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南齐永明年间,朝堂上有位“顶流”人物,论颜值有颜值,论权力有权力,却偏偏把这一手好牌打得太“离谱”——他就是文惠太子萧长懋。这位太子爷生得风度翩翩,往那一站,自带“贵气滤镜”,连朝堂上老谋深算的大臣见了,都得夸一句“太子有威仪”。

那会儿齐武帝年纪大了,没那么多精力管朝政,尤其喜欢跟大臣们游山玩水、摆宴喝酒,索性把尚书省的大小事务都交给了萧长懋。这下太子可真是“权重朝野”,内有东宫属官围着转,外有朝臣捧着,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风光。可谁也没想到,这位看起来端庄得体的太子,骨子里藏着个“奢华爱好者”,甚至有点“基建狂魔”的潜质——就喜欢盖房子,还得盖得比谁都华丽。

太子住的东宫本就不算寒酸,可他总觉得“不够气派”。先是琢磨着翻新堂殿,柱子要选最粗壮的楠木,雕花要请最有名的工匠,连地砖都得是从外地运来的青石板,光这一项花费就跟流水似的。后来觉得光有房子不行,还得有配套的园囿,于是又圈了块地,挖池塘、堆假山、种奇花异草,活脱脱把东宫打造成了“皇家度假村”。更夸张的是,这些新修的建筑,居然比齐武帝住的皇宫还要华丽几分。

萧长懋心里也门儿清——老爹虽然不管事,但要是看见自己的宫殿比皇宫还气派,指定得发火。于是他想了个“掩耳盗铃”的招儿:在东宫和皇宫之间种上一片密密麻麻的修竹。郁郁葱葱的竹子长得比人还高,从皇宫那边望过来,只能看见一片绿,根本瞅不见里面华丽的殿宇。太子看着这片“挡箭牌竹林”,还挺得意:“这下老爹总发现不了了吧?”

要是光翻新东宫也就罢了,萧长懋还觉得“玩得不过瘾”,又盯上了东田那块地,打算在那儿建个“小苑”——说白了就是私人别墅群。为了赶工期,他直接把东宫的将士拉来当苦力,让大家轮番上阵干活。将士们平时练武艺、守宫门还行,哪干过这砌墙、铺路的活?可太子发话,谁敢不从?只能硬着头皮上,累得腰酸背痛,私下里都偷偷吐槽:“太子这哪是建苑,简直是在‘折腾’咱们啊!”

这小苑越建越气派,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连走廊的栏杆都雕着龙凤图案,远远望去,比皇宫的御花园还精致。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回齐武帝心血来潮,说要去东田看看农田长势,结果一到地方,没看见几棵庄稼,倒先瞧见了这片华丽的小苑。老皇帝当场就炸了,指着小苑的方向,对着身边的侍从怒吼:“这是谁盖的?胆子也太大了!”

萧长懋那会儿也跟着老爹来了,一看老爹发火,吓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赶紧把负责建苑的工匠、管事全藏到了偏房里——生怕这些人说错话,把自己供出来。可齐武帝又不傻,用脚想也知道这是太子干的,当下就把萧长懋叫到跟前,劈头盖脸一顿骂:“你身为太子,不想着节俭度日、辅佐朝政,倒把心思花在盖房子上!还盖得这么铺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父皇?”萧长懋低着头,大气不敢喘,只能一个劲儿地认错,才算把老爹的火气压下去几分。

可经此一遭,萧长懋的“奢华瘾”也没戒掉,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敢动“皇帝专属物品”的心思。他有个宠臣叫徐文景,手特别巧,太子就跟徐文景偷偷说:“你给我造一辆辇车,再做些父皇用的御用器物,要跟皇宫里的一模一样。”徐文景吓得脸都白了——辇车是皇帝出行的专属座驾,私自打造那可是“僭越”之罪,搞不好要掉脑袋的!可架不住太子软磨硬泡,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没过多久,辇车还真造好了,雕金饰银,比皇帝的那辆还精致。萧长懋看得爱不释手,天天在东宫偷偷坐着玩。可麻烦也跟着来了——有一天齐武帝突然说要去东宫看看儿子,萧长懋慌了神,辇车那么大,根本来不及藏到库房里。徐文景急得满头大汗,眼瞅着武帝的仪仗就要到东宫门口了,他突然瞥见角落里摆着一尊佛像,灵机一动,赶紧让人把佛像抱进辇车里,再用布帘遮好。

齐武帝进了东宫,果然看到了这辆辇车,疑惑地问:“这车里装的是什么?”萧长懋强装镇定,笑着说:“回父皇,这是儿臣供奉的佛像,特意放在辇车里,方便随时祭拜。”齐武帝凑过去看了看,确实看到布帘缝隙里露出的佛像衣角,也就没再多问,一场“僭越危机”就这么被徐文景的急智化解了。萧长懋事后拍着徐文景的肩膀,后怕地说:“多亏了你,不然今天我可就惨了!”

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没过多久,萧长懋突然病逝,齐武帝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又痛又悔,想着去东宫看看儿子生前的东西,也算留个念想。可这一去,彻底让老皇帝傻了眼——东宫的库房里,堆满了太子生前收藏的奢华服饰,有的衣服上绣满了金线,缀着珍珠宝石;玩物更是不计其数,玉雕、金器、象牙摆件,琳琅满目,比皇宫的国库还丰富。更让他生气的是,之前太子偷偷打造的御用器物,也全都摆在角落里,一眼就能看见。

齐武帝气得浑身发抖,指着这些东西,对身边的大臣说:“我竟不知道他私下里过得这么奢靡!这些东西留着也是祸根,全给我烧了、毁了!”随后,他又想起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是萧长懋的弟弟,两人平时关系最好,太子做这些事,萧子良不可能不知道,可却从来没跟自己提过一句。老皇帝当即把萧子良叫过来,狠狠责备了一顿:“你哥哥如此僭越奢靡,你为何不劝?为何不告诉我?你这个弟弟是怎么当的!”萧子良低着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默默承受。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记文惠太子之事,非仅述一王子奢靡之态,实乃鉴“储君失德”之祸也。太子身负国本之重,当以节俭为德、以社稷为先,然长懋溺于奢华,僭越礼制,虽以竹掩之、以佛蔽之,终难掩其失。武帝晚年疏于管教,致太子渐行渐远,及太子薨,方见其奢靡之实,虽毁其物、责其弟,亦难挽已然之失。盖“教不严,父之过;德不修,子之祸”,此千古之戒也。

作者说

文惠太子萧长懋的故事,乍看是“富二代炫富翻车”,细想却藏着个挺有意思的点:他的“奢靡”从来不是“明目张胆”,而是“偷偷摸摸”——盖华丽宫殿要种竹子遮挡,造御用辇车要藏佛像掩饰,像极了现实里那些“既想享受特权,又怕被规则惩罚”的人。

他不是不懂“僭越”的风险,也不是不知道老爹会生气,可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欲望,总想着“再奢华一点,再特殊一点”,还天真地以为“只要藏得好,就没人会发现”。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比单纯的奢靡更可怕——奢靡消耗的是财富,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侥幸,消耗的是自己的信誉和未来。

更值得琢磨的是齐武帝的态度,他晚年把权力交给太子,却没管好太子的德行,直到太子去世才发现问题,这像极了现实里“只给权力,不给约束”的教育模式。说到底,萧长懋的悲剧,一半是自己的欲望作祟,一半是缺乏及时的管教和引导。要是齐武帝早一点发现,早一点敲打,或许这位“风度翩翩”的太子,能成为真正的治国之才,而不是落得个“奢靡留骂名”的结局。

本章金句

欲望藏得住一时,藏不住一世;侥幸能骗过人,骗不过自己。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