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辰和啸风默默站在一旁,看着母女俩的身影被展厅的暖光笼罩。
小女孩突然挣脱母亲怀抱,跑到“为祖国生命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的标语下,挺直小身板大声念出来,红扑扑的脸蛋涨得发亮。
母亲望着孩子,眼眶泛起泪光,轻声说:“记住这些话,等你长大了,也要做守护国家的人。”
“不能当亡国奴啊!”此时一位约百岁的老人说,在一男一女的搀扶下走进来。
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军装,虽然款式陈旧,颜色黯淡,但每一个褶皱都熨烫得整整齐齐,每一颗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
军装上那几枚褪色的勋章,在阳光下依然闪烁着微弱却耀眼的光芒,它们是老人一生荣耀的象征,也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
这位老兵身材不算高大,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挺拔姿态,仿佛岁月的沧桑也无法压弯他的脊梁。
他的脸庞犹如一块饱经风雨侵蚀的古老岩石,刻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那皱纹纵横交错,像是一幅记录着历史风云的地图,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无数艰辛与磨难的故事。
他额头宽阔且布满了横纹,恰似一道道深邃的沟壑,见证着他曾经面对过的重重困难;脸颊两侧的皱纹则如蜿蜒的溪流,顺着岁月的轨迹流淌,诉说着时光的悠长。
他的皮肤黝黑且粗糙,那是长期在野外行军、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犹如老树皮一般坚韧。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健康的古铜色光泽,透着一种历经磨砺后的坚毅。
眉毛稀疏,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那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眼眸虽不再明亮清澈,却依然闪烁着锐利而坚定的光芒。
当他凝视远方时,目光中仿佛能穿透时空,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往昔战斗生涯的铭记。
他的头发早已花白,稀稀拉拉地覆盖在头顶,每一根银丝都像是岁月长河中的一艘小船,承载着他一生的荣耀与奉献。那如雪的白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宛如一面旗帜,无声地诉说着他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
老人的嘴唇干裂且有些泛紫,嘴角微微下垂,带着一丝岁月的凝重。
偶尔露出的笑容,却又充满了温暖与慈祥,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皱纹会更深,可那笑容里蕴含的力量,却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位百岁老军人缓缓踏入,枯瘦的手掌轻轻拂开两侧搀扶的手臂。此刻,他佝偻的脊背竟微微挺直,眼中泛起灼人的光,仿佛岁月的褶皱里突然迸发而出的火种,将整个展厅的空气都点燃了。
“不能当亡国奴啊!”老人的声音沙哑却震耳欲聋,“我十多岁那会,老师带着我们在城墙根下喊这句,嗓子喊出血来都不停!”
老人蹒跚着走向玻璃展柜,“同胞们起来: 为祖国生命而战! 为民族生存而战! 为国家独立而战! 为领土完整而战! 为人权自由而战!”老人慷慨激昂地念着,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老人枯瘦如柴的指尖轻轻贴上展柜玻璃,透过那层透明的屏障,目光牢牢锁定在泛黄的《八一宣言》复印件上。他的手指在玻璃上缓缓游走,仿佛正抚摸着战友们染血的衣襟。
忽然,他挺直佝偻的脊背,提高嗓门,喉结在松弛的皮肤下剧烈滚动,声音里带着穿越时空的激昂:“为祖国生命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当年我们连的文书,在土城墙上用树枝写这些标语,一笔一划都浸着鲜血,刚写完最后一个字,鬼子的子弹就穿透了他的胸膛……”
话音戛然而止,老人的肩膀微微颤抖,展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年轻的讲解员走上前,声音低沉而庄重:“抗战期间,日军在雁同地区制造的惨案罄竹难书,我仅列举其中一小部分——”
她看向墙上的文字,逐字念出那些浸透血泪的数字:“阳高惨案,1937年9月9日,1000余名手无寸铁的百姓被害;天镇惨案,1937年9月12日,2300余人倒在血泊中;左云惨案,1937年9月18日,300余条鲜活的生命消逝;朔县惨案,3800人被害,劫掠财物无数……”
当她念道,“山阴北周庄惨案,1937年10月17日,72人被害,1300余间民房被毁,80余名妇女被奸污”时,她的声音哽咽了,展厅里此起彼伏的抽噎声打破了压抑的沉默。
展厅内,展板上“阳高惨案”“天镇惨案”的图文介绍如重锤般砸在众人心上。
泛黄的照片里,废墟中横陈的尸体、妇女儿童惊恐的眼神,与文字里“1000余人被害”“2300余人被害”的数字交织,刺得人眼眶生疼。
那位搀扶老军人的中年男子摘下眼镜,粗糙的手掌在眼角用力擦拭。
旁边的年轻女子死死咬着嘴唇,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她盯着“80余名妇女被奸污”的字样,喉咙里泛起苦涩,眼前却闪过自家祖母讲述往事时突然噤声的模样。
展柜玻璃映出她通红的眼眶,睫毛上的泪珠摇摇欲坠,终是砸在口罩上,洇开一小片阴影。
啸风低头盯着地面,鞋尖反复碾过同一粒灰尘——他想起历史课本里的“南京大屠杀”,却从未想过家乡的土地上也曾流淌如此多的鲜血。
老军人转头望向抽噎的人群,浑浊的眼睛里闪过痛楚与欣慰:痛楚于同胞曾遭此劫难,欣慰于后辈仍记得这段历史。
中年男子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坚定,他扶着老人的手臂微微用力,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幸存者。
不知谁轻轻哼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随即大家合唱起来,低沉的旋律在展厅里蔓延。
正是:捐躯赴国难,先辈豪情,化作星辰辉广宇;视死忽如归,后人壮志,凝成利剑护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