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良机稍纵即逝,此刻若不把握,恐难再遇!
司马懿接令后却踌躇不前,暗自揣度曹洪情报是否可靠。
若为敌军诱敌之计,曹军贸然出击必遭惨败,徒留狼狈身影!
曹操见状,踱至司马懿身旁责问:司马懿,为何迟疑不决?本相军令已下,还不速去调集将士!
贾诩同样未动,他忧心此报来得蹊跷,若仓促发兵恐中奸计。
此刻曹操只顾欢欣,尚未思及曹洪来讯真伪。
主公明鉴!倘曹将军所获乃假军情,主公多年心血将付诸东流!
青、幽、冀三州苦心经营之兵力,恐要毁于一旦!
司马懿伏地劝谏,直言今时不同往日,曹军已无多余兵卒可折损。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唯有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贾诩亦随之跪谏:主公,司马懿言之有理!寇封帐下文有刘伯温,武有赵云、岳飞、戚继光等良将云集!
见两大谋士皆阻出兵,曹操回座沉思。
主公试想,纵使寇封军旅疲敝,但戚家军与岳家军岂是易与之辈?
恳请主公谋定后动,以大局为重,勿要因小失大!
自北归以来我军士气低迷,如今并州又失,仅余三州之地,实在不宜行险!
司马懿再三劝止,决意要阻曹操出师。
冷静下来的曹操,渐觉司马懿所言在理。曹洪来信亦言寇封暂不会主动进犯,只要按兵不动,双方可保相安。
深思熟虑后,曹操终纳二人谏言!
调整策略,按兵不动,以三州为据,固守待机!
曹操举杯自省:“方才险些误判,幸得两位先生提点!”遂传令曹洪暂缓出兵,继续驻守雁门,伺机而动。
曹洪早已暗中调集数千精兵,只等主公号令便可突袭寇封大营。然而信使归途遭戚家军拦截,军报落入敌手。
寇封得知曹操按兵不动,颇感意外。原计划以戚家军暗中监视曹洪,待曹军主力来袭时,令赵云率兵截断退路,自己亲率大军正面迎击,形成合围之势。
“曹操未入彀中,唯有暂缓攻势。”寇封叹道,“且容他多活些时日——其麾下司马懿、贾诩确是劲敌。”
刘伯温进言:“此二人同心谏阻,方使曹操未动。若使其相互猜忌……”
寇封会意:“司马懿素来骄矜,岂容贾诩与其比肩?伯温可有妙策?”
此时强攻必损兵折将,大军亟需休整。刘伯温凝视地图,指尖划过三州疆界——破曹之策,当自内而生。
刀刃篇
血色夕阳映照着案前密信,刘伯温指节轻叩楠木桌面。贾文和这枚棋子,该动了。他眼底闪过精光。司马仲达这头蛰伏的饿狼,需要有人去撩拨爪牙。
狼烟未起的战场往往更凶险。寇封站在沙盘前,看着代表曹操势力的黑旗与己方赤旗犬牙交错。刘伯温的离间计就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波纹终将漫过整个中原。
曹洪捏着绢帛的手背暴起青筋。帐外亲兵听见瓷器碎裂的脆响,紧接着是压抑的嘶吼。主公竟畏寇封如虎?附和声里藏着毒蛇吐信般的寒意。他们不知道,阴影里早有三千弩箭对准了帐门。
三日后的军议上,寇封抛下令箭的声音格外清脆。宇文成都的玄甲骑兵该见见血了。诸葛亮羽扇轻摇,扇面上静观其变四字时隐时现。中山国的城郭在沙盘上投下狭长阴影,恰似贾诩那双永远半阖的眼睛。
暗流篇
棋盘落子声惊飞檐下麻雀。刘伯温将黑玉棋子重重拍在天元位:要让司马懿看见贾诩站在他够不着的高处。
雁门关的秋风裹着铁锈味。曹洪反复摩挲着曹操的回信,纸上的按兵不动四字刺得眼眶生疼。亲兵递来的热茶腾起雾气,模糊了墙上悬挂的九州舆图。
寇封夜巡时总在曹洪府邸百步外驻足。黑暗中传来金属轻碰的声响——那是戚家军弩箭卡入机括的动静。他转身时大氅扫过地面,落叶发出细碎的哀鸣。
诸葛亮捧着的铜雀灯突然爆了个灯花。贾文和正在中山国摆棋局呢。宇文成都闻言擦拭着凤翅镏金镗,刃口寒光流转如星河。三万精兵的马鞍都已备好,只等黎明撕开夜幕。
“务必假装大败,助贾诩立功,压制司马懿!”
刘伯温、诸葛亮与庞统一致赞成由宇文成都领兵出征。
相比戚继光、岳飞等将领,宇文成都鲜有出战机会。
寇封特意选定宇文成都担任主帅,为其创造建功之机。
若成功引发司马懿与贾诩内斗,宇文成都和诸葛亮当居首功!
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同行,寇封丝毫不担心宇文成都强攻中山国。
这不过是一场佯败戏码。若宇文成都真全力攻城,即便贾诩坐镇,面对诸葛亮也未必能守住中山。
孔明、成都,特赐尔等先斩后奏之权,违令者可军法处置!
寇封将随身佩剑暂交宇文成都,见此剑如见寇封亲临。
为防将士擅自行动,出征前寇封再三叮嘱宇文成都与诸葛亮牢记本次作战目标。
末将领命!违令者定斩不赦!宇文成都郑重回应。
诸葛亮亦表态:必当严督军纪,确保军令执行。
二人深知此战关键在于:既要让贾诩获胜,又不能显露故意败退的痕迹。
寇封调拨一万骑兵、两万步兵予宇文成都,并备足一月粮草。得令后,大军即刻开赴中山国。
此次寇封故意未向曹洪通风,意在试探其情报能力。
宇文成都率军悄然离开雁门,却被城头曹军察觉,急报曹洪。
见三万大军出动,曹洪立即警觉——莫非要偷袭冀州?作为北方四州主将,他对青、幽、并、冀地形可谓了若指掌。
雁门关外尘土飞扬,宇文成都与诸葛亮率领三万精兵直扑中山国!
城楼上的哨兵眯起眼睛:可看清敌军主将?
旗号分明是宇文成都与诸葛亮!探子急促回报。
曹洪闻言拍案而起:不好!这是要偷袭中山国!速派快马传讯!
一骑绝尘而去,马蹄在官道上扬起长长烟尘。
此刻的贾诩正在中山国公署批阅文书,忽闻急报。
宇文成都来犯?他手中毛笔啪嗒掉在案几上,墨汁溅湿了竹简。
城防图在案头摊开,守军不足万人。贾诩指尖划过城墙标记,忽然将茶盏重重一掷:闭城!备战!
校场点兵时,铠甲碰撞声不绝于耳。贾诩立在将台上,声音穿透寒风:寇封的主力转眼即至!诸位都是丞相亲手选拔的猛士......
他忽然抽出佩剑斩断案角: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让敌军踩着我们的尸首进城!
夜幕降临,将军府的书房烛火通明。贾诩独自推演着沙盘,不时将代表兵力的小旗反复移换位置......
贾诩心中发狠,此战必胜!他必须想出破敌之策,否则愧对曹操的信任。
曹操将战略要地中山国托付给他,这份器重让贾诩夜不能寐,在房中来回踱步,反复思索对策。
他立即向曹操禀报宇文成都率军来犯的消息。曹操火速增派三万精兵,严令贾诩死守中山国,失守则军法处置!
谋士司马懿进言:贾将军虽智谋过人,但在中山国并无实权。如今敌军以宇文成都为将,诸葛亮为军师,此二人皆非等闲之辈。若守将不听调遣,纵有良策也难以施展。恳请主公封贾诩为中山王,统揽军政大权。
众臣纷纷附议。贾诩一派的官员以为司马懿在为其争取权力,便随声附和。唯有曹操明白,此举实则是将贾诩逼入绝境。
这个中山王的封号仅限于一郡之地,权力远不如丞相。司马懿暗自盘算:无功受禄已属非常,若再战败,贾诩唯有以死谢罪。
通过这个封号,既让贾诩能专心御敌,又断其退路。中山国成为贾诩的封地,若弃守便是临阵脱逃,按律当斩。曹操深知贾诩宁死不降的秉性。
准奏!即刻册封贾诩为中山王,中山国文武官员皆受其节制,违令者斩!曹操当即下令。
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命贾诩全力迎战强敌。
退敌乃当务之急,曹操深知寇封野心不止于并州。寇封起兵时便立誓:不除曹操,誓不回师!
即便折损将帅,亦在所不惜,只要能将寇封击退。
曹操忧心忡忡,见识过寇封兵锋之盛,决意将其阻挡于冀州之外。
若贾诩不敌宇文成都,中山失守,寇封大军必将长驱直入,连破冀州诸郡!
封赏刚下,曹操便令全军戒备,随时迎战。
贾诩受封后,心中沉重,誓死也要拦住宇文成都兵锋。
副将贺喜道:“恭贺将军晋封中山王!前些时日曹洪将军传信,称寇封军疲,不料如今竟分兵来犯。”
“末将愿率三千精兵试探敌军虚实,若宇文成都远道疲师,必可一击而溃!”
“若只困守城中,岂能洞悉敌情?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中山王,待敌至,末将愿领兵先行探营!”
众将见贾诩受封,群情激昂,皆欲出战立功,不负曹操厚望。
虽有三万援军,合守城兵马逾四万,贾诩仍不敢轻敌。他与曹军皆忌惮寇封战力,务必先探明敌情,否则宁可按兵不动。
贾诩沉声道:“尔等可知主公封我为中山王之意?实是令我死守中山!”
“想必是司马懿献策,推我担此重任。试想中山王与雁门太守,究竟有何分别?”
**
---
**996**
“就算封了王,也不过是个中山国的名号。如今宇文成都大军压境,丞相偏在这时封我为中山王,分明是要我死守此地!”
贾诩见手下众人只顾欢喜,全然不知其中利害,便将实情一一道明。
众副将听完,这才明白此战已无退路。
事已至此,贾诩不再与司马懿纠缠,当务之急是击退宇文成都。
他初掌兵权,尚未立威,便遭遇敌军来袭。
但转念一想,贾诩认为这是压制司马懿的机会。若能击退宇文成都,他在曹军中的威望必将大涨。
只要立下战功,中山王之位便稳如磐石,司马懿也只能干瞪眼!
---
**“诸位将军胆识过人,本王甚是欣慰。如今已无退路,全军务必打起精神!若能击退宇文成都,本王定重重有赏!”
贾诩先鼓舞士气,而后选了一名得力副将,命其在宇文成都安营扎寨后,伺机探察敌情。
未雨绸缪,方能制胜。
数日行军后,宇文成都率军抵达中山国城外。城墙高三丈,厚五尺,防御森严。
贾诩早闻敌军来犯,提前下令加固城防,囤积粮草。相比之下,宇文成都从雁门远道而来,补给不及城内充足。
初到城下,宇文成都并未贸然攻城。诸葛亮建议大军休整,待士气恢复后再战。
宇文成都采纳其言,下令全军退至城外三里驻扎,休整三日。
帐中,诸葛亮胸有成竹:“贾诩用兵谨慎,必会先探营摸清我军虚实,再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