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抽出其中一份报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不同地区的订单数据。
锦绣服装厂的发展其实已经走向正轨了。
这个市场部就是林晚青让苏知航专门成立的,专门负责国内市场的开拓。
如今厂里的订单一直在稳定增加中,生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外贸这边现阶段还没办法靠市场化的手段去开拓,主要还是靠林晚青这边的一些人脉去接一些。
汇报完市场部的情况,苏知航像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继续说道:“上周‘晚白女装’在王府井百货设了专柜,第一天就卖了两百多件。”
说到这里,苏知航的眼睛亮起来,从口袋里掏出张折叠的报纸。
“《京市晚报》还登了咱们的广告,就是排版太挤了,下次得加钱买个整版。”
报纸上的黑白照片里,两个穿着锦绣服装厂连衣裙的模特站在百货大楼门口,背景里的自行车流像条蜿蜒的河。
林晚青想起自己辞职那天,老同事还劝她:“小林,放着铁饭碗不端,去做个体户?”
“国内市场得按部就班来。”
她用钢笔敲了敲报表。
“让市场部下周派人去趟余杭,那边的丝绸厂能给我们供货,款式可以往江南风味靠。”
“设计部那边,尽快拿出一套方案出来。”
“我这边也会尽快设计一批新的款式。”
苏知航忽然压低声音:“老板,前几天遇上几个做服装的同行,听说他们也在找外贸渠道。”
他看着林晚青的侧脸,见她握着钢笔的手指顿了顿。
“听说他们挺眼红我们能拿下外贸订单的,只是没有渠道,也不知道怎么跟外国人打交道。”
夕阳把账本上的字迹染成暖金色。
“外贸这事儿急不来。”
她把报表收拢整齐。
“咱们现在能接到雷森的单子,也是因为别人的介绍。”
苏知航起身时碰倒了墙角的暖水瓶,水汽氤氲里,他看见林晚青正对着世界地图发呆,指尖在大西洋沿岸画着圈。
“今年的广交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安排人过去看看。”
“主要目的是学习,明年我们也想办法搞一个参展的名额。”
林晚青知道,现阶段这是拓展海外订单的最好方法。
只是对于之前的锦绣服装厂来说,时机还不成熟。
再加上,这个参展的名额,也确实不好拿。
到时候,估计还得靠舅舅那边出马才行。
想到这里,林晚青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种坚定的温柔。
“总不能一直靠老关系,得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也能做出好衣服。”
车间的下班铃声突然响起,震得窗玻璃嗡嗡作响。
林晚青望着涌出厂门的工人,他们手里大多拎着印着厂标的布袋,里面装着刚领到的福利衬衫。
苏知航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忽然笑了:“好多同行的厂都羡慕咱们厂里的福利呢。”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林晚青才发现钢笔水用完了。
她旋开笔杆,正准备加墨水,桌上的电话又响起来。
这次是传达室大爷的声音:“厂长,顾工程师在门口等您呢。”
林晚青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听见自己的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轻快:“知道了,我马上就来。”
穿过车间时,夜班的工人已经开始上工,缝纫机的哒哒声混着电灯泡的嗡嗡声。林晚青走到服装厂门口,看见顾明泽靠在自行车旁,蓝色工装上别着的钢笔在路灯下闪着光。
“刚从厂里过来?”
她走到他身边,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机油味。
顾明泽点点头,从车筐里拿出个铝制饭盒:“刘氏的红烧肉,给你带了点。”
他看着她眼里的红血丝,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
“雷森的订单顺利吗?”
林晚青接过饭盒的手指碰着他的掌心,两人都愣了一下。
她低头打开饭盒,红烧肉的香气漫出来,混着晚风里的槐花香。
“都挺顺利的。”
她抬头时,看见顾明泽眼里映着自己的影子。
自行车碾过碎石路的咯吱声里,晚风掀起林晚青的衣角。
顾明泽的车后座铺着一个深蓝色帆布包着海绵做的垫子,是他特意从厂里找的耐磨布料,边角用棉线仔细锁过边。
“机械厂今天试产了新轴承,精度比上次提高两个丝。”
顾明泽的声音被风送过来,带着金属摩擦般的质感。
“就是外贸科那帮人急得团团转,拿着样品不知道往哪儿送。”
林晚青把脸颊贴在他后背,能感受到衬衫下肩胛骨的轮廓。
“雷森那边有个朋友做机械配件进口的,下次通电话我帮你问问。”
她指尖绞着帆布的纹路。
“不过你们的产品说明得准备英文版,最好带图纸的那种。”
“图纸没问题,厂里的描图员技术好。”
车铃在巷口叮铃一响,顾明泽放慢车速。
“就是英文说明书…… 怕是得劳烦林厂长了。”
林晚青笑出声,温热的气息拂在他衬衫上。
“顾工这是想搞技术外包?”
她想起他书房里那本翻得起毛的《机械工程英语》。
“不过说真的,你们厂该招个懂外语的技术员了,总不能一直指望翻译。”
今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本科生也毕业了,要招这样的人才应该不算太难。
自行车拐进家属院时,路灯刚好亮起来。
顾明泽支起车梯的动作顿了顿:“王书记也提过这事,可现在大学生金贵得很,肯来工厂的没几个。”
他帮林晚青解开车后座的帆布带,看见她鬓角沾着片槐树叶,伸手替她摘下来。
“你服装厂招人的时候,倒有不少外语系毕业生来打听。”
“那不一样,他们是冲外贸订单来的。”
林晚青接过他递来的饭盒,铝皮上还留着他的指温。
“再说我这儿是个体户,国营大厂的铁饭碗在他们眼里金贵着呢。”
楼道里飘来饭菜的香气,刘英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顾工,晚青,回来啦?”
客厅的窗台上摆着盆月季,是刘英从老家带来的花苗,此刻正开得热热闹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