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四十分,林辰推开办公室门,走廊的感应灯还亮着。他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最下层抽屉,取出那个黑色U盘插入电脑。屏幕亮起后,他调出昨晚整理的项目时间轴文档,逐行核对关键节点上的签字人和验收单位。
“刘伟。”他头也没抬,“把这七家社区和五家企业列个清单,今天必须全部联系上。要他们出具书面说明,内容只写三点:参与项目名称、对接人员姓名、实际完成情况。”
刘伟站在门口,笔记本已经打开:“现在就去?”
“越快越好。”林辰点了点鼠标,“尤其是棚改二期那几家施工单位,别等对方推脱。我们不是求人,是走程序。”
陈雪这时也到了,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袋:“档案馆那边昨天下午才批下来,说是副馆长亲自签的。监控视频我已经拷贝了,但技术科的人全程盯着,没让我多看。”
林辰拔下U盘递给她:“先传到加密盘里。你回去再看,重点查两个时间段——周三上午九点前,周五下午五点半后。匿名信递交记录显示是这两个时间,可信访办前台那天没人值班。”
陈雪接过U盘,眉头微动:“你是说……有人绕过登记流程?”
“未必是信访办的问题。”林辰站起身,拿起手机拨了个号码,“可能是从别的渠道塞进去的。比如档案馆内部投递口,或者直接交给某个熟人转交。”
电话接通,他语气平稳:“王主任,我是林辰。关于自然资源局的土地调配会,我这边临时有些材料要核对,能不能改到下午?……好,谢谢理解。”
挂断电话,他看向两人:“上午我不出门。你们有什么进展,随时进来汇报。”
陈雪转身离开,脚步比平时快半步。刘伟则立刻开始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但语气坚定。
九点十七分,陈雪再次敲门进来,脸色有些变化。
“视频看了。”她把笔记本放在桌上,打开一段画面,“周三早上八点五十六分,一个人影从东侧楼梯下来,手里拿着一个牛皮纸袋,直接塞进了档案馆一楼的‘内部文件投递口’。那里本该只收部门间流转件,不接受个人举报材料。”
林辰凑近屏幕:“脸能看清吗?”
“不能。帽子压得很低,还戴着口罩。但左手有个细节——中指根部戴了一枚蛇形戒指,金属光泽很明显。”
林辰眼神一凝:“赵德柱。”
“你也知道?”陈雪意外地看他一眼。
“区城建局的老科长,去年评审会上见过一次。”林辰坐回椅子,“这种戒指不常见,而且他习惯用左手扶眼镜。如果真是他经手的匿名信,那背后一定不止他一个人。”
“要不要上报纪检组?”刘伟问。
“不急。”林辰摇头,“我们现在掌握的是递交方式异常,还不是造谣证据。万一他说是‘帮忙转交群众材料’,我们反而落个诬告的嫌疑。”
他顿了顿:“继续走明线。你能拿到原始录像备份吗?”
“已经存好了。”陈雪点头,“技术员不知道我另存了一份。视频文件有完整时间戳和系统日志,删不掉。”
“很好。”林辰转向刘伟,“你那边呢?”
“四个社区答应今天下班前交材料,两家物业公司在走盖章流程。”刘伟翻着记录,“但宏远建设那边还在犹豫,负责人说怕惹麻烦。”
林辰摸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
“老张,最近还好吧?”他语气轻松,“上次农民工工资的事,你们公司能顺利结账,我也松了口气。听说最近有人打听你们跟我这边的合作细节?……哦?那你更该把情况说清楚了。不是为我,是为你自己。白纸黑字写着‘项目验收合格’,总比别人背后嚼舌根强。”
电话那头说了几句,林辰笑了笑:“就这么定了。下午我会让同事过去取。”
他挂了电话,看向刘伟:“两小时内,他们会准备好材料。”
刘伟眼睛一亮:“他们真肯盖章?”
“利益面前,人都清醒。”林辰淡淡道,“他要是不配合,以后出了问题,没人会帮他开绿灯。现在站出来讲实话,反而安全。”
十一点二十三分,陈雪第三次进来,这次手里多了几张打印图。
“我把那段视频逐帧看了。”她把纸铺在桌上,“除了戒指,还有个细节。那人递完材料后,在楼梯拐角停了三秒,低头看了眼手表。款式是机械表,表带偏宽,男性常用款。赵德柱戴的就是这一类。”
林辰盯着图片:“有没有可能不是他本人?”
“不能百分百确定。”陈雪承认,“但他那天上午的考勤记录显示,九点零七分才刷脸进单位大楼。而档案馆离他办公室步行只要五分钟。也就是说,他完全有可能先去投递材料,再去打卡。”
林辰缓缓点头:“时间对得上,动机也对得上。他一直反对我参与区级改革试点,觉得我抢了他的风头。”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刘伟问。
“按原计划走。”林辰翻开笔记本,“你们继续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尤其是那些曾受益于我们政策的企业和社区,让他们把话说实,把章盖牢。至于赵德柱……”
他合上本子:“让他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中午饭后,三人围在办公室小会议桌旁,逐一核对已收回的材料。
一份来自阳光社区的评语写道:“林辰同志在应急物资调度中牵头建立循环机制,使我社区节省采购支出约十二万元,响应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以上。”落款是社区书记亲笔签名,并加盖公章。
另一份由惠民物业出具的情况说明提到:“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林辰多次协调施工方与居民代表开会,推动达成一致方案,未发生一起群体性投诉。”
林辰拿红笔圈出几处数据:“这些数字要保留,不要删减。组织看的不是谁夸得多,而是谁干得实。”
下午四点十八分,最后一份材料送达——宏远建设的项目配合说明,加盖公司公章,法人签字齐全。附页还附上了当时财政拨款延迟的函件复印件,以及林辰协调开通绿色通道的审批截图。
林辰将所有材料分类归档,分别装入三个文件夹:一份标为“原始佐证”,一份是“监控摘要”,最后一份写着“协作回函”。
他把三份文件放进保险柜,锁好,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钟。
六点零七分,天色已暗。办公楼里大部分楼层都熄了灯,但他们这间办公室依旧亮着。
陈雪正在重新检查视频备份的完整性,刘伟则整理走访记录台账。
林辰坐在桌前,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突然,内线电话响了。
他接起来,听筒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林辰,你现在方便吗?李主任刚打来电话,说王区长可能明天上午突击考察基层治理成果汇报准备情况。”
林辰握紧话筒,目光扫过桌上的U盘和保险柜。
“我知道了。”他说,“材料都在,随时可以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