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送客
边军士卒投诚的事儿,像野火一样在安远镇内外烧开了。
开始还只是零星几个胆大的,后来眼见判官大人真收了,还给饭吃给活干,那投奔的人就开始三三两两地来。不过七八天功夫,跑到判官衙署这边登记在册的前边军士卒,就过了百人。这些人被赵顺打散了编进垦荒队、匠作营护卫队里,干的都是实打实的力气活,工分也给得足实。
消息传到边军大营,剩下的士卒更是人心浮动。当官的弹压得越狠,底下人的怨气就越大,私下里议论纷纷。
“瞧见没?王老五他们过去,非但没掉脑袋,听说前天还凭工分换了半斤盐捎回家!”
“他娘的,咱们这儿连麸皮饼子都快吃不上了!”
“守备大人昨天又纳了个小妾,那排场……钱从哪儿来的?”
这股暗流终于在一个晌午爆发了,不是投诚,而是炸营。
起因是后勤官又要克扣本就不多的口粮,几个饿急了眼的老兵带头闹了起来,差点把那后勤官给揍了。闻讯赶来的军官带着亲兵弹压,双方推搡之间,不知谁先动了刀子见了血。这下可好,压抑已久的怒火彻底点燃,数百名士卒围着中军大帐,吼着要粮饷,要活路,场面几乎失控。
李崇山被亲兵护着站在帐外,看着下面那些曾经对他唯命是从的士卒,如今一个个眼睛血红,状若疯魔。他声嘶力竭地呵斥,甚至砍了两个带头的,却丝毫压不住场面,反而让骚动更加剧烈。
“将军!镇不住了啊!”一个亲兵队长满脸是汗,声音发颤,“再这样下去,怕是要营啸!”
李崇山脸色惨白,握着剑的手都在抖。他知道,自己彻底完了!军心一散,神仙难救!
就在这时,一阵沉闷而有节奏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熊猛带着一队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新军士卒,出现在大营辕门外。他们没有进来,就那么静静地列队站着,如同一道黑色的铁墙,冷漠地注视着营内的混乱。
骚动的边军士卒看到他们,声音不自觉地小了下去。新军那肃杀的气势,那精良的装备,和他们这边乱糟糟的景象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熊猛往前走了几步,声如洪钟:“奉判官大人令,维持安远镇治安!尔等内讧,已扰地方!立刻放下兵器,各归本位!判官大人有令,只究首恶,胁从不问!若再敢作乱,以匪论处,格杀勿论!”
这话一出,营内更加安静了。很多士卒看着新军那雪亮的兵刃,再看看自己手里破旧的家伙,那点闹事的勇气瞬间泄了个干净。不知谁先扔下了手里的棍棒,很快,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成一片。
李崇山看着这一幕,只觉得一股腥甜涌上喉咙。他苦心经营多年的边军,最后竟然要靠陈小乐的人来帮他稳住局面!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熊猛根本没看他,指挥着新军士卒,迅速控制了营门和几处要害,将那几个带头闹事的军官和士卒捆了起来,然后便不再深入原地待命。
判官衙署里,陈小乐听着熊猛派人送回来的消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大人,李崇山……已经不足为虑了。”赵顺低声道。
“嗯。”陈小乐应了一声,“去,以判官衙署和将军府的名义,联合出一份安民告示。就说边军部分士卒因粮饷不继,偶生骚乱,现已平定。判官衙署已调拨部分钱粮,暂解边军燃眉之急。所有士卒,安心待命,不得再滋事。”
赵顺心领神会,这是要把李崇山最后一点脸面也撕下来,同时把收买人心的活儿做到底。
告示一出,安远镇彻底哗然!边军要靠判官大人接济才能稳住局面?那李崇山这个镇守将军还干个什么劲?
当天夜里,将军府派来了人,来的还是那个亲兵队长,只是这次,他手里捧着的不是请柬,而是一个木匣和一封书信。
“陈大人,”亲兵队长语气干涩,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惶恐,“将军……将军旧疾复发,已无力署理军务。这是将军的印信和……致朝廷的告病请辞奏疏副本。将军说,安远镇……就托付给陈大人了。”
陈小乐打开木匣,里面果然是安远镇守将军的银印。他拿起那封奏疏副本看了看,李崇山写得极其“诚恳”,说自己年老体衰,不堪重任,唯恐贻误军机,恳请陛下准其致仕,并大力举荐陈小乐接掌安远防务。
“李将军……有心了。”陈小乐合上奏疏,语气平淡,“回去告诉将军,让他安心养病。安远镇,乱不了。”
亲兵队长如蒙大赦,躬身退了出去。
陈小乐拿起那方沉甸甸的银印,在手里掂了掂。这代表着安远镇的最高军政权柄,就这样,几乎兵不血刃地落到了他的手中。
没有欢呼,没有庆祝。他走到院中看着夜空,扳倒李崇山,只是扫清了内部最大的一个障碍。真正的挑战,来自外部,来自那依旧虎视眈眈的周家,和那态度暧昧难明的朝廷。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和他所代表的这一切,将再无退路,必须直面来自整个旧世界的风暴。
“赵顺。”
“属下在。”
“以我的名义,写一份奏报。内容嘛……就说李将军积劳成疾,恳请致仕,安远防务暂由本官权宜处置,恳请朝廷速派干员接掌。写得……悲切一点,无奈一点。”
“是,大人!”赵顺立刻明白了,这是要以退为进,试探朝廷的底线。
陈小乐摩挲着那方冰冷的银印,眼神锐利如刀。
送走了李崇山,接下来,就该会一会那些真正的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