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兰在队里把“知识就是工分”这把火给点起来了,回到家后,她可不想让自家人在旁边干看着。
她心里清楚得很,时代的大浪潮马上就要涌过来了。
要是自家人不提前学会怎么在这浪潮里“游泳”,就算有她这个“救生圈”在,也肯定赶不上第一波好机会。
吃晚饭的时候,气氛正融洽。
沈君兰把筷子在碗沿上轻轻一敲,发出“嗒”的一声脆响。
这一响,饭桌上立马安静下来。
“都听好了。”
她的目光慢慢扫过儿子沈兴业,又看了看儿媳妇赵丽梅,最后落在闷头吃饭的丈夫张博文身上。
“队里办了夜校,大家为了多挣点钱、有个好前程,都拼命学习,眼睛都学红了。”
“咱自家人可不能啥都不懂,落在别人后面!”
沈兴业刚夹起一块土豆,听到这话抬起头,脸上带着点不在乎的样子。
“妈,咱家现在过得不是挺好嘛?我在养猪场干得也还行,家里又不缺吃的,日子能过得去就行。”
“过得去?”
沈君兰眼睛一眯,那股厉害劲儿就露出来了。
“你也就只能看到碗里这块土豆这点出息了!”
“我跟你们说句真心话,以后啊,光靠出蛮力踩缝纫机、抡大锤,那都是卖力气的活,一辈子也发不了财!”
“要是想过上好日子,得靠这儿!”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得懂怎么管人,怎么算账,怎么做生意!”
她没再啰嗦那些大道理,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儿子。
“兴业,就说你负责的农具组,你以为把东西修好、造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我问你,进一块铁皮得花多少钱?用掉几颗螺丝?一个工人一天能做多少活?这笔账你算过没?”
“东西卖多少钱才不亏本,卖多少钱能给队里挣回一头猪?这就叫成本!这可是当管事的最基本要求!”
沈兴业被问得一愣,张了张嘴,没答上来。
沈君兰又转过头看向赵丽梅。
“丽梅,你现在是小组长,管着几个人呢,光靠大声吆喝可不行。”
“谁干活又快又好,月底是不是得多给点工分?谁偷懒磨洋工,浪费了布料,是不是得扣点啥让她长点记性?”
“能让所有人都服你,都抢着干活,这才叫本事!”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张博文身上。
“还有你,老头子!”
张博文被点到名,正扒饭的动作停了一下。
“别一天到晚就只盯着你那几把草药!我问你,要是以后兴业真有出息了,开了大工厂,人家拿一本账本给你看,你是两眼一抹黑,还是继续两眼一抹黑?”
“可别到时候儿子被人坑了,你这当爹的还在旁边傻乎乎地帮忙数钱!”
“活到老学到老!晚上跟我去夜校听课,学打算盘,学看账本!咱俩孙子也得你带着启蒙,喝了灵泉水开了智,可不能浪费了!”
张博文的老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嘴里嘟囔着:“我……我都这把年纪了……”
“年纪大怎么了?”沈君兰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年纪大就该被人当成傻子糊弄?你想想,以后孙子问你,爷爷,这账本上写的啥,你怎么回答?说爷爷不识字?”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滚烫的油,“哗”地一下泼进了每个人心里。
沈兴业的眼神彻底变了,之前那点满不在乎的劲儿早就没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光亮。
他以前就觉得工坊管理乱糟糟的,可从来没想过问题出在哪,该怎么解决。
他妈这几句话,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把那团乱麻给解开了!
“妈!”
他饭都顾不上吃了,身子往前一倾,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激动。
“您说的太对了!就说养猪场,上个月的饲料又对不上数了,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这该怎么办?”
沈君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稳稳地坐在那儿。
“怎么办?立规矩,建台账!”
“谁,在什么时间,领走多少饲料,喂了哪头猪,谁批的条子,都白纸黑字写清楚,还要亲手签字画押!”
“到月底拿账本一对,就知道是猪吃了,还是有人偷偷拿了,清清楚楚!这就叫物料管理!”
“哦!!!”
沈兴业脑袋里“嗡”的一声,就像被一道响雷劈中!
对啊!
就这么简单!
记下来!把谁领的都记下来!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一拍大腿,整个人兴奋得满脸通红。
从那天晚上之后,老沈家的氛围彻底变了。
晚饭后碗筷一收拾,赵丽梅就把课本摊在桌上,拉着沈兴业一起研究夜校的难题。
两口子脑袋挨脑袋,为了一道几何题争得面红耳赤,解开之后又相视一笑。
张博文到底还是被“逼”着去了夜校。
他揣着老花镜,偷偷摸摸地跑到夜校后排的角落里,像个做贼似的听刘教授讲最基础的记账和算盘知识。
回到家后,就拿着个小本本,嘴里不停念叨:“借方……贷方……哎,这加减怎么还分两边呢……”
平平和安安两个小家伙觉得好奇,也凑了过来,张博文就找了本图画书,有模有样地教他们看图识字,还真有点教书先生的样子。
而沈兴业呢,彻底对“管理”这门学问着了迷。
他缠着沈君兰,把“流水账”“绩效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些新词一个一个记在小本子上,翻来覆去地琢磨。
夜深人静的时候,家里却热闹得很,到处都是沙沙的写字声和小声的讨论声。
这股学习的风气,很快从沈家传到了工坊。
沈兴业现学现卖,搞了个歪歪扭扭的“领料登记本”。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抱怨太麻烦,可到了月底盘点,发现材料浪费的情况明显减少了,大家都不吭声了。
他又壮着胆子,在自己小组里搞“计件奖励”。
谁要是改进了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月底直接发奖金红包!
这一下,几个小伙子眼睛都红了,干活的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以前那些爱偷懒的人,现在都抢着加班。
就这么着,工坊的效率一点点被带动起来了。
李队长下来巡查,看到沈兴业递过来的那本写得工工整整,内容清楚明白的领料记录,又看到工人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干活,惊喜得眼睛都瞪大了。
他走过去,用力地在沈兴业肩膀上拍了一巴掌。
“好小子!有你的!”
李队长咧着嘴,笑得合不拢。
“你这脑子,跟你娘简直一模一样!这管理的活儿,干得漂亮!”
沈兴业嘿嘿笑着,胸脯挺得直直的,心里那股得意和满足,比拿了十块钱奖金还开心。
他发现,自己好像天生就喜欢琢磨怎么把人、钱、物安排得妥妥当当。
在牛棚里,刘教授和王研究员通过书信,知道老朋友们还在艰难的处境里挣扎,再看看红星大队这边热火朝天的学习场面,心里感慨万分。
而沈君兰看着儿子身上那股沉稳、自信的劲儿,看着他眼睛里闪烁着的对未来的规划,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她知道,自家这棵小树苗,终于被她亲手扶正了成长的方向。
夜校的灯光,工坊的炉火,还有沈家小院里那盏一直亮着的煤油灯,正一起打造着这片土地上,第一批真正会管理的人。
他们,将会成为红星大队未来腾飞的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