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了明清时期呢?”有游客追问。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讲解员指着展板,“大同地区的诸多剧种,经过漫长的演变,吸收了宋杂剧、金院本、元明杂剧以及明代四大声腔的表现形式,再结合本地的民俗文化,慢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像咱们熟悉的北路梆子、二人台、秧歌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最终成型,并且达到了鼎盛。那时候,无论是宫廷宴乐还是民间庙会,这些剧种都是最受欢迎的表演,几乎家喻户晓。”
众人听得入了神,顺着这时间线一路梳理下来,从金代的角色固定,到元代杂剧的成熟,再到明清地方剧种的繁荣,仿佛亲眼见证了戏曲艺术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全过程。
这时,前一进院子里又传来了唱戏的声音。
“谁在唱戏呢?走,去看看!”一位游客说道。
“还真有人在唱戏呢。”大家一下子都涌着往后院走去。
只见院子里,那位女老师正在做着动作,此时她左手端着纸灯,右手拿着折扇,围着纸灯扇动;
走起“挖步”——两腿并拢、脚掌点地、向后踢——前脚挪步、后脚跟进,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旋转,动作有快有慢,变化丰富多样。
这实在是其他剧种里少见的动作,有些夸张。
和她一起表演的演员,看装扮应该是猪八戒,面部上半部分画着脸谱,下半部分戴着面具——有立体的猪嘴、两只大大的耳朵,身上穿着黑色的宽袖袈裟;
走路的时候,要么高高抬起腿,缓缓落下脚,两只宽袖左右摆动;要么弯曲着胳膊、歪着头,迈着小碎步快步走,那种夸张的程度和民间的“地秧歌”差不多。
“暖阳兄,他们这表演的是什么呀?”宇辰问道。
“这表演的应该是耍孩儿《狮子洞》,”暖阳说,“耍孩儿戏的表演,首先是舞蹈性很强。这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叫《扇坟》,也叫《猪八戒背媳妇》。”
“《猪八戒背媳妇》?那不是《西游记》里高老庄的情节吗?”宇辰挠挠头说。
“这个是在《西游记》故事基础上改编的,”暖阳笑着解释,“《扇坟》这段是耍孩儿的经典桥段——讲的是唐僧被狮子洞的妖怪抓走后,八戒去寻师傅的路上,撞见个寡妇在坟前扇坟,就凑上去搭话,最后还背着这寡妇赶路,全程又憨又逗,特别有看头。”
“为什么叫《扇坟》呢?”啸风好奇。
“寡妇说丈夫的坟干了才可以嫁,于是猪八戒帮着把坟扇干,所以叫《扇坟》。”暖阳解释。
“哈哈哈,原来是这么回事。”大家笑了起来。
“暖阳兄,您这可不是懂点皮毛啊,简直是行家!”梦瑶真心佩服。
“真没有,就是上次路过关帝庙前演真楼的时候看过一回。”暖阳摆摆手,笑得谦虚。
“那这寡妇……该不会是孙猴子变的吧?”啸风突然插了一句,眼里闪着促狭的光——毕竟《西游记》里孙悟空总爱捉弄八戒。
“唉,还真让你说着了!”暖阳一拍手,“正是孙悟空变的,就为了戏耍八戒,看他那色迷迷的样子,一捉弄一个准,看这段,总能笑翻一片。”
说话间,场中的“寡妇”突然加快了扇灯的动作,脚步也变得急促,而“八戒”则一个劲地凑上前,猪嘴噘得老高,那副馋样逗得院子里笑声不断。
“耍孩儿这剧种可有点来头呢,”旁边一位老者凑过来搭话,“听老辈人说,它唱腔里带着股特别的味儿,拖腔绵长,跟小孩儿撒闹似的,所以才有这么个名儿。”
女老师的扇舞越转越快,纸灯在她手中划出一道道柔和的光弧,挖步挪得又轻又巧,活像踩着云在动。扮猪八戒的演员突然一个趔趄,宽袖“呼”地甩开,立体猪嘴夸张地噘着,逗得围观的人直笑。
“你看这八戒的身段,”老者指着演员,“既学了戏里的架子,又带着咱们本地秧歌的野趣,把那股憨劲儿演活了。”
正说着,女老师一个转身,折扇“唰”地展开,与八戒的笨拙动作形成鲜明对比,一柔一憨,把这段戏的妙处全演出来了,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马上这猪八戒就要夸这小娘子了,你们听着。”暖阳提醒道。
只见扮猪八戒的演员亮开嗓子唱起来:“你好比那南海观世音菩萨。”
唱完他转了两圈,凑到“小娘子”跟前,粗声喊:“小娘子!”
“小娘子”微微侧身,细声回了句:“猪相公!”
猪八戒顿时来了劲,又唱起来:“上梳油头黑锭锭,下穿罗裙板正正,柳叶弯眉细盈盈,猫儿眼睛水灵灵,不擦官粉香喷喷,不涂胭脂红澄澄,满口银牙白生生,头戴鲜花粉腾腾,咿呀嘿哟,哎呀嘿哟,天下美女第一人!”
“好多词听不懂啊!”梦瑶皱着眉说。
正说着,“小娘子”开口唱道:“呆子那里枉高兴……”
“这句我听懂了!”梦瑶眼睛一亮,“她在说八戒瞎高兴呢。”
“那是大同的方言,所以听着费劲。”宇辰解释,“不用较真,听个大概意思就行。”
话音刚落,猪八戒又唱了句:“快点走啊,我那个嘣巴儿嘣。”
这句带着俏皮劲儿的方言一出来,院子里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啸风哥,‘嘣巴儿嘣’是啥意思啊?”梦瑶拉了拉啸风的胳膊。
啸风想了想,笑着说:“我也说不太准,但听那语气,像是在叫‘心肝宝贝’之类的吧,透着股稀罕劲儿。”
“哈哈,这猪八戒演得也太活了,憨得可爱!”宇辰看得直乐。
这时“小娘子”又唱起来:“哪知师弟娶师兄!”
“果然是孙悟空!”梦瑶一拍手,“这是孙悟空在逗八戒呢,说他想娶的‘小娘子’其实是师兄变的。”
周围的人都跟着笑起来,看着八戒还蒙在鼓里,高兴的样子,觉得这出戏是越看越有意思了。
之后,扮成小娘子的孙悟空见八戒还在傻乎乎地往前凑,便故意捂了捂腰,露出一副柔弱的样子,细声细气地说:“猪相公,我这脚都磨疼了,实在走不动啦。”
八戒一听,立马拍着胸脯应道:“小娘子莫怕,俺老猪背你走!”说着就蹲下身,一副殷勤的模样。
“小娘子”假意推让了两句,便轻巧地趴在了八戒背上。八戒乐呵呵地站起身,嘴里还哼着小调,一步一晃地往前挪,那憨态可掬的样子逗得台下笑声一片。
暖阳在一旁笑道:“这就到了《猪八戒背媳妇》的名场面了,等会儿有他好受的。”
果然,没走几步,“小娘子”突然在他背上一使劲,八戒顿时觉得沉甸甸的,脚步踉跄起来,嘴里“哎哟哎哟”地喊着,逗得大家更是乐不可支。
“真是应了那句——师傅身遭难,随你入深山,沿途背媳妇,一场空欢喜啊!”暖阳看着八戒被“小娘子”折腾得直哼哼,笑着感慨。
可不是嘛,唐僧还在妖怪洞里受苦,八戒本该急着救师傅,却被孙悟空变的“小娘子”勾了魂,又是搭话又是背人,闹了半天全是瞎耽误功夫,最后落得个空欢喜。
八戒正被“小娘子”压得直咧嘴,嘴里嘟囔着“咋这么沉”,那副又憨又急的模样,把这句顺口溜里的无奈和滑稽演得活灵活现,台下的人看了,又是好笑又是觉得这呆子实在该教训。
正是:溯源桑干,承百戏遗风,看塞上雪飞,云间月朗,耍孩儿喉转奇峰,罗罗腔韵回幽谷,梆子声激荡雁门,秧歌步踏欢阡陌,更有那弦索呕哑,鼓板铿锵,水袖翩跹,粉墨淋漓,演不尽忠奸义胆,离合悲欢,一嗓吼开三晋魄。
扎根朔漠,聚九边灵气,历辽金烽火,元明烟云,武周川滋养奇葩,古都墙护佑根苗,煤海深埋炽热情,佛光普照慈悲愿,终赢来乡音俚语,老调新声,戏台高筑,衣冠璀璨,传得下魏唐衣钵,胡汉精魂,千场唱沸大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