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月真的也是用心了,脑细胞死了一大堆,真亏得自己一直用功读书。
几人听着瞬间也不难过了,恢复了平常的开心。
林如月看着几人肉眼可见的放松,也松了一口气,不容易啊不容易,终于把这几个小祖宗哄好了。
“这样吧,谁来给我烧火?你们再去摘点儿蔬菜回来,我现在做饭,时间得抓紧了,文静他们也差不多该回来了。”
害怕豆角里虫子的李美丽自告奋勇要烧火,杨小红拉着张晓梅向后院跑去。
林如月看到他们跑了,也做起了做锅巴的准备工作,自己先把手洗干净了,又拿出一个干净的盆,把没有糊的米饭盛进去。接着用手把它们捏成了一个小团先放着备用。
随后示意李美丽烧小火,先用树叶、松针把灶引燃,加了两根小一些的木棍,任其燃烧。
然后又把锅边像煎玉米饼样,抹了一圈油,再把饭团用手压扁,贴在锅边上,很快饭香味儿传来,在“嗤嗤!”声中有点儿微糊的味儿传来,马上给它翻面,差不多两、三分钟时间,立马传出焦香味儿,有点儿像现在喝的焦糖奶茶。
“我们菜洗好了,哇!什么好香?”杨小红和张晓梅摘了些豆角、茄子,青椒,这次摘了点儿空心菜。
两人闻着香味儿进了灶房,看着灶台上的盘子里放了一个个金黄加杂着白色的米饼,伸手就要去拿,“啊——烫!烫!烫!”
“小心烫!”林如月还是说晚了一步。
杨小红烫得左手倒右手,就是舍不得扔下,一边用嘴努力呼呼吹着风。张晓梅伸在半空的手,赶紧缩了回来。
李美丽捂着嘴直笑:“看你猴急得,活该!”有点儿幸灾乐祸了。
“哼!有种你别吃,这么香,我怎么忍得住!”两人又掐起来了。
“哇!什么好香啊?老远就闻到了,”宋文静几人这时也恰巧进了院子。
“是好吃的锅巴!”杨小红听到声音就拿着手里的锅巴出去给她们看。
“今天怎么想起做锅巴呢?”王丽丽好奇的问着。
刚才还开心着的杨小红,低着头,用脚踢着不存在的石头,最后不太好意思的说道:“那是因为我们没把饭煮好,不但糊了,有些还是生的,如月在帮我们做补救工作。”
宋文静一听就乐呵了,调侃道:“哎呀,那你们做了件好事,要不然我们还没有锅巴吃呢,”说完就捂着嘴笑起来了。
杨小红也不介意人家笑话,拿着锅巴就往嘴里塞:“咔哧!咔哧!”这脆香的锅巴配着美妙的声音,把人都听馋了。
王丽丽和蒋红梅也忍不住到灶房先尝一块,宋文静看见滴着水还没有摘的菜,也就不急着吃,赶紧洗手坐下来摘菜。
灶房里的林如月已经把锅巴全部煎好了,放在灶台上让几人端走。接着洗锅放水,等宋文静把豆角摘好了,三两下又把茄子切成几块儿,囫囵扔到锅里煮。
等煮熟的时间,又把青椒剁成沫,拍了几瓣在蒜放进去,加点儿盐、味精,蘸水调料就做好了。
随后把煮熟的茄子、豆角捞起来,水舀出来。
让李美丽大火烧着,一边剁着蒜呢,随着锅干了后,下入食用油,“嗞嗞!”声传来,等闻到了蒜香味儿飘满整个屋以后,随后就把摘好的空心菜放入锅里翻炒,加入盐、味精,两三分钟就起锅。
几人连忙端着菜进到屋里,锅巴不是趁热吃好吃。
饭桌上只听到“咔哧!咔哧!”声,一个个吃得喷香。
宋文静吃了几块:“好吃是好吃,就是费牙!”
“哈哈!”几人都不由自主笑起来,都深有同感,牙梆子都嚼得有点儿酸了。
吃完饭,杨小红几个因为没有上工,主动承担了收拾碗筷和灶房的任务,饭做不好,洗洗碗,擦擦灶台的工作还是可以做的。
林如月、宋文静几个稍微擦了擦身体,就抓紧时间休息去了。
那头洪娃儿挑着玉米回到晒场,正把玉米倒在地上。二狗子看见他回来,兴冲冲的跑向洪娃儿,八卦多过于好奇:“你和漂亮女知青聊得咋样?说说呗!”说着一脸坏笑的扬了扬眉,用肩膀撞了下他。
“去!去!去!怎么哪儿都有你,你可别瞎传啊,坏了人家女知青的名声,我只是帮她背了下玉米,跟她介绍了村里的情况,没你想得那么龌龊,”洪娃儿推了二狗子一把,挑着空的箩筐准备回家吃饭,走了几步,又回头再次警告了一番:“我可认真的啊,别乱传,否则别怪我跟你翻脸,”说完转身走了。
二狗子看他一脸认真,再也不敢开玩笑了,看着他的背影说道:“行啦,知道了,我也回去了。”
下午上工出门前,林如月跟杨小红打了个招呼,让其下工时到山坡上的玉米地找她,到时候约着李卫东一起去看宅基地。
夕阳西沉,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林如月背着沉甸甸的玉米,额角还带着细密的汗珠,正往山脚下走,这时看见杨小红正往山上走。
“如月!”杨小红挥了挥手,几步跑了过来,“我来帮你背吧,”说着自己上前就要卸背篓,
“你背不动的,我自己来,”林如月自己做惯了活,担心杨小红背不动,在山坡上很危险,不小心就得滚下去。
“没事,我可以的!”杨小红执拗的拉扯着背篓。
“小红、如月!”这时候李卫东大声喊着,他身后跟着王志强、伍爱国、郝建国等知青背着背篓从远处走来,昨天的稻田水沟已经掏好,今天他们也加入了掰玉米的队伍。
他们快步走了几步,就到了林如月两人跟前。
“你俩都别背了,我拎着吧!”来得较早的郝建国等知青已经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工作,因此身体还是比新知青要健壮。
说着走上前来,把背篓一面靠在腰上,另一面用手往里挎着,“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