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朝廷的讨逆檄文如同一声惊雷,炸响了死水微澜的天下大势。
各方势力闻风而动,心思各异,但明面上,讨伐袁术的旗帜已被高高举起,一场围绕淮南的棋局就此展开。
寿春城内, 袁术强行举办的登基大典在一片诡异和压抑的氛围中草草收场。
所谓的“仲家皇帝”身着匆忙赶制、并不合身的冕服,站在临时搭建的祭坛上,听着稀稀落落的“万岁”声,看着台下文武百官强装出的恭敬与眼底深藏的恐惧、乃至不屑,心中那点疯狂的喜悦迅速被巨大的空虚和不安取代。
城外的战报如同雪片般飞来:孙策军攻势更猛,已连下数城,兵锋直指寿春东南门户;曹操部将夏侯惇已兵出汝南,步步紧逼;刘备也打出旗号,自广陵方向压来。
“陛下……”有内侍颤声禀报,“城中……城中粮价又涨了三成,不少百姓……已经开始逃亡了。”
袁术烦躁地挥手打断:
“些许小事也来烦朕!张勋、桥蕤呢?让他们加紧城防!杨弘!再去催问各地‘贡赋’!”
他试图用皇帝的威仪来掩盖内心的恐慌,但连他自己都感觉到,这“皇帝”的名号,非但没能带来力量,反而像一道催命符,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饿狼。
彭城行宫内, 郭嘉的身体在张仲景的精心调理下日渐好转,虽然仍不能过度劳累,但已能长时间坐起,参与核心决策。
“主公,曹操、孙策、刘备皆已表态出兵,刘表观望。”
徐庶在地图上指点着,“目前看来,孙策攻势最猛,意在复仇并夺取江东门户;曹操稳扎稳打,意在消耗袁术并震慑我等;刘备则似在保存实力,观望风向。”
蔡琰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各方势力箭头,沉吟道:
“我们虽发起号召,但直接出兵淮南,力有未逮,且易被曹操所乘。奉孝,你以为朝廷当下该如何落子?”
郭嘉披着外袍,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地图,手指轻轻点在寿春的位置:
“我们不必直接出兵,但必须让天下人看到,这场讨逆之战,是由我彭城朝廷在主导。可做三件事。”
“其一,以天子名义,派遣使者,携带犒赏,前往孙策、曹操、刘备军中,一则宣慰,彰显朝廷恩德;二则……观察其军容虚实,将领才能。”
“其二,”他手指移到徐州广陵,“刘备陈兵于此,名为讨逆,实为观望,且与陈登父子关系微妙。主公可再发一道密旨给陈登,嘉奖其忠义,并许其若能在此战中有所作为,朝廷不吝封赏,使其安心,亦可借其力,稍稍制约刘备。”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郭嘉看向蔡琰,
“舆论。檄文只是开始。需让天下士人、百姓皆知,袁术之败,乃悖逆之必然;
而此番讨逆之功,首在朝廷拨乱反正。
可令文士撰写文章,颂扬朝廷义举,揭露袁术丑行,在各州郡广为传播。
同时,将各方报捷文书,皆以朝廷名义公布天下,营造出天下共尊朝廷、共讨国贼之势。”
蔡琰眼中闪过赞赏之色:
“奉孝所言极是。元直,立刻依计行事。使者的人选,务必谨慎,既要能代表朝廷体统,又要机敏善辩。”
“属下明白。”
徐庶领命,又道,“还有一事,据报,袁术麾下大将纪灵,对袁术称帝之举似有不满,其部驻扎在寿春以北,态度暧昧。”
郭嘉闻言,微微一笑:
“这是一个机会。可尝试秘密接触,若能说动其倒戈或按兵不动,则寿春北门洞开,曹操或刘备便可长驱直入。此事……需派一胆大心细之人前去。”
与此同时,许昌丞相府。
曹操看着彭城朝廷派来的使者,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口中满是“谨遵朝廷号令”、“必戮力讨贼”的忠贞之词。
待使者走后,他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郭奉孝病一好,就给我们出难题啊。”
曹操冷哼一声,“这使者名为犒军,实为监军!还要我们将其后战报皆抄送彭城,由他们公布?真是打得好算盘!”
荀彧平静道:“明公,如今大义名分在彭城,我们暂且隐忍。当务之急是尽快拿下寿春,获取淮南之地。至于彭城……待解决袁术,再图不迟。”
程昱阴恻恻地道:
“彭城想主导此战,捞取政治资本,我们便让他们‘主导’。只是这仗怎么打,歼敌多少,最终谁得益,可不是几篇文章能决定的。可令前线将士,对朝廷使者虚与委蛇,关键军情,稍延迟再报。”
曹操点头:“就依仲德之言。另外,加紧对纪灵的策反,若能不成……也要让彭城的人接触不到他!”
江东,孙策军大营。
年轻的孙伯符对朝廷使者的到来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出迎,设宴款待。
他豪气干云地表示:
“请天使回禀陛下与蔡大家,策必斩袁术首级,献于阙下!”
宴后,他对周瑜道:“公瑾,朝廷此举,倒省了我们不少口舌。如今我们是奉旨讨逆,名正言顺!”
周瑜却微微蹙眉:“伯符,朝廷此举,亦是借我之力树立权威。我们不可不防。
速战速决,拿下寿春周边要地,稳固战线方为上策。
切勿为人火中取栗,消耗过多实力。”
广陵,刘备军营。
刘备恭敬地接待了朝廷使者,态度谦卑,表示一切听从朝廷调遣。
送走使者后,他独自站在地图前,久久不语。
关羽忍不住道:
“大哥,朝廷这是要让我们当马前卒啊!”
张飞更是嚷嚷:“就是!凭什么听那女人和病秧子的!”
刘备抬手制止了他们,缓缓道:“二弟、三弟,慎言。如今势比人强,朝廷占据大义,我们唯有顺势而为。传令下去,向前推进三十里,做出进攻姿态,但……没有我的命令,不可与袁术军主力接战。另外,密切注意陈登那边的动向。”
一场讨逆之战,在军事行动之外,更演变成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
彭城朝廷试图通过道义和权谋,将分散的讨逆力量整合在自己的旗帜下,重塑权威。
曹操则意图借刀杀人,消耗各方,并谋求实利。
孙策欲报仇雪恨并扩张地盘。
刘备在夹缝中求存,伺机而动。
而身处风暴中心的袁术,在“皇帝”梦短暂而虚幻的刺激后,正迅速品尝着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苦果。
彭城的棋手们,在郭嘉重新执掌棋局后,落子愈发沉稳老辣。
然而,棋盘之上的其他弈者,亦非庸手。
淮南的战火与背后的权谋交织,预示着这场大戏,才刚刚进入高潮。
谁能在其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尚未可知。
但可以预见的是,袁术的覆灭,必将引发新一轮的势力洗牌。
而彭城朝廷,正竭力想要成为那个主持洗牌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