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兰压根儿不知道,一场因为她引发的风暴,正在千里之外的军区悄悄酝酿着。
这时候的红星生产队,秋收刚过,田野里光秃秃的,就剩下些还田的秸秆。
社员们这下可算彻底闲下来了,终于能喘口气,好好拾掇拾掇自家小院,准备准备过冬用的柴火。
风一天比一天冷,早上和晚上出门,身上必须裹得严严实实的,不然根本扛不住。
沈君兰心里啊,时时刻刻都惦记着远在北疆的大儿子沈兴邦。
北疆那地方,估计早就大雪封山了,冷得能把人的骨头都冻酥。
大白天就算有太阳照着,气温也是零下十几度。
沈君兰没办法,只能隔三岔五通过空间给儿子留言,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
“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啊。”
“柴火还够烧不?”
“门窗的缝都堵好了没?”
最让她揪心的,是她记得那场马上就要来的灾难。
十几天后,元旦刚过,北疆会连着下一周的暴风雪。
没什么经验的沈兴邦,就是在那场雪灾里,被压塌的草棚子砸断了腿。
一想到这个,沈君兰心里就难受得吃不下饭。
她这一世重生回来,老头子的劫难算是躲过去了,小儿子一家也平平安安在身边,可命运这东西,谁又能说得准呢。
好在啊,沈兴邦这孩子一直都挺让人省心的。
他听了沈君兰的话,趁着还没上冻,用她偷偷放在共享空间里的厚实木材,又去外面砍了几棵树做样子,把自己那简陋的住处加固得结结实实的。
门窗的缝隙都用破布塞得死死的,小土炕也重新糊了一层泥,一点风都透不进来。
他还叫上其他人一起加固草棚,可大部分人都饿得没力气,根本不想动。
沈兴邦也没再多劝,话说多了,好像在咒人家要出事似的。
“娘,您放心吧,屋里可暖和了。”
沈君兰“听”着儿子最新的留言,声音稳稳的。
“柴火垛堆得可高了,够烧一整个冬天。您给的粮油我都收好了,饿不着。”
听他这么一说,沈君兰那颗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了点。
可她还是不放心,又往空间里放了几条厚棉毛裤和加绒的羊毛袜,反复叮嘱儿子必须穿上。
这天,队里关于土匪宝藏的风波总算是平息了。李队长拿着大喇叭,把队委和几个老农喊去开会。
沈君兰的医务室这会儿没人,她就也跟着去凑凑热闹。
队部里全是烟味,几个老烟枪在那“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李队长搓搓手,开口说:“地都空出来了,眼瞅着就要入冬了,咱们年前是不是再种点啥?大家都说说想法。”
这话音刚落,屋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天越来越旱,还能种啥呀?不就那几样老东西,蚕豆、水萝卜、青菜呗。”
“快拉倒吧,费那么大劲,也收不了多少,还不够折腾的呢。”
“我看就算了吧,让地也歇一歇,养养地力。”
李队长听着大家的话,眉头皱得紧紧的,都拧成个疙瘩了。
这大锅饭吃了这么多年,大家的心都变懒了。
他是想让大家伙日子过得好点,可大家说的也确实是实话,本地的老品种,产量就那么低,根本指望不上。
角落里的沈君兰听着,心里有了主意。
她空间里那些经过灵泉水改良的优良种子,生长周期短,产量还高。之前在自留地试过,长得可好了。
不过,得想个周全的办法把种子拿出来才行。
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沈君兰才不紧不慢地开了口:
“队长,各位叔伯,我倒是有个想法。”
一听她这话,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都集中到她身上了。
“我女儿文静不是在京城工作嘛。”沈君兰语气特别平和,就跟拉家常似的,“她上次来信说,她们单位旁边就是个农业研究院,里面的专家专门研究怎么让庄稼蔬菜长得好,还不怕冷不怕旱。”
“好像……已经培育出不少高产的新品种种子了。”
这话一说完,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连抽旱烟的声音都没了。
“我女儿说那些新品种,产量比咱们的老种子高出好几倍,还特别抗冻,冬天也能正常生长。”
沈君兰声音不大,可每个字都像敲在大家的心坎上。
“要不……我明天去镇上给她打个电话问问?要是真行,让她给咱们寄点种子回来试试?”
“咱们也不用种太多,就划出几亩地当试验田。要是成功了,往后冬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新鲜菜了!”
李队长的眼睛一下子亮得跟探照灯似的!
他猛地一拍大腿!
“哎呀!沈大夫!你这消息太及时了!”
“京城农研院的新品种?那肯定错不了!要是真能行,可就把咱们的大难题给解决了!”
他激动得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
“电话!必须打!这事就拜托你了!电话费队里出!”
其他几个老农也来了精神,虽说半信半疑的,但沈君兰搞的药坊确实实实在在地赚了钱,他们愿意信她这一回。
“行,那我明天就去镇上。”沈君兰点点头,应下了这件事。
第二天一大早,沈君兰就骑着车去了镇上。
邮电所里排着老长的队,她等了好半天,才好不容易打通一个去京城的长途电话。
电话打到了女儿单位的传达室。
“喂?您好,麻烦您找一下沈文静……对,我是她母亲……好的,谢谢您了。”
等了好一会儿,电话那头终于传来沈文静清脆又着急的声音。
“妈?怎么了妈?家里出事了?怎么突然打电话?”
在这个年代,打一通长途电话可不便宜,一般打电话过来,那就意味着有大事。
“没事没事,家里都好,你别担心。”沈君兰赶紧安慰女儿,“就是想你了,听听你的声音。”
母女俩闲聊了几句,沈君兰话锋一转,很自然地就说到了正事。
“对了文静,队里想种点能过冬的菜,咱们这儿的老种子不行。我记得你信里提过,你们单位附近有个农研院,有那种耐寒高产的新种子,你能不能帮妈问问,寄点回来?”
电话那头的沈文静明显愣了一下。
农研院?我什么时候说过这个?
不过她脑子转得快,一下子就明白母亲肯定有别的想法,马上顺着话往下说。
“啊……对对!是有这么回事!行啊妈,我回头就去问!应该没问题!您要什么种子?蚕豆、水萝卜、青菜,还有菠菜、大白菜?”
“对,就这些。地址写红星生产队大队部,沈君兰收。”
“知道啦妈!放心吧!包在我身上!”沈文静答应得可干脆了。
沈君兰挂了电话,付了那笔不便宜的话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通“电话”一打,种子的来路就算是名正言顺了。
其实啊,来之前她早就通过空间给女儿留了言,让她把自己放在空间里那些分好类、贴着标签的种子,原封不动地寄回来就行。
办完这事儿,沈君兰又去了趟镇医院,补充了一些常用药,顺便在镇上买了些吃的。
现在她在镇医院有工资拿,外人看着老沈家的日子好像好过了不少,可老沈家对外还硬说胖是营养不良导致的浮肿。
等她回到队里,过不了几天,就能顺顺当当收到“女儿从京城寄来的良种”。
到时候,她再从空间里偷偷多拿一些出来,足够队里几十亩试验田用的。
只要这批菜能丰收,那就是最好的广告。
下一步,就是把空间里的小麦、水稻良种也推广出去,让全队人彻底告别饿肚子的日子。
药坊的生意虽说不错,但沈君兰心里明白,那全靠灵泉水的作用,终究不是长久的办法。
她总有要离开的一天,所以必须得给队里留下能自己发展的产业。
她的目光,落在了路边那些没人在意的野果树上。
芒果、菠萝蜜,还有长满沟渠的芭蕉……这些在当地人眼里不稀罕的果子,要是加工成果干,送到城里的供销社,可都是很抢手的货。
得让李队长亲眼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能彻底激起他的干劲,没了刘氏宗族的阻碍,带着大家伙真正把日子过红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