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80年的洛阳城跟过年似的,宫门口的石狮子都快被大臣们的朝服蹭亮了。晋武帝司马炎刚听完前线捷报,手里的酒杯晃得跟打醉拳似的,指着满朝文武喊:都别吵!这事儿得算羊祜的!底下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活像菜市场里抢特价菜的大爷大妈。
说起来这事儿挺戏剧性。前阵子贾充还捧着奏章跟司马炎哭:陛下您听我的,赶紧把军队叫回来吧!再打下去国库都要当掉了!那架势仿佛再晚一天撤军,晋朝就得改卖草鞋度日。没想到奏章还没焐热,杜预的加急快递就到了,信上的字写得跟跳霹雳舞似的:千万别撤!东吴那老小子快扛不住了!再努努力就能啃到鸡腿了!
结果证明杜预这老小子真是火眼金睛。没过多久,东吴那边就传来惊天大瓜——孙皓同志带着全家老小打包投降了。这位曾经在江东玩剥脸皮凿眼睛等重口味游戏的主儿,此刻穿着素服跪在船头,活像刚被家长抓包的熊孩子。司马炎倒是挺大度,大手一挥给了个归命侯的爵位,听起来挺威风,其实就是乖乖听话侯爷的意思。
消息传到吴地,老百姓们的反应堪称大型反转剧现场。本来以为改朝换代得掉层皮,没想到晋朝的官员提着米袋子就上门了:老乡们别慌,以前欠的税都免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就行。有个卖草鞋的老头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确认不是做梦,转头就把家里供奉的孙皓画像换成了司马炎的速写——虽然画得跟个土豆似的,但架不住实在啊。
更绝的是东吴那帮武将。滕修刚把官印揣进怀里,就听说陶璜已经带着部下来投降了,气得他拍着桌子骂:这老陶怎么比我还急!结果到了洛阳才发现,司马炎压根没打算卸他们的兵权,反而笑眯眯地说:还是你们熟悉地方情况,回去继续干活,工资翻倍。滕修摸着后脑勺直嘀咕:这操作...比孙皓那小子靠谱多了啊。
琅邪王司马伷护送孙皓进京那一路,活脱脱成了巡回展览。老百姓们扒着墙头看稀罕,有个小孩指着孙皓问:娘,这就是那个喜欢挖人眼睛的皇帝吗?孙皓听见了,脸憋得跟紫茄子似的,想当年他在江东横着走的时候,谁敢这么跟他说话?现在倒好,成了洛阳城的移动网红。
到了皇宫大殿,孙皓扑通一声跪下,膝盖磕在金砖上的声音脆得像咬苹果。司马炎坐在龙椅上憋笑快憋出内伤,故意逗他:朕早就为你准备好座位了,等你好几年了。孙皓也是个硬茬,梗着脖子回:臣在江东也为陛下准备了座位。这话一出,旁边的大臣们吓得差点钻进桌子底,没想到司马炎哈哈大笑:你这小子还挺有意思,赏酒!
最让人叫绝的是晋朝的安置政策。司马炎宣布:孙氏的官吏渡江来的,十年不用交税!老百姓更厉害,二十年免税!这话一出口,长江上的渡船瞬间排起了长龙,有个吴地小吏背着包袱狂奔,边跑边喊:等等我!我也是孙氏旧臣啊!我爷爷当年给孙权牵过马!
有个段子在洛阳城流传:说有个东吴老头带着孙子渡江,孙子问:爷爷,咱们为什么要去北方啊?老头摸着胡子说:因为那边二十年不用交钱给官府。孙子又问:那二十年之后呢?老头眼睛一瞪:傻孩子,二十年之后咱们早成北方人了!
司马光说
晋灭吴之战,看似兵戎相见,实则民心向背早已分明。司马炎能安抚吴地,非仅因武力强盛,更在其能解百姓倒悬。孙皓失德而亡,晋室以德怀柔,此治乱兴衰之理,后世当鉴之。
本章金句
打天下靠的是刀枪,坐天下靠的是人心——前者能让人跪下,后者能让人真心站起来。
如果你是当时的晋帝司马炎,面对孙皓这只煮熟的鸭子还嘴硬,你会怎么处理?是干脆给他个下马威,还是像文中那样继续怀柔?来评论区聊聊你的高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