远的密报再次送到林宸案头,内容令人警惕。
“主公,英夷东印度公司代表威尔逊逃离日本后,并未返回印度,而是径直前往了台湾热兰遮城,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总督范德堡进行了数次密谈。随后,荷兰人在台湾的兵力调动和战备活动明显加强。更有迹象表明,他们可能在与活跃在福建沿海的海盗残余势力(如郑芝龙旧部中未被招安者)进行接触。”
“另,澳门葡萄牙人传来隐晦消息,称英荷似乎达成了某种针对大明南洋利益的‘临时谅解’,其目的可能是……联手巩固台湾,并伺机挑战我大明对吕宋及南洋香料贸易的主导权。”
林宸的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果然,英夷在日本人那里碰了钉子,立刻就将目标转向了荷兰人盘踞的台湾,以及大明影响力正在快速延伸的南洋!
台湾,这个位于帝国东南门户的宝岛,至今仍被荷兰人窃据。此前大明战略重心在北疆和东海,暂时无暇南顾。如今,北疆已定,东海暂宁,英夷与荷兰人的勾结,使得解决台湾问题,拔掉这颗钉在东南沿海的钉子,变得紧迫起来。
而且,一旦英荷在台湾站稳脚跟,形成联盟,将对大明的海上生命线构成巨大威胁,甚至可能再次煽动东南海盗,搅乱沿海。
“看来,这南洋的风暴,是躲不过去了。”林宸走到寰宇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台湾岛上。“必须尽快制定对策,不能任由英荷在台湾坐大!”
四、 砥砺前行,暗夜明灯
朝堂上的博弈、社会转型的阵痛、远方新的威胁……重重压力之下,林宸并未感到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信念。
夜晚,他再次来到格物院。电报实验室里,小林玥和工匠们仍在为延长通信距离、提升信号稳定性而奋战。旁边的新建铸造车间里,为下一代铁甲舰准备的大型蒸汽机组正在浇铸,通红的铁水映照着工匠们满是汗水的专注脸庞。
这里没有朝堂的尔虞我诈,只有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力量的追求。这里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新的生机。
林宸知道,他脚下的路,是唯一能让华夏摆脱宿命、屹立于新时代潮头的路。无论前方是荣宠的陷阱,是转型的剧痛,还是远方的强敌,他都只能,也必须,砥砺前行。
这格物院内的不灭灯火,便是刺破这沉沉暗夜,指引帝国航向的最亮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