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全国各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地被寄到考生的手上。
这次高考招生对象非常广泛,包括了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570多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
因为这时候的办学条件,这一高考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
录取率这么低,可想而知落榜的考生会有多么多。
随着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地被寄出去,有人欢喜有人忧。
无数考生翘首以盼,希望自己能被录取。
可很多人等到最后,也没等来自己所期盼的录取通知书。
最终,有的人失落无比沉溺在低落的情绪中无可自拔。
有的人重拾信心拿起书本为下一次的高考做准备。
这一届高考,虽然录取的人数很少,但是它至少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读书求学的大军中去。
顾明泽和林晚青的左右邻居家今年都有孩子参加高考,其中包括王宇和池芳瑜的大儿子,今年十六岁的王奕飞,以及赵大娘家的大孙子,今年十七岁的李云凯。
王奕飞考上的是京市政法大学的法律系,而李云凯考上的是一所位于京市的大专院校。
虽然只是大专,但这个时候的大专毕业生也是很吃香的。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赵大娘一家开心不已。
与此同时,老家那边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顾景文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所学专业与农业相关,这对于农村出身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顾芳蓉考上的也是所大专,学的专业竟然是会计。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意外,毕竟她那豪爽大气的性格似乎与整天和数据打交道的会计工作有些不太相符。
更让人惊喜的还有顾芳蓉的亲弟弟顾景川。
他考得比他姐姐可好多了。
他不仅考上了本科,成绩还非常优异,被京市地质大学录取了,这可是一所相当不错的大学呢。
他们顾家四个人参加高考,四个人都考上了,可把顾父顾母给高兴坏了。
虽然其中有两个人只是大专学历,但大专生也同样属于大学生范畴啊!
一旦毕业,他们就能被分配到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还有可能留在大城市里谋求发展呢!
若不是顾明泽这边的工作需要妥善安排,顾父恐怕早就迫不及待地赶回老家乡下,前往先祖的坟前虔诚地敬上一炷香,将这个令人欣喜的好消息告知祖先们。
而在顾大伯那边,三堂哥家的顾思甜三兄妹都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其中,女主顾思甜被京大汉语言文学系录取了,成为了顾景晖的校友。
当林晚青得知这个消息时,她也不禁由衷地感叹:“不愧是女主啊!”
重生后的顾思甜似乎变得愈发强大了。
她不仅提前参加了高考,而且还考上了一所比上辈子好得多的大学。
她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还有女主顾思甜的二哥顾景中,他被一所相对普通一些的本科院校录取了。
至于顾思甜的大哥,在这次高考中不幸落榜了。
林晚青记得,在那本小说里,顾景北这次高考的结果确实不尽如人意,他最终没能考上大学。
当然了,顾景北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商业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这一情节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有所提及,当时还是女配顾五妮在回忆上辈子的事情时偶然提到的。
因此,林晚青对顾景北的这段经历也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至于顾景北具体从事的是什么生意,以及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这些细节就无从知晓了。
“大伯家和咱们家一共考上了六个大学生呢,最近爹那扬起的嘴角都没放下来过。”林
晚青手上拿着一把扇子,轻轻摇动着,面带微笑地对顾母说道。
顾母听了儿媳妇的话,不禁也笑了起来:“可不是嘛,那老头子心里肯定乐开了花,都不知道该怎么高兴才好了。”
尽管顾母嘴上这么说,但其实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家里一下子出了这么多大学生,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啊!
她心里的喜悦简直难以言表,甚至都有些不知所措了。
“晚青你是不知道,你们爹啊,小时候在富家少爷身边当过几年小厮,跟着少爷识过一些字。”
“他呀,特别羡慕城里那些读过书的文化人。”
“用他的话说,读过书的人,身上的那什么……哦对,那什么气质都跟村里的庄稼汉们完全不一样。”
“所以,那时候,哪怕是再苦再累,他也坚持让孩子去读几年书。”
“老五呢,从小就聪明,学习成绩比起上边几个大的要好多了。”
“可那时候家里穷啊,困难的时候咬着牙都很难拿出来学费供他上学。”
“好在后面老二去当兵了,开始往家里寄钱,这才让老五坚持读了下去。”
这些事情林晚青之前也听说过一些。
不然她为什么愿意让顾明泽每个月往家里寄钱呢。
供出他这个大学生,顾家全家都是出了力的。
“娘,您跟爹这些年将这么多孩子养大成人,也是不容易。”
林晚青有些感慨地说道。
顾母微微一笑,说道:“可不是嘛,但那些艰难的日子都已经过去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林晚青赞同地点点头,说道:“娘您真是个豁达的人,您说得对,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林晚青觉得像顾母这样的心态挺好的。
看得开的人,才能活得更轻松,也能活得更久。
“你们爹心里高兴着呢,这些天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老顾家大房和二房加在一起出了六个大学生,整个榆树大队都轰动了。
不仅如此,这个消息甚至传遍了团结公社,甚至连县里都为之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