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下载进度条在屏幕上缓慢爬升,陈默指尖轻点主控台边缘,未发出任何指令。他目光落在“U-8876”编号的连接路径上,那条伪装成正常人事访问的数据流正从东京节点向内网渗透。程雪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对方开始读取员工档案,重点集中在近三年海外派遣名单。”
“标记所有检索关键词。”陈默低声道,“尤其是‘教育支援’‘公益项目’相关词条。”
“已启动情感倾向分析模块。”程雪回应,“每一条访问行为都会被记录情绪模型——愤怒、焦虑、急切……这些都能反推他们的目标。”
陈默没有答话。他知道,赵宇不会无端接入人事系统。这是一次试探,也可能是布局的开端。而此刻,外部舆论战场已经点燃。
门被推开时带进一阵气流波动。方媛站在门口,手里抱着平板,肩线微沉,像是连日未歇。她走进来,脚步直接停在舆情监控台前,手指划过屏幕,调出一组实时图谱。
“热搜第一。”她开口,声音带着疲惫后的清醒,“‘陈默捐款一亿’,热度还在涨。”
陈默终于将视线从技术面板移开,转向另一侧的社交舆情墙。数十个窗口滚动着不同平台的评论流,热词云中,“作秀”“洗白”“资本表演”等标签密集浮现,但夹杂其间的是越来越多的真实用户留言:“我们村小学真的收到了新课桌。昨天看到施工队进场了。孩子写了封信,不知道能不能寄到你手上。”
方媛放大其中一条视频:一名山区教师站在翻修中的教室前,身后是尚未拆封的教学设备,镜头微微晃动,背景音里有孩子的笑声。
“这是今天早上七点十四分发布的。”她说,“发布账号注册三年,零广告,粉丝三百人,Ip属地云南保山。我们追踪了转发链——七小时内扩散至十二万次,其中百分之八十九为非机器人账号。”
陈默点头:“水军呢?”
“集中爆发在半小时内。”方媛切换画面,“五千多个账号同时刷‘假慈善’‘作秀帝’,注册时间集中在过去两个月,Ip跳跃频繁,用词高度重复。典型买量特征。”
“把真实用户的发声推上去。”陈默说。
“已经在做了。”方媛嘴角微扬,“我们没花钱买推荐位,而是提取了真实故事的情感关键词,嵌入社交平台的自然推荐机制。每一条包含‘感谢’‘变化’‘希望’的帖子,都会触发算法加权。现在,正面评论占比六十八,且仍在上升。”
她顿了顿:“更重要的是,那些被资助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开始自发组织内容联动。有人拍了旧校舍的照片,对比今天开工的现场;有人录了孩子念感谢信的声音。这些不是脚本,是实打实的情绪。”
陈默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摩挲戒指边缘。他知道,这场仗不能靠压制赢,只能靠真实碾压虚假。
“继续放任水军活动。”他说,“让他们以为还能操控节奏。”
方媛眼神一亮:“您是要等他们投入更多资源?”
“钱越多,破绽越大。”陈默道,“等他们发现控制不住局面时,才是反击的最佳时机。”
方媛迅速操作几下,后台弹出新的策略指令:分级响应预案启动,真实内容按区域、按传播力分级推送,形成区域性舆论热点,再由点及面引爆全国关注。
她走出几步,又停下:“还有一件事。”
她转身走向窗边,弯腰从角落拾起一盆多肉植物。那是一株“不死鸟”,叶片厚实,根系扎实,曾被她亲手砸进垃圾桶——就在三天前,当她发现赵宇利用公关渠道抹黑陈默的公益计划时。
那时她怒不可遏,觉得一切努力都被玷污。她摔了花盆,断言:“这种事做再多,也不过是被人踩进泥里。”
可现在,这盆多肉已被重新栽种,换了新土,叶片泛着健康的光泽。
“它活下来了。”方媛轻声说,“就像你说的,只要根系扎实,就能活下去。”
陈默望着她将花盆轻轻放回原位,正对着摄像头常拍的角度。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叶片上,映出清晰的轮廓。
“下午三点。”方媛回到控制台前,“我们将发布一组短视频:学生写的信、校舍翻修前后对比、还有您签字时不让人拍照的细节。”
“不要渲染悲情。”陈默提醒,“也不要替我流泪。”
“明白。”方媛点头,“只说事实。真实最有力量。”
她调出剪辑预览:第一个镜头是布满铅笔字迹的作业本,上面写着“谢谢陈叔叔,我的教室不漏雨了”;第二个是老教师颤抖的手,指着新装的电灯开关;第三个是施工铭牌上的日期与项目编号,与陈氏集团官网公告完全一致。
“所有信息都可验证。”方媛说,“我们甚至公开了捐赠流程的审批记录截图——匿名处理过,但关键节点清晰可见。”
陈默看着舆情墙上的数据变化。负面标签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而“真实可信行动派”等词开始进入热词前列。
他知道,这场舆论战的本质,不是争辩对错,而是争夺认知主权。
谁能让公众相信自己看见的是真相,谁就掌握话语权。
而真相,从来不怕被放大。
“赵宇那边有反应吗?”他问。
“他们的水军指挥节点刚刚切换了三次Ip。”方媛调出攻击源追踪图,“明显在规避我们的识别模型。但他们忘了——越是急于掩盖,越会暴露行为模式。”
她放大一组数据流:某核心账号在十分钟内连续发布十七条“作秀”评论,语气从讥讽转为焦躁,最后一条甚至出现错别字。
“情绪失控了。”她冷笑,“机器不会慌,人才会。”
陈默盯着那条错别字评论,忽然开口:“把这个账号的所有互动记录挖出来,尤其是私域转发。”
“您怀疑他们在内部协调?”方媛一怔。
“水军背后总有指挥链。”陈默道,“只要有人发号施令,就会留下痕迹。”
方媛立刻执行指令。几秒后,一张关系图谱在屏幕上展开:该账号与三个境外社交媒体运营组存在高频互动,而其中一个组的管理邮箱,曾出现在周海涛公司对外合作名录中。
“果然。”方媛低声,“他们还没死心。”
“那就让他们继续演。”陈默声音平静,“等到他们把自己逼进死角。”
他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城市天际线在午后阳光下清晰可见,远处一栋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反射出刺眼的光斑。
方媛跟上来,站在他侧后方:“三点钟的内容包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发布。”
“发。”陈默说,“但分三批推。”
“第一批只放学生信件和校舍对比;第二批加入审批流程截图;第三批……等他们跳出来再说。”
方媛明白了。这是诱敌深入的节奏——先用温情打动人心,再用证据巩固信任,最后用对手的反扑完成定性。
她转身走向操作台,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发布队列设定完成,倒计时启动。
就在此时,主控台右上角弹出一条新警报:【Swq-9124权限账户开始上传文件】
陈默眼神一凝。
那个伪装成苏婉晴测试身份的访客Id,竟试图将数据反向传输出去。
“他们想塞东西进来。”方媛也看到了提示,“伪造的审计报告?还是虚假人事档案?”
“让程雪接住。”陈默下令,“不要拦截,记录完整传输内容,然后……原路返还。”
“您要让他们自己收到自己塞的东西?”
“对。”陈默目光未动,“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方媛嘴角微扬,迅速传达指令。几秒后,系统显示:上传请求已被接收,文件封装完成,正通过加密通道回传至原发起终端——即“海澜投资”内部服务器。
办公室陷入短暂安静。舆情墙上的热度曲线持续上扬,负面评论占比跌破三成。窗外阳光偏移了几度,照在窗边的多肉植物上,叶片舒展,仿佛在无声呼吸。
方媛走回窗边,伸手轻抚叶片。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那抹绿意在光线下焕发出生机。
陈默依旧立于窗前,目光落在远方某处高楼。他的左手缓缓握紧,戒指与扳指相触,发出细微的金属碰撞声。
三点整。
第一波短视频准时发布。
五分钟后,话题#山区孩子写给陈默的信#登上热搜第二。
十分钟内,三条视频总播放量突破八百万。
一条评论被顶至最高:“你们说他是作秀?可我老家的娃昨天还在泥地里上课,今天已经有水泥地和新桌子了——这种事能造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