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晨的网咖第一时间挂出了支持晚月计划的横幅,并宣布将旗舰店一周营业额的百分之十捐赠给该项目。
前来上网的年轻人议论起来,都对苏晓晨竖大拇指:小苏总,够意思!
少来,苏晓晨嘴上嫌弃,眼里却带着笑,我妹搞这么大阵仗,我这当哥的不能掉链子。
就连远在鹏城,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项目调研的林琳琳,也在工作间隙听到了消息。
她看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赞誉,心中对苏总的敬佩更深了一层。
苏总不仅商业手腕高超,对家人的引导和培养更是用心良苦。
她立刻安排,以星辰集团总裁办和战略投资部的名义,向晚月计划捐赠了一笔不小的款项,算是她个人的一点心意。
……
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七天,晚月计划的报道终于通过电波,传到了西北山区一个连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村庄。
下午三点,是村长家最热闹的时候。
村长家是十里八村最富有的,拥有一台珍贵的收音机。
每天这个时候,村长的老母亲都会准时收听省台的广播,这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村里的孩子们也知道这个规律,总会在这个点挤在村长家的院墙外,或扒着门框,竖着耳朵听那小小的匣子里传出的新奇世界。
崭新的收音机里正传出清晰的女声:
......晚月计划致力于改变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让每个女孩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趴在窗台上的招娣猛地屏住了呼吸。
她今年七八岁,虽是村里最不起眼的女孩,但早熟。
名字是奶奶取的,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喂猪、做饭,然后跟着爹娘下地。
她认得几个字,是趴在村小学的窗户底下偷学的。
......首批资助名额一千个,学费、书本费全免,每月还有生活补助......
招娣的心突然跳得厉害。
她想起去年秋天,爹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卖了,送弟弟去镇上念书。
她躲在灶房后头,听见娘小声说:要是招娣也是个男娃就好了。
爹闷声回了一句:女娃认字有啥用?
可是现在,收音机里清清楚楚地说——女娃读书,有人出钱!
她像只受惊的野兔,转身就往自家玉米地里跑。
裤腿被野草划破了也顾不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读书,一定要读书!
她冲进齐腰高的玉米地,声音抖得厉害,女娃能读书了!有人给钱!
正在锄地的父亲直起腰,黝黑的脸上满是汗水和不耐烦:发什么疯?赶紧回去帮你娘做饭!
是真的!招娣急得眼泪直打转,收音机里说的!叫晚月计划!专门帮女娃读书的!
父亲抡起锄头,重重砸进土里:胡扯!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专门给女娃读书?
要是真的呢?招娣突然扑通一声跪在田埂上,沾满泥土的小手死死抓住父亲的裤腿。
爹,让我去试试吧!我保证每天干完活再读书,我......我以后挣了钱都给家里,给弟弟娶媳妇!
她仰起满是泪痕的小脸,一字一句地说:
要是读不出来,我认命。可要是读出来了,咱们家就不用在土里刨食了。爹,你就当......就当多养一头猪,赌一把,行不行?
这句多养一头猪让父亲愣住了。他看着女儿倔强的眼神,突然想起她三岁时,抱着他腿说要念书的模样。
......在哪儿报名?半晌,他终于哑着嗓子问。
要去县城!招娣的眼睛瞬间亮了,爹,我认识路!我跟你去镇上卖菜的时候记下了!
父亲沉默地扛起锄头,招娣赶紧爬起来,紧紧跟在他身后。
经过村口时,几个纳鞋底的妇人嗤笑道:老李,还真要供丫头片子读书啊?
父亲脚步顿了顿,招娣立刻抓住他的手,小声说:爹,等我念出书来,让她们都羡慕你。
这一刻,这个从未被寄予厚望的女孩,仿佛突然长大了。
与此同时,晚月计划引发的讨论正在持续升温。
《女性觉醒:从晚月计划看教育平权》
《破局者苏晚月:十五岁少女如何撬动千年偏见》
......
一篇篇深度报道见诸报端。
更让人意外的是,海城一位知名女企业家在采访中公开表态:
我小时候就是因为家里说女孩不用读太多书,差点辍学。看到晚月计划,我决定追加五十万捐款!
这股风潮甚至惊动了京北。
某位退休的教育界泰斗特意托人带话:苏家这个小姑娘,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
而在鹏城的酒店套房里,赵铭看着报纸上苏晚月清秀的侧脸,烦躁地把报纸揉成一团。
“她就是打算和我强项目的苏家人吧!”
“听说那招商办的部长更偏向他们,什么人阿猫阿狗也跑来跟我抢了!”
装模作样!他对助理发火,去查查,这个项目到底投了多少钱!我倒要看看,她们能装到什么时候!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苏晚星正在看林琳琳从鹏城发回的密报:
赵铭接触了原开发商的两个小股东,出价高出市场价三成。但他不知道,其中一位股东的太太,正是晚月计划的忠实支持者。
苏晚星轻轻叩着桌面,对电话那头的林琳琳说:找个合适的机会,让那位太太知道赵铭对晚月计划的评价。
挂了电话,她望向窗外。
晚月种下的这颗种子,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生根发芽。
而她要做的,就是让这片土壤,变得更加肥沃。
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招娣正借着灶膛里微弱的火光,用烧黑的木棍在破木板上练习写字。
她写的是昨天在村长家窗外偷听来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火焰跳跃着,映亮了她眼中从未有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