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骄阳似火,似要将大地烤焦,而江阴城外,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肃杀之气。清军主力如汹涌的潮水般抵达,将江阴城围得水泄不通,仿佛一只巨大的铁掌,妄图将这座孤城紧紧攥碎。
此次领兵的博洛,绝非刘良佐之流可比。他深知江阴城坚民勇,竟带来了重型火炮。这些庞然大物,犹如狰狞的巨兽,每日准时发出震天动地的咆哮,将一颗颗炮弹狠狠地砸向城墙。每一次轰击,都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震碎。江阴城内,爆炸声不绝于耳,那声音如同恶魔的诅咒,在每一寸空气中肆虐,让百姓们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然而,即便如此,城中无人言降,每一个人都咬紧牙关,坚守着心中那最后的希望。
这一日,阎应元如往常一样,正在南门指挥着士兵们修补被炸开的城墙缺口。那城墙,在清军日复一日的轰击下,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阎应元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深知,这城墙是江阴城最后的屏障,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他亲自搬起石块,与士兵们一同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决心。
突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传来,仿佛是死神发出的怒吼。不远处的一段城墙,在炮弹的猛烈撞击下,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坍塌。刹那间,烟尘弥漫,遮天蔽日,仿佛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清军要进攻了!”哨兵高声预警,那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
果然,烟尘还未散尽,清军步兵便如蜂拥而至的蝗虫,从缺口处疯狂地涌来。他们手持利刃,眼神中透露出贪婪与凶狠,仿佛要将江阴城内的所有人都吞噬殆尽。阎应元见状,立即调集预备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缺口。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那是对侵略者的仇恨,对家乡的守护。
双方在残垣断壁间展开了一场惨烈至极的白刃战。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动地。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染红,每一声呐喊都饱含着无尽的愤怒与不屈。“杀!”阎应元手持长刀,如战神下凡一般冲入敌群。他的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舞,都带起一片血花。一连砍倒三名清兵后,他的身上也溅满了敌人的鲜血,但他却毫不在意,依旧奋勇向前。
守军们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他们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无穷的力量,纷纷怒吼着,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他们的顽强抵抗下,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却始终无法突破缺口。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清军终于被硬生生地逼出了缺口。
战斗结束后,阎应元满身是血,左臂被刀划开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不停地流淌下来。医者急忙上前为他包扎,动作熟练而又小心翼翼。就在这时,陈明遇匆匆赶来,他的脸色凝重得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阎大人,不好了!”陈明遇急促地说道,“城东粮仓被炮弹击中,烧毁了三成存粮。”阎应元听闻,心中一紧,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照目前消耗,余粮仅能支撑一月。”陈明遇继续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忧虑。
阎应元咬了咬牙,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从今日起,再减口粮配额。”陈明遇听后,忧心忡忡地说道:“百姓已经半饥半饱,再减恐生变乱。”两人正说着,几名士兵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男子走了过来。那男子面色苍白,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慌乱。
“大人,抓到一个奸细!他想偷开城门!”士兵们大声说道。阎应元审视着那人,认出是城内一个绸缎商。他冷声问道:“为何叛变?”商人颤抖着身体,声音颤抖地说道:“大人...我...我有家小...清军说只要开城,保我们性命...”
“混账!”冯厚敦怒喝一声,他的声音如同一声炸雷,在空气中回荡,“全城人谁无家小?若都如你这般贪生怕死,江阴早破了!”阎应元沉默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突然拔刀。那商人吓得脸色煞白,跪地求饶,声音凄惨得如同鬼哭狼嚎。但阎应元只是割下自己一截衣袍,然后冷冷地说道:“绑在城楼上,让所有人看看叛徒的下场!”他接着下令,“同时宣告:再有言降者,斩立决!”那声音坚定而又威严,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心灵。
当夜,江阴城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但在这寂静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暗流涌动的力量。阎应元召集核心人员秘密商议,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寻找着一丝希望的曙光。“不能坐以待毙。”阎应元说道,他的声音低沉而又坚定,“我打算派精锐夜袭敌营,夺取粮草。”
冯厚敦听后,主动请缨:“我带人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仿佛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三更时分,月色如水,洒在大地上,给一切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冯厚敦率领三百死士,悄悄从西门水关潜出。他们身着清军服装,小心翼翼地混入敌营,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谨慎,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他们直奔粮草囤积处,那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但清军或许是因为连日的胜利而放松了警惕,防备十分松懈。冯厚敦等人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靠近。突然,他们如猛虎出笼般发起攻击,将清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清军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这队“自己人”杀得片甲不留。
冯厚敦等人迅速点燃多处营帐,一时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清军营地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喊叫声、奔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同时,他们抢运了数十袋粮食,准备返回城中。
然而,清军很快反应过来,纷纷组织兵力进行反击。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敌营中展开,冯厚敦等人毫不畏惧,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武器,与清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他们的顽强抵抗下,清军始终无法阻止他们撤退。
断后的二十余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他们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与清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他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高大,他们的呐喊声在夜空中回荡。最终,这二十余人壮烈牺牲,但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大部队的成功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