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绵密而执拗,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李明辉的照片显得格外刺眼。这个戴着金丝眼镜、面带微笑的心理咨询师,竟是多起命案的幕后策划者。
“全市范围搜捕已经部署,”徐达远对着话筒下达指令,“重点监控机场、车站以及所有出城要道。”
林宇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台。那条来自“L”的短信像根刺扎在他心里。游戏才刚刚开始...这意味着什么?
技术队的小张匆匆进来:“李明的办公室电脑全部格式化,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城北工业区,然后消失了。”
“工业区...”林宇忽然想起什么,“光明社最早的活动地点是不是在那边?”
档案显示,上世纪九十年代,光明社确实在城北的老纺织厂仓库举办过活动。那地方废弃多年,几乎被人遗忘。
雨夜中,警车队悄无声息地驶向城北工业区。废弃的厂房在雨中如同巨大的怪兽骨架,窗户破碎的地方像一双双空洞的眼睛。
“分三组包围,”徐达远通过无线电指挥,“一队跟我从正门进入,二队守住后门,三队占领制高点。”
仓库内部比想象中整洁,显然有人经常使用。正中摆着一张长桌,周围是十几把椅子,墙上挂着那个熟悉的“L”标志。最令人不安的是,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十几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上都写着一个名字——包括已经被害的三人。
林宇打开标着“苏晓梅”的文件夹,里面详细记录着她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甚至还有心理评估报告。在最后一页,用红笔写着:“已净化,2003.9.14”。
“这些人渣...”一个年轻刑警忍不住骂道。
在仓库的里间,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型实验室,里面各种药剂和医疗器械一应俱全。桌上摊开着一些笔记,记录着各种药物对人精神控制的效果。
“他在进行人体实验。”林宇拿起一本笔记,手有些发抖。
突然,仓库外传来一声巨响。所有人立即警戒,但接下来是一片死寂。
“二队报告,后门发现可疑车辆,已拦截...”无线电里传来急促的声音,“车内无人,但发现这个...”
几分钟后,一个证物袋被送到林宇面前。里面是一部老式手机,正在接收一条新信息:“来找我啊,法医先生。——L”
林宇猛地抬头:“他在附近看着我们。”
搜索范围立即扩大。在仓库五百米外的一栋废弃办公楼里,他们发现了有人最近活动的痕迹——一个临时布置的观察点,望远镜正对着仓库门口。
“太晚了,”徐达远看着还温热的咖啡杯,“刚离开不久。”
回到局里,所有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李明辉就像雨中的幽灵,明明近在咫尺,却又无迹可寻。
第二天清晨,雨暂时停了。林宇在办公室仔细研究从仓库带回的物证。在一本笔记的扉页,他发现了一个潦草的地址:青云路74号。
调查显示,那是李明辉已故父亲的故居,一栋老式的独栋小楼。
这次行动更加谨慎。特警队先行包围了整片区域,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但当突击队冲进小楼时,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满墙的照片和资料。
这里简直像个犯罪博物馆。墙上贴满了受害人的照片和各种新闻报道,用红线连接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在最中央,是林宇的照片。
“他在监视我...”林宇感到一阵寒意。
在书桌上,他们发现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致林法医亲启”。
信的内容令人不寒而栗:“你很优秀,比我所有的实验品都优秀。加入我们吧,你可以成为新的‘L’。”
随信附着一张照片,是林宇昨晚在仓库前的背影。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雨夜最适合思考,不是吗?”
调查陷入了僵局。李明辉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法医实验室来了个意外的访客——刘媛媛,刘永新的侄女。
“我可能知道些什么,”她怯生生地说,“叔叔以前带我去过一个地方,说是李老师留下的‘圣地’。”
根据刘媛媛的描述,他们在城郊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山庄。这里看似普通的度假村,实则暗藏玄机。在地下室,他们发现了光明社的真正总部——一个装备精良的指挥中心,墙上挂着的电子屏显示着全市各个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
“他一直在监视整个城市...”徐达远难以置信。
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份名为“净化计划”的文件,里面详细列出了下一步的“目标”——都是些对社会不满或有心理问题的人。计划的执行时间,就在三天后。
“他在计划一场大规模...”林宇说不下去了。
回到局里,气氛空前紧张。省厅派来了专案组,所有人员取消休假。每个人都明白,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罪犯,而是一个高智商的反社会天才。
深夜,林宇独自在办公室整理线索。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窗户,像是在催促着什么。
手机突然亮起,又是一条未知号码的信息:“雨一直下,游戏继续。你能阻止吗?——L”
林宇走到窗前,望着雨中的城市。无数灯光在雨幕中模糊成一片,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个生命。
他知道,这场雨中的较量,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而这一次,他不能再输。
手机再次震动,是技术队的消息:“追踪到信号源!在城南旧城区!”
警笛划破雨夜,一场最后的追逐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