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客人的到来比预期要早。第二天清晨,铁柱刚在省工艺美院结束一场招聘宣讲,二狗就急匆匆地赶来通知:老板,那几位巴基斯坦客人已经到公司了,说是有急事想见您。
铁柱看了看表,离原定的会面时间还有整整一天。这么急?他微微皱眉,知道是什么事吗?
二狗摇摇头:他们不肯说,只强调一定要当面跟您谈。带队的是个女的,叫法蒂玛,英语说得挺溜,但带着口音。
回到公司会议室,三位巴基斯坦客人已经等候多时。为首的果然是位女性,约莫三十出头,身着一袭优雅的深蓝色纱丽,头巾轻轻拢在肩头,露出一张精明干练的面孔。
赵先生,冒昧提前造访。法蒂玛起身,用流利的英语说道,同时依照巴基斯坦礼节微微颔首,我们是卡拉奇纺织联合会的代表。事出紧急,还请见谅。
铁柱注意到她眼中难以掩饰的焦虑,示意对方入座:不必客气,请问是什么紧急事情?
法蒂玛与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深吸一口气:赵先生,我们遇到了一场危机。卡拉奇最近洪水泛滥,数十家传统纺织作坊被淹,大量珍贵的历史样本和手工织机受损。我们得知贵公司在传统工艺保护方面很有经验,特来求助。
她打开平板电脑,展示灾后照片——浸泡在水中的古老织机,褪色破损的纺织品样本,以及工人们无助的表情。这些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我们文化的记忆。如果不及时抢救,许多传统技艺可能永远消失。
铁柱仔细翻阅着照片,眉头越皱越紧。二狗在一旁小声嘀咕:老板,这摊子可不小啊,咱们自己的项目还忙不过来呢...
铁柱抬手制止了二狗,抬头问法蒂玛:你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技术支持和紧急保护方案。法蒂玛急切地说,我们听说您研发了一种传统纺织品修复技术,还创建了数字档案系统。此外...她顿了顿,略显迟疑,我们希望能在贵公司的国际平台上,为我们的复原项目筹集资金。
会议室里一时寂静。二狗一个劲地朝铁柱使眼色,暗示风险太大。
铁柱沉默片刻,突然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你们有没有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刺绣样本?
法蒂玛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有,我们有一些16世纪的宫廷刺绣样本,但这次水灾中受损严重。
这样吧,铁柱做出决定,我亲自带团队去卡拉奇实地考察,然后制定具体方案。但有个条件——修复过程中,我们的技术人员可以学习研究你们的传统技艺,特别是莫卧儿王朝的那些工艺。
法蒂玛眼中闪过惊喜:当然!我们一直希望传统技艺能获得更多关注!
等客人离开后,二狗终于忍不住了:老板,巴基斯坦那边局势不稳定,又是洪水又是...您亲自去太危险了!况且这明摆着是赔本的买卖,咱们图什么啊?
铁柱望向窗外:二狗,你知道莫卧儿王朝的刺绣对中国刺绣发展有多大影响吗?明代就有记载,说是番使贡品中有金线绣纹,精巧绝伦。那些失传的工艺,可能就藏在这次水灾受损的样本中。这不是赔本买卖,这是机会。
一周后,铁柱带着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抵达卡拉奇。灾情比照片显示的更加严重,许多作坊的老师傅面对被毁的织机和样本老泪纵横。
这是我的祖父的祖父传下来的织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指着水中半沉浮的木架,现在全完了...
铁柱蹲下身,仔细检查那台古老织机的结构:老师傅,或许没有全完。我们能修复它,而且还能让它变得更好。
团队立即投入工作。他们带来了便携式真空冷冻干燥设备,用于紧急抢救浸水纺织品;数字扫描仪开始对尚能辨认的图案进行采集;材料专家则分析传统染料的成分,试图重现那些已经失传的色彩配方。
晚上,铁柱在临时指挥所里研究白天的发现。法蒂玛端来一杯当地特色的香料茶,好奇地问:赵先生,为什么您对我们的传统工艺这么感兴趣?很多外国公司只觉得这是慈善项目。
铁柱接过茶,笑了笑: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它不断吸收融合各种文明的精华。唐代的丝绸之路上,中亚和南亚的图案技法就深深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现在,或许是回馈的时候了。
他指着屏幕上刚刚数字化复原的一个莫卧儿王朝图案:看这个金线盘绣的技法,与我们明代宫廷的某些工艺极其相似。很可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过去,又各自发展出不同特色。如果我们能重新整合这些技艺,或许能创造出真正融合亚洲智慧的纺织品。
法蒂玛眼中闪过敬佩的光芒:您看得真远。
抢救工作紧张进行了两周。最令人惊喜的是,团队在一处受损最严重的老作坊中,发现了一批17世纪的刺绣样本,其中几种金线工艺甚至连当地工匠都从未见过。
隐金绣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工匠激动地指着刚刚被修复的一小块样本,我只听祖父说过,从未亲眼见过!据说这种绣法能让金线在不同光线下若隐若现,如月光洒在湖面上。
铁柱立即让技术团队对这种绣法进行全方位记录和分析。然而,就在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时,安全问题悄然而至。
一天傍晚,铁柱接到一个匿名电话:中国商人,带着你的团队立刻离开巴基斯坦。这里不欢迎你们多管闲事。
铁柱镇定地回答:我们是应官方邀请而来,从事的是文化交流工作。
对方冷笑:有些人不喜欢这种。给你们24小时离开。
当晚,团队驻地外出现了几个可疑人影。二狗紧张地建议:老板,要不咱们先撤吧?生意再重要也没性命重要啊!
铁柱沉思良久,最终摇头:现在离开,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而且那些老师傅怎么办?他们已经把我们当作希望。
法蒂玛得知后立即联系了当地政府,加强了安保措施。同时,她提出一个建议:或许我们应该举办一个公开活动,让媒体和民众看到你们的工作价值。阳光是最好的保安。
三天后,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巴传统工艺联展在卡拉奇艺术中心举行。展出的不仅是抢救回来的巴基斯坦传统纺织品,还有铁柱团队带来的中国刺绣。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区中央的那台正在运作的古老织机——经过修复,它重新焕发生机,由中巴两位工匠共同操作,织出的布料融合了两国传统图案。
展览引起轰动,当地媒体大幅报道。巴基斯坦文化部长亲自到场,高度赞扬中巴文化合作。那些威胁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
临行前夜,法蒂玛组织了一场送别晚宴。几位老工匠拿出一样用丝绸包裹的物品,郑重地交给铁柱。
赵先生,这是我们几位老家伙凑钱买的礼物,最年长的工匠声音颤抖,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是我们的心意。
铁柱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本厚厚的、页面发黄的手稿。仔细翻看,他震惊地发现这竟然是19世纪末一位巴基斯坦织工记录的各种传统图案和技法,其中许多已经失传。
这太珍贵了,我不能收...铁柱推辞。
老工匠按住他的手:请收下。您让我们明白,传统不是用来藏着的,而是用来分享的。只有分享,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回国的飞机上,二狗还在感慨:真没想到,最后是这样。老板,您说这本手稿值多少钱啊?
铁柱轻轻抚摸着那本泛黄的手稿,摇摇头:这不是用钱能衡量的。这是信任,更是责任。
他望向舷窗外,巴基斯坦的海岸线渐渐远去,但一条新的纽带已经建立。忽然间,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
回到公司,铁柱立即召集高管会议,提出了一个全新计划:我们要建立一个亚洲传统工艺数字图书馆,把这次在巴基斯坦抢救的资料全部数字化,并向全球研究者开放。同时,启动亚洲手工艺人交换计划,让各国的传统工匠能够相互学习交流。
财务总监面露难色:赵总,这个投入不小啊,而且直接收益不明显...
铁柱坚定地说:有些价值不能只用金钱衡量。我们保护的是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况且,他微微一笑,你没想到吗?当铁柱牌成为亚洲传统工艺的守护者,这个品牌价值将无可估量。
计划顺利推进。更令人惊喜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知后,决定将亚洲传统工艺数字图书馆纳入其世界记忆项目,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个月后,第一批巴基斯坦工匠来到中国交流学习。在王师傅的指导下,他们学习中国刺绣技艺;同时,中国工匠也从他们那里学会了莫卧儿王朝的金线绣法。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铁柱巡视工作室时,被一幅刚刚完成的作品吸引——它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巴基斯坦几何图案完美结合,用中巴两国传统金线绣法创作,在光线下呈现出奇妙的光影效果。
这是谁的作品?铁柱问。
王师傅笑着回答:是我和巴基斯坦那几位老家伙一起琢磨出来的。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友谊之光
就在这时,秘书匆匆进来:赵总,有好消息!欧洲时尚理事会看到了我们与巴基斯坦合作的作品,邀请我们参加下个月的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
工作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二狗兴奋地拍手:老板,咱们要走向世界时尚舞台了!
铁柱凝视着那幅友谊之光,心中感慨万千。从家乡的小作坊到巴黎时装周,这条路走得曲折却充满意义。
晚上,铁柱独自留在办公室,将那本巴基斯坦老工匠赠送的手稿小心翼翼地放入保险柜。柜子里已经有不少类似的文件——来自迪拜的阿拉伯纹样集、中亚各国的传统图案记录,如今又增加了这份南亚的珍贵礼物。
他知道,这个保险柜里锁着的不仅是古老的技艺,更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见证。而他的使命,就是让这些珍贵的记忆重新焕发生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手机亮起,是法蒂玛发来的消息:赵先生,我们又发现了一批16世纪的纺织品样本,保存状况比预期的好。您有兴趣再来看吗?
铁柱微微一笑,回复道:当然。这次,我们带更先进的设备过去。
窗外,北京的夜空星光璀璨。铁柱仿佛能看到,那条千年之前的丝绸之路,正在新时代的灯光下重新亮起,连接起更多的文明,编织着更美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