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考虑成立我们自己的商会。日本同盟军那边搞了个‘大和商会’,效果不错,既能处理部分缴获物资,又能为我们采购急需粮油蔬菜等。咱们也搞一个,经营内容和他们错开,重点放在根据地的特产和民用物资上。这不仅能解决部分军费,更重要的是能盘活根据地经济,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咱们的根基才能更稳。经济基础,也是主动权的一部分!”
王政委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光靠打仗不行,还得会建设。我支持!这件事可以交给根据地建设领导小组的李慕华同志牵头,他擅长这个。”
“第三,”宋兴华继续道,“是小柳乡的坦克培训点。冯瑞年那边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人了,进展很快,但还不够!我准备派个更有分量的工作组过去,加强领导,扩大招生规模。我要求,明年二月份前,教官队伍要达到300人,合格的坦克兵至少要达到1200到1500人!明年三月份,我们必须组建起自己的装甲部队!未来在华北平原作战,没有坦克装甲车,光靠两条腿跑不过鬼子的卡车,攻坚也要付出更大代价!”
听到这里,王政委和熊参谋长相视一眼,都露出了苦笑。
王政委吐槽道:“我的宋大旅长啊,你这步子迈得也太快了!攻城略地跟风卷残云似的,这人才储备哪跟得上啊?你说的商会,需要懂经营的人才;装甲兵,那是技术兵种,需要文化基础好的苗子……这赶鸭子上架,也得先有鸭子不是?咱们根据地底子薄,培养人才需要时间啊!”
熊参谋长也深有同感:“是啊,老宋。指挥员、政工干部、技术兵种……各个都缺。你这计划宏伟是宏伟,就是有点……嗯,有点‘消化不良’啊。”
宋兴华看着两位搭档,理解他们的难处,但他有更深的忧虑。他叹了口气,语气诚恳而带着一丝无奈:“老王,老熊,你们的难处我懂。但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必须要这么快?”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的大幅华北地图前,指着山西的位置:“咱们这次在晋西南打狠了,山西的日军被咱们打疼了,整个山西的抗日形势,看似被我们盘活了。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停下来,休整三个月、半年,会发生什么?”
他自问自答道:“那就等于把主动权拱手交还给日本人!鬼子的人力、物力动员能力比我们强得多!他们在东北、在朝鲜、在本土,有完整的兵役体系和工业基础。一个月,他们就能新编成几个旅团,甚至是一个师团!如果我们停下来,等到明年春天,很可能面对的就是涌入山西的十几万日军生力军!到时候,就不是我们主动出击,而是被迫在鬼子选择的时间、地点,打一场我们可能不愿意打的大型会战!那将会多么被动?代价会有多大?”
指挥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油灯灯芯偶尔爆开的噼啪声。王政委和熊参谋长的脸色也凝重起来。宋兴华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他们的心上。
“所以,”宋兴华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们,“我们现在不能停!必须趁着鬼子还没缓过气,还没能力发动大规模会战的时候,主动出击!不断地打击他,削弱他在山西的力量,扩大我们的根据地和活动空间!我们要牵着鬼子的鼻子走,不让他聚集起十几万的拳头,逼着他把兵力像添油一样,一批一批地投进来,然后被我们一口一口吃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他走回桌边,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成立商会,是为了经济上的主动权;加速培训装甲兵,是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主动权;而即将开始的反攻,就是为了夺取并保持当前战略上的主动权!”
王政委和熊参谋长沉默了半晌,最终,王政委重重一拍桌子:“干了!老宋,你说得对!主动权绝不能交出去!再苦再难,也得咬牙顶上去!”
熊参谋长也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没错。困难是有,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人才培养,可以开办速成班,大胆启用有文化的青年;物资调配,我们精细计算,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这反攻,必须打!”
见两位搭档统一了思想,宋兴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那我们就统一意见了。明天我就去师部汇报,一是晋西南的战况,二是我们下一步的作战计划,顺便请求师里协调支援,确定最终的反攻时间!”
十一月二十一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牛家窑村口再次热闹起来。这一次,车队规模更加庞大。
宋兴华亲自带队,集结了同盟军101团一营和旅后勤保障营一部作为护卫和驾驶员。而车队的核心,是那一百五十多辆卡车上装载的“礼物”——1万支中正式步枪、300挺捷克式轻机枪、120挺民24式重机枪、500支ppd-40冲锋枪、200万发子弹、100门82mm迫击炮以及5万发炮弹!
这几乎是一个国民党甲种师的标准装备,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超出!尤其是那高达420挺的轻重机枪和大量的自动火器,其密度远超号称精锐的德械师。这些武器弹药,小部分是晋西南战役的缴获,大部分则是宋兴华用海量军功值从系统商城兑换出来,用以加强兄弟部队的。
车队浩浩荡荡,宛如一条钢铁长龙,蜿蜒在太行山的山道上,朝着129师师部所在地王家峪方向驶去。沿途的村庄,百姓们纷纷驻足围观,看着这前所未见的强大车队,眼中充满了惊奇与希望。
当这支庞大的车队终于抵达王家峪时,引起的轰动远超宋兴华的预期。师部的警卫战士们看得眼睛发直,参谋们纷纷跑出来查看,连师长和政委都被惊动了,亲自迎了出来。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卡车,以及从卡车上卸下来,堆积如小山般的武器箱,打开箱盖后露出的崭新枪械、黄澄澄的子弹、泛着幽光的炮管……饶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师长和政委,也半晌没说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