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内部,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氛在同时弥漫。
一方面,是陈明远数据和神秘信号带来的高压与恐慌。
关于“内鬼”和“被标记”的流言开始在私下悄悄传播,虽然被陆岩强力弹压,但一种无形的不安仍在滋生。
每个人看彼此的眼神都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另一方面,则是沈鸿负责的另一个项目带来了难得的希望微光。
地下农业区的特定隔离实验舱内,那些由赵小玥带回来的发光苔藓,在沈鸿和技术小组的精心培育下,竟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
它们被种植在模拟当初发现环境的潮湿、阴暗的岩石板上,仅需极微弱的光照(甚至只是附近仪器设备的指示灯亮光)就能持续生长,散发出柔和的、蓝绿色的光芒。
“不可思议,”沈鸿对着前来查看进展的江季黎、苏婉清报告,语气中带着久违的兴奋,“它们的能量转化效率极高,几乎不依赖外部能源输入。我们初步测量,这一小块苔藓产生的生物光能,就足以支持一个小型房间的基础照明。”
更重要的是苏婉清的发现:“我们对苔藓的提取液进行了初步分析,它含有一种奇特的生物酶和能量因子,能显着促进细胞活性和组织修复。在动物实验(用基地饲养的兔子)中,外伤愈合速度加快了近百分之五十!而且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排异或毒性反应。如果对人体有效,这将是我们医疗水平的巨大飞跃!”
“能量特性呢?与节点能量,或者‘生命脉冲’的关系?”
江季黎更关心这个核心问题。
“这正是最奇妙的地方,”沈鸿调出能量频谱对比图,“苔藓散发的能量波动,与节点能量的侵略性、扭曲性截然不同,它更温和,更接近于…纯净的生命能量本身。它甚至能一定程度上中和、净化微量的节点能量污染。”
他顿了顿,指向另一个屏幕上的数据模型:“根据陈明远的警告和信号内容,我有了一个初步的猜想,我称之为‘标记’理论。”
“节点,或者说它们背后的‘倾听者’,其感知和攻击模式,很可能是基于对特定能量频谱的识别和追踪。‘生命脉冲’技术,本质上是一种高强度的、特定频率的生命能量爆发,它能有效摧毁节点结构,但同时也像黑暗中的灯塔一样明亮,无疑会暴露我们,即所谓的‘标记’。”
“而这种苔藓…”沈鸿的目光投向那一片柔和的微光,“它散发的是低强度的、不同频谱的生命能量。它或许无法像‘生命脉冲’那样直接杀伤节点,但它可能具备一种…‘遮蔽’或‘伪装’效果。如果我们能掌握其能量产生原理,或许可以开发出一种设备,掩盖我们基地的生命能量信号,让节点难以精准定位我们,或者至少,降低我们被优先攻击的概率。”
这个猜想让江季黎和苏婉清精神一振。
这可能是应对当前困境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优先级调整,”江季黎立刻下令,“沈工,你亲自牵头,成立两个研究小组:一组继续破解陈明远记录仪的数据,尝试分离出‘倾听者’或‘摇篮’的信号特征;另一组,全力研究发光苔藓的能量生成机制和医疗应用,尽快验证‘遮蔽’理论的可行性,我要看到原型设计!”
“明白!”
沈鸿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
“苏医生,医疗组全力配合苔藓的生物医学测试,尽快确定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继续密切监控林默,记录任何与苔藓能量可能产生的反应。”
希望,如同那苔藓散发的微光,虽然微弱,却顽强地在沉重的黑暗与压力中透出一丝亮色。
他们不仅找到了可能的医疗和能源解决方案,甚至可能找到了对抗“标记”威胁的关键。
然而,就在基地为这一线曙光而稍感振奋时,负责外围警戒的陆岩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统领,我们设置在西北方向五公里处的运动传感器和远程摄像头,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连续捕捉到多个高速移动的热信号。它们的移动模式…不像是普通的变异生物,更接近我们之前遭遇过的‘骨刃怪物’,但似乎…更谨慎,像是在进行侦察。”
节点的触角,并未因挫败而退缩,反而以更狡猾、更隐蔽的方式,再次悄然逼近。
新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