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战考核前一周,炎城异能学校被一层紧张的氛围笼罩。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校门口就已挤满了学生,他们大多抱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嘴里念念有词地背诵着变异生物特征或异能理论公式。今天是文化考核的日子,这场考核虽不涉及实战对抗,却直接决定着高考总分的 40%,成绩排名不仅影响能否进入炎城核心异能部队,更关乎未来能获得的资源等级,没有学生敢掉以轻心。
凌夜背着旧书包,混在人群中走进学校。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手里只攥着一本薄薄的《末世基础常识》,与周围抱着厚厚资料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经过前几天的模拟考核与陈烈的挑衅,他虽已成为学校的 “话题人物”,但大多数学生仍觉得他 “只是运气好”,看到他这副 “毫无准备” 的模样,不少人露出嘲讽的眼神:“你看凌夜,连复习资料都没带,肯定是放弃文化考核了。”“也是,他一个 d 级空间异能者,就算实战能混过去,文化课肯定垫底。” 凌夜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只是跟着人流走向考核专用的封闭式教学楼 —— 他不需要死记硬背,废土三个月的亲身经历,就是他应对文化考核的 “最佳复习资料”。
封闭式教学楼外,几位穿着制服的考官正在检查学生的身份与携带物品,严禁将任何电子设备、作弊工具带入考场。教学楼的窗户被特殊金属板封住,门口安装着异能屏蔽装置,能有效阻止学生在考核中动用异能传递信息。凌夜排队接受检查时,看到前方的学生因携带 “异能增幅药剂”(试图通过药剂强化记忆)被考官没收,还受到了口头警告,这让周围的学生更加紧张,纷纷确认自己的物品是否合规。
进入考场后,凌夜按照准考证上的编号,找到位于教室最后一排的座位。考场内鸦雀无声,六十名学生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眼神中满是忐忑。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统一发放的答题纸、草稿纸与黑色签字笔,前方的电子屏上显示着 “考核倒计时:30 分钟”。凌夜环顾四周,看到陈烈坐在教室前排,正低头翻看一本厚厚的《变异生物图鉴大全》,他的身边围坐着几个跟班,显然是在最后时刻 “抱佛脚”。而其他学生也大多在抓紧最后时间复习,只有凌夜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仿佛在休息,实则在脑海中梳理废土经历与考核科目的关联。
三十分钟后,考核正式开始。考官们推着装满试卷的推车,依次为学生分发试卷。当凌夜拿到试卷时,指尖传来纸张的厚重感 —— 四张 A3 大小的试卷,分别对应 “末世历史”“变异生物图鉴”“异能理论”“战术指挥” 四科,每科满分 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科目答题,中途不得交卷离场。
凌夜先翻看 “末世历史” 试卷,第一题就让他皱了皱眉 ——“请写出废土形成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并说明每个节点对应的界外能量异常数据”。这道题在课本上只有模糊的描述,大多数学生只记得 “灾变爆发于 20xx 年”,却不知道具体的时间节点与能量数据。凌夜看着题目,脑海中浮现出在空间研究所找到的残缺资料 —— 资料中明确记录:“20xx 年 3 月 15 日,界外能量首次出现异常波动,峰值达 5.2 倍;20xx 年 7 月 22 日,界外能量波动突破 10 倍,全球多地出现小规模地震;20xx 年 10 月 1 日,界外能量峰值达 12.8 倍,灾变全面爆发,废土时代开启。” 他没有犹豫,拿起笔在答题纸上快速写下答案,字迹工整且精准。
接着是 “变异生物图鉴” 试卷,其中分值最高的一道题要求 “绘制 F 级至 b 级变异生物的弱点分布图,并标注每种生物的攻击规律”。这道题对缺乏实战经验的学生来说堪称 “天书”,不少学生拿到题目后,只是对着草稿纸发呆,连变异生物的基础形态都画不出来。凌夜却胸有成竹,他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废土中遇到的各种变异生物:F 级变异野兔的弱点在颈部(皮薄易穿透),攻击规律是 “快速扑咬后会停顿 1 秒”;E 级变异蛇的弱点在七寸(心脏位置),攻击规律是 “吐信后 3 秒内必发动突袭”;d 级变异狼的弱点在毒腺(下颚左侧 3 厘米),攻击规律是 “群体攻击时会有 1 只负责吸引注意力,其他从侧面突袭”;c 级变异鹰的弱点在翅膀关节(骨骼脆弱),攻击规律是 “俯冲时翅膀会展开到最大角度,此时关节暴露最明显”;b 级变异熊的弱点在眼睛(防御薄弱),攻击规律是 “拍击后会有 2 秒的能量恢复期”。凌夜拿起笔,在答题纸上精准地绘制出每种生物的轮廓,用红笔标注出弱点位置,再附上详细的攻击规律说明,整个过程流畅且准确,仿佛在默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异能理论” 试卷的难点在于 “分析三种不同异能的相互克制公式”,题目给出的异能组合是 “强化系、火系、空间系”,要求写出两两之间的克制关系及具体公式。课本上只讲过 “元素系克制强化系,强化系克制辅助系,辅助系克制元素系” 的基础克制关系,却没有涉及具体的公式计算。凌夜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与空间研究所的资料,开始推导公式:强化系对空间系的克制系数为 0.7(强化系的力量能破坏低阶空间屏障,但对高阶空间技能无效),公式为 “空间防御强度 = 空间能量 x1.3 - 强化力量 x0.7”;火系对强化系的克制系数为 1.2(火焰能灼烧强化系的防御,降低其力量输出),公式为 “强化力量输出 = 基础力量 x(1 - 火焰温度 x0.002)”;空间系对火系的克制系数为 1.5(空间屏障能完全隔绝火焰,空间切割能打断火焰凝聚),公式为 “火焰有效攻击范围 = 火焰半径 x(1 - 空间能量 x0.003)”。这些公式虽未在课本上出现,却完全基于实战逻辑,极具说服力。
最后是 “战术指挥” 试卷,题目给出的场景是 “10 人混合异能小队(2 名强化系、3 名元素系、4 名辅助系、1 名空间系),在废弃工厂内对抗 2 只 c 级变异熊,要求设计完整作战方案,确保伤亡最小化”。这道题考验的不仅是对异能的理解,更是对团队协作与实战场景的把控能力。大多数学生设计的方案只是 “强化系正面吸引火力,元素系远程攻击,辅助系治疗” 的常规套路,缺乏针对性。凌夜却结合废弃工厂的环境特点(有大量金属管道、层高 5 米、有多个狭窄通道)与变异熊的弱点,设计出一套 “空间瞬移绕后 + 精准打击弱点” 的方案:第一步,让 2 名强化系异能者携带金属盾牌,在工厂大厅吸引变异熊的注意力,故意暴露左侧身位,引导变异熊发动拍击;第二步,3 名元素系异能者(2 名火系、1 名冰系)在二楼平台准备,待变异熊拍击时,火系异能者释放 “火焰灼烧” 攻击其眼睛,冰系异能者释放 “冰锥” 限制其移动;第三步,4 名辅助系异能者(2 名治愈系、2 名速度系)在通道口待命,治愈系负责治疗强化系的轻伤,速度系为元素系提供速度加持;第四步,空间系异能者(凌夜自己)利用工厂的金属管道作为掩护,发动 “空间瞬移” 绕到变异熊身后,用 “空间切割” 攻击其眼睛(弱点),同时用 “空间囚笼” 困住另一只变异熊,防止其突袭。方案中还详细标注了每个步骤的时间节点(强化系吸引火力需持续 5 秒,元素系攻击需在变异熊拍击的第 2 秒发动,空间系瞬移需在第 3 秒完成)与应急措施(若强化系受伤严重,速度系需立刻将其拉回通道,由治愈系全力治疗;若变异熊突破空间囚笼,冰系异能者需释放 “冰墙” 阻挡),整个方案兼顾了战术灵活性与实战可行性,充分考虑了各种突发情况。
当凌夜完成所有科目的答题时,距离考核结束还有 30 分钟。他检查了一遍答题纸,确认没有遗漏或错误后,便放下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周围的学生看到凌夜已经完成答题,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 —— 他们大多还在为 “变异生物图鉴” 或 “战术指挥” 题发愁,没想到这个被嘲笑为 “d 级废物” 的学生,竟然能这么快完成所有题目。陈烈回头看了一眼凌夜,眼神中满是不屑,认为他只是 “随便写写,肯定都是错的”,却不知凌夜的每一道答案,都源自血与火的实战考验,远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具分量。
考核结束的铃声响起,考官们开始收取试卷。凌夜起身离开座位,随着人流走出考场。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窗户洒在他身上,却照不进他眼底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