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顾明泽和林晚青推着自行车出门。
顾父顾母则拎着提前准备好的水果篮,小心翼翼地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顾明泽骑着车,稳稳地握着车把,林晚青也骑着车跟在旁边,时不时叮嘱两句“慢点儿骑”。
晨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四人身上,暖融融的。
军属大院离顾明泽家不算太远,骑了三十多分钟就到了。
门口的哨兵见是熟面孔,又是提前报备过的,让他们登记了一下,笑着敬了个礼,挥手让他们进去。
大院里很安静,两旁种着高大的白杨树,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偶尔能听见几声鸟鸣。
一排排整齐的红砖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看着格外舒心。
顾二哥顾明洋家住在最里面的一栋两层小楼。
刚走到门口,就见一个穿着军装的年轻小伙子迎了上来,正是顾二哥的儿子顾景川。
“爷爷奶奶,小叔,小婶,你们可来了!”
顾景川笑着接过顾母手里的水果篮。
“我妈在厨房忙得脚不沾地,让我出来等着你们呢。”
林晚青看着顾景川,忍不住夸赞:“景川这军装一穿,真是越来越精神了。”
“你现在在部队做文职,工作还习惯吗?”
“习惯,就是有时候要整理的资料多些,不过不算累。”
顾景川一边领着众人进屋,一边说道。
“我姐在屋里呢,从早上起来就坐立不安的,一会儿担心菜不够,一会儿又怕跟王家叔叔阿姨说错话。”
进屋一看,顾芳蓉果然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块布巾,反复揉搓着。
看见众人进来,她连忙站起身,脸上还有些泛红:“爷爷奶奶,小叔,小婶,你们来了。”
顾母走过去,拉着她的手坐下:“傻孩子,紧张啥?有我们在呢,王家那样的人家,不是不讲理的,不会为难你的。”
正说着,厨房传来顾二嫂黄莹的声音:“是爹娘和明泽晚青来了吧?快进来坐下歇一歇。”
众人走进厨房,就见灶台边摆着好几样菜,有洗干净的鱼,剁好的鸡肉,还有刚摘好的青菜。黄
莹系着围裙,额头上还沾着汗珠,见了他们,连忙用手背擦了擦汗。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我从昨天晚上就开始琢磨今天的菜,生怕有哪里做得不好,让王家那边挑了理。”
林晚青走过去,拿起旁边的抹布帮她擦了擦灶台。
“二嫂您别慌,有我呢。您看,这鱼清蒸就好,能保住鲜味。”
“鸡肉炖个汤,再放些香菇,营养又好喝。”
“五花肉做个红烧肉,这菜大家都喜欢保准出不了错。”
“还有这虾……”
“剩下的青菜咱们炒两个,再弄个凉拌菜,简单又爽口。”
“用这些招待客人,已经足够丰盛了。”
顾母也凑过来:“是啊,咱们家常便饭就好,太铺张了反而显得生分。”
“我来帮你切菜,晚青你也帮把手,咱们分工合作,一会儿就能弄好。”
顾明泽和顾父则坐在客厅里,跟顾二哥顾明洋聊天。
顾明洋穿着一身军装,身姿挺拔,说起话来铿锵有力。
“王家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们说十点左右到。”
“王宇住明泽隔壁,我倒是认识,只是这未来亲家,我还真不太了解。”
说到这里,顾明洋的心里也有些没底。
毕竟,这王家在京市可不是一般人家。
他们家虽然也还算不错,但毕竟出身农村,在京市的根基尚浅。
也不知道亲家会不会因为这一点而瞧不起他闺女。
顾明洋的顾虑顾明泽显然是看出来了。
于是,他出言安慰道:“二哥放心,王宇的大哥和大嫂我都见过,都不是那种尖酸刻薄难相处的人。”
“他们所处的位置也不允许他们做出苛待儿媳妇的事来。”
“再说了,咱们家也不差,芳蓉也是个好姑娘。”
“若王家真看不上她当儿媳妇,也不会这么重视亲自上门来商量两人的婚事。”
很显然,顾明泽的话让顾明洋内心的焦虑消散了一点。
顾明泽见状,继续说道:“这王家对我们来说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人家,芳蓉能找这样一个人家,也算是好事。”
顾父点点头,赞同地说道:“是啊,能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家,我们也放心。”
“芳蓉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如今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我们做长辈的,只希望她以后能过得幸福。”
顾二哥家一共两儿两女四个孩子,顾芳蓉是老大。
老二顾景川七七年参加高考本科毕业后也进了部队,不过干的是文职工作。
老三顾景山还在读大学,读的是师范类的院校。
最小的女儿顾芳菲今年十二岁,如今在上小学六年级。
说起这个六年级的事情,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学制曾进行过多次调整。
早在一九五一年的时候,曾确立六年制小学体系,但六十年代因“缩短学制”政策,改为五年制。
实际上,六年制全国性推广开始于一九八六年,可京市这边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已经在进行改革和使用六年制的教材了。
所以,从这一年开始,小学就要多上一年了。
此时,在厨房里的顾二嫂黄莹也在和林晚青说起这件事情。
“芳菲这丫头,本来都要上初中了,这学制一改,今年还得多上一个六年级。”
林晚青闻言,笑着说:“是啊,这事我也听说了。”
“以前小学都是五年制,从今年开始,京市这边先试点六年制,以后全国都会推广。”
“虽然小学要多读一年,但多上一年学,能学到更多知识,也算是好事儿。”
黄莹仔细一琢磨,赞同道:“可不是嘛,我刚开始还担心芳菲不适应,没想到她还挺高兴,说能跟同学们多待一年。”
林晚青也点头:“这学制改革是大事,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系统的教育。”
“咱们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教育了,以后孩子们的学习条件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