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城,平东将军府内,灯火通明。巨大的汉中及周边山川地形沙盘前,气氛凝重。刘隆与王翦、郭嘉、戏志才、赵云、典韦、太史慈等核心文武齐聚,目光聚焦在沙盘上几处标红的区域——那是探马连日来报知的,盘踞在汉中郡东部西城、上庸一带的黄巾残部据点。
“诸位,”刘隆手持细竿,点向沙盘,声音沉稳,“据报,原张鲁部溃散之五斗米道众,勾结豫州、荆州流窜入境的黄巾残部,约三千余人,据西城、上庸等旧城险隘,时常下山劫掠乡里,切断商路,威胁我汉中东部屏障。此患不除,境内难安,东出通道亦受阻。”
他目光扫过麾下众将,继续道:“北部秦岭、南部巴山,亦有小股溃兵山贼,虽不成气候,却如疥癣之疾,扰民滋事。然其地险僻,清剿费时费力。故我意,集中精锐,先东后西,速战速决!以雷霆之势,先拔除东面西城、上庸之敌,震慑四方!待东线平定,再分兵清剿南北小患!”
王翦颔首:“主公明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东线之敌,人数最多,威胁最直接,当为主攻方向。若能速克,则南北小丑,闻风丧胆,或可不战而定。”
郭嘉轻咳一声,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锐利的光芒:“嘉附议。兵贵神速,亦贵精不贵多。东线敌军虽众,然乃乌合之众,据城而守,实为下策。我可遣精锐先锋,迅猛突击,破其一点,则全线动摇。玄甲铁骑,正可用于此时!”
戏志才补充道:“可广布疑兵,虚张声势,使其不知我主攻何处。另,剿抚并用,阵前喊话,言明只诛首恶,胁从不同,可乱其军心。”
刘隆点头,战略已定。他看向跃跃欲试的赵云、典韦、太史慈三将,此三人皆为新投猛将,急需战功立威,亦是检验其能与原有班底(赵云代表的原秦军系)协同作战的良机。
“子龙、恶来、子义!”
“末将在!”三将齐声出列,声若洪钟。
“命尔等各率本部精锐:子龙率‘中垒铁军’五百,恶来率‘破军营’三百,子义率东莱子弟兵两百,合计一千步卒,随我亲征东线!”刘隆点将,他要亲自坐镇,把握战局,亦是凝聚军心。
“诺!”三将轰然应命,眼中战意燃烧。
“此外,”刘隆目光锐利,“调玄甲重骑百人队,由队正陈骞统领,为全军锋镝,专司破阵!调大秦锐士两百,由章邯统领,为侧翼策应兼督战队,清剿顽敌!” 他要将手中最强的两张王牌投入实战,检验其威力,亦是要以绝对优势,碾压敌军,减少己方伤亡,打出汉中军的威风!
“王翦将军坐镇南郑,总揽全局,协调粮草,防备不测。奉孝、志才先生随军参赞军机。李主簿负责后方安抚,接收可能产生的流民。仲康(许褚)率部留守南郑,加强戒备。” 安排妥当,主力尽出,老家亦稳如泰山。
“末将(属下)遵命!”众人领命。
三日后,南郑东门外校场,旌旗猎猎,甲胄森然。一千步卒,三百精锐骑兵(百名玄甲重骑,两百大秦锐士),肃立如林,杀气直冲霄汉。刘隆一身玄甲,披风猩红,按剑立于点将台上。左侧赵云白袍银枪,沉稳如山;右侧典韦铁塔般的身躯手持双戟,凶悍逼人;太史慈雄壮威武,持枪而立,目光锐利。郭嘉、戏志才乘车立于台侧。
刘隆目光扫过台下这支由系统召唤的百战雄师与新募精锐组成的军队,豪情顿生,朗声道:“将士们!黄巾逆贼,祸乱天下,屠戮百姓,人神共愤!今盘踞我汉中门户,劫掠乡里,断我商路,此乃藐视我军威,践踏我百姓!我等身为汉家将士,保境安民,义不容辞!此战,务求全功,扬我军威,安我黎庶!有功者赏,怯战者罚!出发!”
“剿灭黄巾!保境安民!” 全军怒吼,声震四野。
“出征!” 刘隆长剑东指。
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出东门,沿沔水河谷,向东南方向的西城、上庸挺进。玄甲重骑为前导,铁蹄踏地,轰鸣如雷;大秦锐士护卫中军,步伐整齐,肃杀凛冽;赵云、典韦、太史慈各率本部精锐紧随其后。队伍虽不算极其庞大,但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更兼有玄甲、大秦锐士这等超越时代的精锐,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行军数日,探马来报:西城黄巾残部闻听官军来剿,已放弃城外营寨,全部收缩至西城旧城据守。其头目李休,乃原张鲁部将,颇知兵事,已将城墙加固,囤积滚木礌石,企图凭坚城顽抗。
刘隆闻报,冷笑一声:“困兽犹斗,正合我意!传令加速,兵临西城,迫其决战!”
大军抵达西城下,扎下营寨。刘隆率众将登高观察。西城坐落在沔水北岸一处高地上,城墙不高,但经过修缮,护城河虽不宽却引了活水。城头人影绰绰,黄巾旗帜杂乱,防守颇为严密。
“主公,敌军据城而守,强攻难免伤亡。”赵云皱眉道。
郭嘉仔细观察后,微微一笑:“虚则实之。观其布防,北门、西门较为严密,东门临水,南门相对平缓但防御工事最多。李休知兵,必料我主攻南门或北门。我可伴攻北门,吸引其主力,暗遣精锐,从看似险要却可能疏于防范的东门水陆并进,寻找突破口。玄甲铁骑待城门一破,即刻冲入,扩大战果!”
戏志才补充:“可令士卒阵前喊话,言明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并射入箭书,许以生路,乱其军心。”
刘隆颔首:“奉孝之策甚妙!就依此计!子龙,你率本部伴攻北门,多备旗帜锣鼓,声势务要大,吸引敌军注意!恶来,你率‘破军营’及部分熟悉水性的士卒,准备木筏竹排,趁夜潜至东门外水滨,待北门战起,强行渡河,突击东门!子义,你率东莱子弟兵,皆为善射之士,于东门外高地埋伏,以箭雨压制城头,掩护恶来登城!章邯率大秦锐士,为恶来后应,登城后巩固突破口!玄甲军随我中军,待城门破,即刻冲锋!”
“诺!”众将领命,分头准备。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北门外突然战鼓擂响,杀声震天!赵云率“中垒铁军”摆开阵势,弓弩齐发,箭如飞蝗射向城头,数十架云梯缓缓推进,做出强攻架势。城头黄巾贼顿时紧张起来,头目李休闻报,亲临北门督战,滚木礌石纷纷砸下,注意力完全被吸引。
就在北门激战正酣之际,东门外,典韦已率“破军营”精锐及数百敢死之士,乘着临时扎制的木筏竹排,悄无声息地开始强渡护城河!河水不深,但流速颇急。
“快!划过去!”典韦低吼,亲自持戟立于首筏。
城东守军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小股骚扰。待发现渡河部队规模不小,慌忙放箭。但此时,太史慈已率东莱子弟兵占据东门外一片高地,见状立刻下令:“放箭!掩护典将军!”
东莱兵皆善射,一时间箭如雨下,精准地压制了城头守军!典韦趁此机会,大吼一声,率先跳上岸,舞动双戟,如同疯虎,直扑东门!“破军营”士卒紧随其后,悍不畏死地架起云梯,向上猛攻!
“不好!东门有官军主力!”城头守军大乱,慌忙求援。
李休正在北门督战,闻听东门告急,又见北门攻势虽猛却似佯攻,心中大惊,急调部分兵力支援东门。但为时已晚!
典韦勇不可当,已率先登城,双戟挥舞,瞬间清空一片城垛!后续“破军营”士卒蜂拥而上!章邯率大秦锐士亦迅速登城,结阵向前推进,弩箭齐发,长戟如林,所向披靡!城头守军哪见过如此悍勇精锐的部队,瞬间崩溃!
“东门已破!玄甲军!冲锋!”刘隆在中军见东门城头已展开混战,城门摇摇欲坠,立刻下令!
“轰隆隆——”
大地震颤!百名玄甲重骑,人马俱覆玄甲,如同钢铁洪流,在陈骞率领下,从隐蔽处冲出,直奔东门!此时,城内守军正慌乱支援东门,阵型混乱。玄甲铁骑如同烧红的尖刀切入黄油,瞬间将敌军阵型冲得七零八落!马槊过处,人仰马翻!重甲战马的冲撞践踏,更是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城门开了!” 典韦和章邯里应外合,终于打开了沉重的东门!
“全军进攻!” 刘隆长剑前指!赵云见东门已破,亦加强北门攻势,一举登城。
李休见东门失守,玄甲铁骑在城内肆虐,知大势已去,欲从南门逃跑,却被及时包抄过来的太史慈部箭雨挡住去路。赵云从北门杀入,直取李休。李休心胆俱裂,未及三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主将一死,群贼无首,又见官军如此悍勇,尤其是那支刀枪不入的铁甲骑兵,更是让他们魂飞魄散,纷纷跪地投降。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两个时辰。西城光复。
刘隆入城,即刻安抚百姓,张榜安民,将胁从者甄别后遣散,首恶者斩首示众。缴获粮草兵器堆积如山。大军于城中休整一日,携大胜之威,直奔上庸。
上庸黄巾残部闻听西城顷刻即破,李休授首,尤其是那支“铁甲魔鬼”骑兵的传闻,早已吓破了胆。未等刘隆大军兵临城下,城内被裹挟的士绅便联合部分动摇的贼兵,擒杀了顽抗的头目,开城投降。
东线主要威胁,就此瓦解。刘隆留太史慈率部分东莱兵并收降的少量可靠士卒镇守二城,安抚地方,自率赵云、典韦、玄甲军、大秦锐士等主力,回师南郑。沿途,分派小股部队,清剿零散匪患,所向披靡。
月余时间,汉中郡东部及周边区域的黄巾残部被清扫一空。刘隆大军行动迅捷,战术得当,尤其是玄甲军与大秦锐士在实战中展现出的碾压性战斗力,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也锻炼了队伍。赵云、典韦、太史慈三将在此战中配合默契,情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