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意外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涟漪散去后,湖面却似乎无法再完全恢复以往的平静。接连两天,林夕在校园里行走时,总会不自觉地用目光搜寻那个高大清冷的身影,但陆辰希就像蒸发了一样,再未出现在她的视线里。
这让她稍稍松了口气,却又隐隐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那份失落很快被更现实的焦虑取代——她的专题作业截止日期迫在眉睫。
“所以,你选题定谁了?别告诉我又是哪个勤工俭学的励志学长,老套死了。”宿舍里,苏晚晴一边对着镜子熟练地描画眼线,一边对着正对电脑发愁的林夕说道。
林夕叹了口气,光标在文档空白处闪烁。“还没想好。教授要求挖掘人物多面性,展现光环之外的‘真实’,哪有那么容易。”
苏晚晴放下眼线笔,转过身,眼睛一亮:“诶!现成的‘多面性’不就有一个吗?陆辰希啊!”
林夕敲键盘的手指一顿。
“你看啊,”苏晚晴来了兴致,掰着手指头数,“对外,金融系高冷学神,家世好、长相顶级,打架还厉害,是个人都好奇他私底下什么样吧?你上次不是还撞见他……呃,比较‘人性化’的一面吗?要是能采访到他,你这作业绝对稳了!”
林夕脑海中瞬间闪过那双惊醒时锐利的眼睛,以及那句毫无温度的“没事”。她下意识地摇头:“不行,他太难接近了。而且……我有点怕他。”
“怕什么呀!”苏晚晴不以为然,“你是去做正经采访,又不是去表白。再说了,我们夕夕这么可爱,说不定他就吃这套呢?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被好友这么一怂恿,加上 deadline 的压力实在太大,林夕心里那点退缩的念头,慢慢被一种职业性的冲动取代。是啊,作为一个未来的新闻人,怎么能因为采访对象看起来有点“凶”就放弃呢?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不正是她的职责所在吗?
打听到陆辰希周三下午固定会在东区篮球场打球后,林夕做了整整一晚上的心理建设。她反复演练了开场白,设想了各种被拒绝的可能以及应对方案,甚至还认真准备了采访提纲,问题从学术追求到业余生活,试图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形象。
周三午后,阳光正好。东区篮球场人声鼎沸,远远就能听到篮球撞击地面和少年们奔跑呼喊的声音。林夕抱着笔记本和录音笔,深吸了一口气,走向那片充满活力的场地。
她很容易就找到了陆辰希。他太显眼了,即使在一群身高腿长的男生中间。他穿着简单的黑色运动背心和同色运动长裤,额上戴着吸汗带,裸露的手臂肌肉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此刻他刚完成一次漂亮的突破上篮,动作矫健如猎豹,引来场边一阵不小的欢呼。
林夕在场边站定,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她看到他和队友击掌,随手接过旁人递来的水瓶,仰头喝了几口,喉结滚动,汗水沿着下颌线滑落,在阳光下闪着光。和平日在教室或图书馆里的清冷矜贵不同,球场上的他,散发着一种原始而张扬的野性魅力。
一个短暂的休息间隙,陆辰希走向场边放置物品的长椅。林夕看准机会,鼓起勇气走了过去。
“陆辰希同学,你好。”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专业。
陆辰希正用毛巾擦着汗,闻声侧过头。看到是她,他眼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讶异,随即又恢复了惯常的淡漠。他没有应声,只是用眼神示意她继续说。
“我是新闻系大三的林夕,”她硬着头皮,语速稍快地将准备好的说辞和盘托出,“我们有一门专题作业,需要采访一位有代表性的校园人物,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接受我的采访?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的,这是我的采访提纲……”
她将手中的笔记本递过去,上面是她娟秀的字迹。
陆辰希没有接,甚至没有低头看一眼。他的目光落在她因紧张而微微泛红的脸上,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
“采访我?”他开口,声音因为运动而有些低喘,但语调里的冷意分毫未减,“凭什么?”
林夕被他这三个字噎了一下,准备好的说辞瞬间卡壳。“因、因为……你很有代表性,同学们可能都希望了解更多……”
“代表谁?”他打断她,将毛巾随意搭在肩上,眼神锐利,“代表‘风云人物’?还是代表你们臆想中的那种,‘有趣’的采访对象?”
他的话语像带着冰碴,毫不留情。“我没兴趣满足任何人的好奇心,也没时间配合这种过家家的作业。”
说完,他不再看她,弯腰拿起自己的东西,转身就准备回到球场。
“这不是过家家!”一股莫名的勇气促使林夕上前一步,挡住了他的去路,声音也提高了一些,“我是很认真地在做我的专业实践!或许对你来说这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很重要!”
陆辰希停下脚步,重新审视着她。女孩仰着脸,清澈的眼睛里带着被轻视的倔强和坚持,像只试图挑战猛虎权威的幼兽,明明害怕,却又不肯退让。
他忽然俯身,凑近了她。
那股熟悉的、清冽的雪松薄荷气息混杂着强烈的男性汗味扑面而来,形成一种极具侵略性的压迫感。林夕甚至能看清他睫毛上沾染的细小汗珠。
“认真?”他压低声音,几乎是贴着她的耳畔,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说,“你的‘认真’,就是先在图书馆袭击我,然后又跑到球场来堵我?”
他的呼吸灼热,喷在她的耳廓,带来一阵战栗。
“同学,”他直起身,眼神恢复了之前的疏离和倨傲,“不管你是什么目的,离我远点。我对你,以及你的作业,没有半点兴趣。”
话音落下,他不再给她任何争辩的机会,绕过她,大步流星地重新投入球场。队友将球传给他,他稳稳接住,起跳,投篮,动作一气呵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应声入网。场边再次爆发出欢呼,而他仿佛刚才那段不愉快的插曲从未发生过。
林夕独自站在原地,午后的阳光照在她身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只有一种难堪的冰冷从脚底蔓延至全身。周围似乎有若有若无的目光投射过来,带着探究和窃窃私语。她紧紧抱着怀中的笔记本,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她失败了。而且败得如此彻底,如此难堪。
他不仅拒绝了她,还彻底否定了她的初衷和努力,将她的行为定性为“别有目的”的骚扰。那种毫不掩饰的傲慢和冷漠,像一盆冰水,将她所有的勇气和热情浇熄殆尽。
她默默地转身,离开了这片喧嚣之地。背影在热烈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和落寞。
回到宿舍,苏晚晴一看她的表情就明白了结果,识趣地没有多问,只是递给她一杯温热的奶茶。
林夕打开电脑,文档依旧空白。陆辰希那句“离我远点”还在耳边回响。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或许苏晚晴说得对,她就不该去招惹这个人。
然而,就在她准备彻底放弃这个选题,另寻他人时,手机邮箱提示音突然响起。她随手点开,是新闻系课程助教群发的一份补充资料。在资料附带的往届优秀作业范例链接里,她鬼使神差地点开了一份几年前获得最高分的人物专访。
当看到受访者的名字和那张熟悉又陌生的年轻照片时,林夕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份优秀专访的对象,赫然是几年前刚刚考入A大,初露锋芒的——陆辰希。
那时的他,眉眼间虽然也已有了现在的冷峻轮廓,但眼神却似乎……有些不同。而专访文章里描述的那个“怀揣理想、对金融领域有着独特见解和热情”的年轻天才,与今天球场上那个对她说“离我远点”的冷漠男生,简直判若两人。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人在几年内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一股属于新闻人的、最原始的探究欲,在这一刻,压过了所有的难堪和退缩,在她心底悄然燃起。
她看着屏幕上那篇陈旧的专访,又想起月光下他喂猫的温柔侧影,以及球场上他冰冷倨傲的眼神。
这个叫陆辰希的人,他身上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