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袁承志的生活多了一项隐秘的功课——参悟金蛇剑法。
白日里,他依旧勤练混元功与伏虎剑法,不敢有丝毫懈怠。穆人清尚未出关,他更需自律。只是在演练伏虎剑法时,他心中会不自觉地与金蛇剑法相互印证。伏虎剑法气势雄浑,如猛虎出柙,以力破巧;而金蛇剑法刁钻狠辣,如毒蛇潜行,以巧破力。一正一奇,一阳刚一阴柔,本是两个极端,但在袁承志潜心揣摩下,竟渐渐发现其中某些劲力运用、虚实转换的道理,隐隐有相通之处。
尤其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会悄悄取出金蛇剑,在“有所不为轩”后的密林中,避开一切可能的目光,仅以剑招演练,并不注入内力。金蛇剑在手,那股冰寒邪异的煞气便会弥漫开来,剑身仿佛自有生命,牵引着他的手臂,要施展出那些狠毒凌厉的杀招。初时几次,他险些被剑意带动,招式变得充满戾气,幸好他混元功根基扎实,心志亦经过磨砺,总能在那股杀意即将掌控心神时猛然警醒,强行收束意念,回归清明。
“剑是死物,人才是根本。我绝不能被一柄剑控制了心性!”他时常在心中告诫自己。他将演练金蛇剑法当作一种对心性的磨砺,如同当初劈柴一般,力求在施展诡奇剑招时,仍能保持灵台的澄澈。他只取其形,悟其理,却刻意淡化其中那股同归于尽的怨毒杀意,更不去触碰那需要特殊内力催动的最后几式杀招。
同时,他也开始尝试将金蛇剑法中的一些精妙变化,融入伏虎剑法之中。例如,伏虎剑法中的一记直刺“黑虎掏心”,势大力沉,但变化稍显直白。他尝试在金蛇剑法的启发下,在直刺将至未至之时,手腕微不可察地一抖,剑尖瞬间划出一个小小的、诡异的角度,虽然威力未增,却使得攻击路线更加难以捉摸,平添了几分威胁。
这种尝试起初极为艰难,如同让猛虎学习毒蛇的潜行,格格不入,甚至几次因为劲力转换不畅,险些伤到自己。但他锲而不舍,反复推演,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他发现,关键在于对内力精微的控制,以及对时机恰到好处的把握。混元功醇正平和的特性,在此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他能够在两种不同风格的剑意间转换时,仍能保持内息的稳定。
这一夜,月明星稀。袁承志再次于林中演练。他先以伏虎剑法起手,风声虎虎,气势沉稳。数十招后,剑势陡然一变,身形变得飘忽,金蛇剑如一道暗金色的流光,穿梭于林木阴影之间,角度刁钻,无声无息。若是有武林高手在此,定会惊骇于这少年剑法中蕴含的两种截然不同、却又隐隐有融合迹象的意境。
忽然,他心有所感,福至心灵。在伏虎剑法“怒虎穿林”一式用老,身形前冲之势将尽未尽之际,并未如常规定式般回剑防守,而是借着前冲余势,腰肢一拧,金蛇剑顺势反手撩出,划出一道诡谲的弧线,直取斜后方一株老松的虬结根部!这一下变招,既包含了伏虎剑法的沉猛力道,又兼具了金蛇剑法的诡异角度与突发性,乃是两种剑法理念在他心中碰撞后,自然生发出的灵光一闪。
“嗤”的一声轻响,剑尖毫无阻碍地没入坚硬的松木之中,直至没柄!
袁承志自己都愣了一下,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他缓缓拔剑,看着那平滑的切口,心中明悟渐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方是武道正途。金蛇剑法虽偏激,但其对技巧的运用,无疑极大地弥补了伏虎剑法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然而,他也清楚,这只是初步的尝试,距离真正的融会贯通还差得很远。而且,金蛇剑法中最核心、最歹毒的那些运用内力的法门与招式,他始终心存警惕,不敢越雷池一步。力量的增长固然可喜,但守住本心更为重要。
就在他收剑回鞘,平复内息之际,一个平淡的声音自身后不远处响起:
“看来,为师闭关这些时日,你并未虚度光阴。”
袁承志浑身一僵,猛地回头。只见月光下,穆人清青袍缓带,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林边,正目光沉静地看着他,以及他手中那柄造型奇古的暗金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