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檐下燕语
清明前后,檐下的燕窝终于搭好了。两只燕子忙得脚不沾地,一趟趟衔来软草和泥,把巢筑得圆滚滚的,像个倒扣的陶碗。小芽儿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搬着小板凳蹲在廊下看,连吃饭都要端着碗挪到门口。
“它们什么时候生小宝宝呀?”她扒着门框问,眼睛一眨不眨盯着燕窝。
阿芷正在晾刚晒好的艾草,闻言笑着说:“快了,等柳絮飞起来的时候,窝里就该有蛋了。你太奶奶说,燕子选谁家筑巢,就说明这家人心善。”
小石头从镇上抓药回来,手里提着个油纸包,里面是给小芽儿买的麦芽糖。“刚听张婶说,她家屋檐下的燕子也下蛋了,比咱这早两天。”他把糖递给小芽儿,“慢点吃,别粘住牙。”
小芽儿含着糖,含糊地说:“那我们家的燕子要加油呀!”
没过几天,真让阿芷说中了。小芽儿早上蹲在廊下,忽然跳起来喊:“太奶奶!爹!窝里有白白的蛋!”
小石头和阿芷赶紧凑过去看,果然,燕窝深处卧着三枚雪白雪白的蛋,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在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燕子妈妈正趴在上面孵蛋,羽毛被阳光照得发亮,像披了层金纱。
“轻点看,别惊着它们。”阿芷拉着小芽儿往后退了退,“你太爷爷说,燕子孵蛋的时候最警惕,要是被打扰了,说不定会弃巢飞走。”
从那天起,小芽儿每天都要数一遍燕蛋,生怕少了一个。小石头去地里干活时,她就搬着小板凳守在门口,看见有麻雀靠近燕窝,就挥舞着小树枝驱赶:“不许欺负燕子!”
十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芽儿正对着燕窝说话,忽然听见“唧唧”的细弱叫声。她屏住呼吸往上看,只见燕子妈妈正用喙给几只光秃秃的小家伙喂食,小家伙们闭着眼睛,张着嫩黄的嘴,使劲往妈妈怀里钻。
“孵出来了!孵出来了!”她冲进屋里喊,声音里满是惊喜。
小石头放下手里的药碾子,跟着她跑到廊下。窝里挤着四只小燕子,身上没长毛,皮肤粉红粉红的,像团会动的小肉球。燕子爸爸正衔着只虫子飞回来,落在巢边,把虫子喂给最饿的那只。
“它们好小呀。”小芽儿看得眼睛都不眨,“什么时候能飞呢?”
“得等羽毛长齐了。”小石头想起小时候太爷爷讲的,“你太爷爷说,燕子爸妈喂雏鸟,一天要飞几百趟,累得翅膀都抬不动,可只要看见小家伙们张嘴,就又有劲儿了。”
日子一天天过,小燕子的羽毛渐渐长出来了,灰扑扑的,像它们的爸爸妈妈。它们食量越来越大,燕子爸妈每天天不亮就出去找食,直到暮色沉沉才回来。有时候小芽儿会把家里的米撒在院角,希望能帮它们减轻点负担,可燕子爸妈从不吃,只叼走米里的小虫子。
“它们好骄傲呀。”小芽儿有点失落。
阿芷摸着她的头说:“不是骄傲,是它们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拿。就像你太爷爷给人瞧病,该收的诊金一分不少,不该要的东西,给多少也不收。”
终于有一天,小燕子们试着往巢外探脑袋了。一只胆子大的,扑腾着翅膀飞了出来,却没掌握好平衡,“扑”地掉在廊下的竹筐里。小芽儿吓得赶紧捂住嘴,生怕惊着它。
燕子爸妈在屋檐上急得“唧唧”叫,围着竹筐打转。小石头轻轻把小燕子捧起来,送回巢里。小家伙抖了抖翅膀,缩到兄弟姐妹身后,再也不敢探脑袋了。
“要多练几次才敢飞呢。”小石头对小芽儿说,“就像你学走路,摔几跤才稳当。”
又过了些日子,小燕子们终于学会飞了。它们在院子里盘旋,有时候会落在药铺的窗台上,歪着头看小芽儿捣药,然后“扑棱”一声又飞走,引得小芽儿直笑。
入夏的时候,燕子一家忽然飞走了。小芽儿站在廊下,看着空荡荡的燕窝,眼圈有点红:“它们是不是不回来了?”
阿芷递给她一块刚摘的梅子:“它们要去南方过夏天,等秋天凉了就回来。你太爷爷说,燕子最念旧,只要家还在,就一定回来。”
小石头正在给燕窝加固,往巢边添了些新泥:“我把窝修得结实点,等它们回来住得舒服。”
小芽儿看着他修燕窝,忽然说:“爹,等小燕子回来,我要教它们认药草,就像太爷爷教你那样。”
小石头笑了,摸了摸她的头:“好啊,说不定它们还能帮咱叼草药呢。”
夕阳落在空荡荡的燕窝上,给它镀了层金边。院角的薄荷长得正旺,风一吹,香气漫过廊下,像在说:离别是为了重逢,就像这燕子,就像这药香,总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