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子家的孩子满月那天,我们一家人都去了。小婴儿裹在米白色的襁褓里,小脸粉嘟嘟的,眼睛闭着,小嘴巴还时不时动一下,特别可爱。婆婆抱着孩子,笑得合不拢嘴,嘴里一直念叨:“这孩子跟我儿子小时候一模一样,长大了肯定有出息。”
我看着婆婆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暖暖的。小叔子和他媳妇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小姑子则在旁边帮忙带孩子,老公负责陪亲戚聊天,我则去厨房帮着切水果、端茶水。整个屋子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景象——我们一家人,终于像真正的亲人一样,互相帮忙,彼此关心。
吃饭的时候,小叔子特意端着酒杯走到我和老公面前,说:“哥,嫂子,这杯我敬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和我媳妇都不知道该怎么度过那段困难的日子。以后你们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帮忙。”我笑着说:“都是一家人,别这么客气。你现在好好照顾媳妇和孩子,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老公也笑着说:“对,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有困难,咱们一起面对。”小叔子点点头,把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婆婆坐在旁边,看着我们,眼睛里满是欣慰,说:“看到你们兄弟和睦,我这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吃完饭,亲戚们都走了。我和老公帮着小叔子收拾屋子,小姑子则陪婆婆逗孩子。收拾完屋子,我坐在沙发上,看着婆婆抱着孩子,轻轻哼着摇篮曲,孩子在她怀里睡得特别香。小姑子走过来,坐在我旁边,小声说:“嫂子,你看现在咱们家多好,以前我总担心妈跟你吵架,现在看来,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我笑着说:“以前确实有点矛盾,但现在都过去了。其实婆媳之间,只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小姑子点点头,说:“是啊,都是你脾气好,要是换做别人,说不定早就跟妈吵翻了。”我摇摇头,说:“也不是我脾气好,主要是妈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就是有时候有点固执。”
这时候,婆婆抱着孩子走过来,说:“你们在聊什么呢?这么开心。”小姑子笑着说:“我们在聊你呢,说你现在越来越疼嫂子了。”婆婆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她是个好孩子,我疼她是应该的。”她顿了顿,又说:“对了,小敏,我给你织的毛衣快织好了,等织好了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我心里一热,说:“谢谢您,妈,又让您费心了。”她笑着说:“跟我还客气啥?你天天教我织毛线,我给你织件毛衣也是应该的。”
从小叔子家出来,天色已经有点暗了。老公牵着我的手,说:“你看,咱们现在一家人多和睦,都是你的功劳。要是没有你,妈肯定还跟你吵架,小叔子也不会这么顺利。”我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不过,说起来,这一切还要感谢妈妈的那条围巾。要是没有那条围巾,我和妈也不会解开矛盾,咱们家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和睦。”
老公点点头,说:“是啊,那条围巾真是咱们家的‘和解符’。以后咱们一定要好好保管它,把它当作传家宝传下去。”我笑着说:“好啊,等以后咱们有了孩子,我就跟他说,这条围巾是奶奶织的,是咱们家的宝贝,要好好保管,还要记住一家人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回到家,我从衣柜里拿出那条米白色的羊绒围巾,轻轻展开。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围巾上,泛着柔和的光,上面的梅花图案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我把围巾围在脖子上,暖暖的,仿佛妈妈的手在轻轻抚摸我的脸颊。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妈妈在笑着对我点头,好像在说:“小敏,你做得很好,妈妈为你开心。”
老公从身后抱住我,说:“在想什么呢?”我转过身,靠在他怀里,说:“我在想妈妈,想她要是还在,看到咱们家现在这么和睦,肯定会特别开心。”老公点点头,说:“嗯,她肯定会开心的。以后咱们每年都去给她扫墓,跟她说说家里的事,让她放心。”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的关系越来越和睦。婆婆每天都会来我们家,有时候帮我们打扫卫生,有时候给我们做早饭,有时候跟我一起织毛线。小叔子和他媳妇也经常带着孩子来串门,孩子慢慢长大,会叫“奶奶”“叔叔”“阿姨”了,每次听到孩子甜甜的叫声,我们心里都特别开心。
小姑子也经常来,有时候跟我一起逛街,有时候陪婆婆跳广场舞。我们一家人经常一起去公园玩,一起去外面吃饭,一起过节日。每次看到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样子,我都会想起妈妈的那条围巾——是它,让我们解开了矛盾;是它,让我们懂得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是它,让我们这个家充满了温暖和爱。
我知道,妈妈虽然不在了,但她的爱一直陪伴着我,一直温暖着我们这个家。而这条围巾,会带着妈妈的爱,一直传承下去,让我们一家人永远和睦,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