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修仪顾氏开始频繁前往皇子所,关心大皇子萧煜的学业。并不急于示好,而是以师长般的姿态,为他讲解经义,分析史书,其渊博的学识和清晰的逻辑,渐渐赢得了本就崇尚力量与智慧的大皇子的尊重。
一次,顾氏甚至就前朝某次着名战役与大皇子讨论起来,分析其中兵法谋略,让萧煜听得目光炯炯,第一次主动向她请教问题。
兰充仪周氏则将对二皇子萧铭的关怀融入日常。她亲手缝制了精巧的骑射护腕、笔袋,又时常送去一些亲手制作的可口点心。
她性情温柔,从不苛责,只细心提醒他课业上的疏漏,在他跑马出汗后及时递上干爽的帕子。二皇子年纪小,很快便对这位温柔体贴的周娘娘心生好感。
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四皇子萧瑞。祥昭容白氏得了皇后默许,几乎是天天带着三皇子萧逸一起去接四皇子下学。
白氏性子活泼,如同春日里的雀鸟,总会想出些新奇好玩的小游戏,或是讲些宫外的趣闻轶事,引得三皇子咯咯直笑,连带着一向沉默寡言的萧瑞,脸上也渐渐多了些笑容。
白氏对待两个孩子并无偏袒,一样的热络关怀,使得萧瑞慢慢放下了因生母之事而产生的自卑与戒备。
沈清漪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对进展颇为满意。她适时地在萧珩面前提及几位皇子与养母日渐融洽的情形,萧珩听后,龙颜大悦,对沈清漪的安排更是赞不绝口。
这日清晨请安后,沈清漪独独留下了娴修仪顾氏、兰充仪周氏和祥昭容白氏。
坤宁宫东暖阁内,香气袅袅。沈清漪端坐上位,看着下首三位或多或少流露出些许紧张之色的妃嫔,缓声开口:“这些日子,辛苦三位妹妹对皇子们的照拂了。本宫与皇上都看在眼里,甚是欣慰。”
三人连忙起身,口称“不敢”。
“都坐吧。”沈清漪抬手虚扶一下,“今日留你们,是有件事要明确下来。大皇子、二皇子年岁渐长,学业为重,日常教养需更为精心。四皇子迁宫在即,亦需安定。皇上与本宫商议后,决定……”
她目光依次扫过三人,语气郑重:“由娴修仪顾氏,协助照拂大皇子日常起居,引导其品性学识。”
顾修仪起身,深深一拜,语气沉稳却难掩激动:“臣妾定不负皇上、皇后娘娘信任,必竭尽全力,引导大皇子成才。”
“兰充仪周氏,”沈清漪继续道,“二皇子性情活泼,你心思细腻,日后便由你多费心,照顾其二餐起居,关切其身心。”
周充仪眼中泛起泪光,连忙跪下:“妾身叩谢皇上、娘娘恩典,必定将二皇子视若己出,精心照料。”
最后,沈清漪看向已然按捺不住喜色的祥昭容白氏:“祥昭容白氏,抚养三皇子本就有功,皇上与本宫念你性情宽和,特将四皇子亦交予你抚养。望你一如既往,对两位皇子一视同仁,莫失偏颇。”
白昭容喜出望外,立刻跪倒在地,声音都带着雀跃:“臣妾谢主隆恩!谢娘娘信任!臣妾一定好好照顾三皇子、四皇子,绝不让皇上和娘娘操心!”
“都起来吧。”沈清漪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既接了这重任,便需时刻谨记身份,恪守宫规,以身作则。皇子们若有任何差池,本宫唯你们是问。”
“臣妾谨记娘娘教诲!”三人异口同声,语气坚定。
消息传出,后宫反应各异。有羡慕者,如清修容沈氏,虽有些失落,但很快调整心态,更加殷勤地往坤宁宫请安;有淡然者,如柔修媛慕容氏,只一心照顾皇长女,对此并无太多关切;亦有暗中嫉妒者,却因皇后手段雷霆,前有刘氏、和昭媛为例,不敢妄加议论。
皇子养母之事尘埃落定,后宫格局再次微调。顾氏、周氏因负有教养皇子之责,地位无形中提升,连带着顾氏所在的碧霄宫、周氏所在的芙蓉馆,也更受宫人敬畏。白氏同时抚养两位皇子,虽位份未变,却已是后宫中最特殊的妃嫔之一,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这一切都在沈清漪的掌控之中。顾氏、周氏家世清贵但无实权,白氏家世低微,她们抚养皇子,既彰显了皇家恩泽,又不会形成新的外戚威胁,完美地维持了后宫的平衡。
是夜,萧珩宿在坤宁宫。烛光下,他揽着沈清漪,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放松:“清漪,有你在,朕真的省心很多。皇子之事,你处理得极好。”
沈清漪依偎在他怀中,声音轻柔:“为皇上分忧,是臣妾分内之事。只盼着皇子们都能健康长大,兄弟和睦,便是大周之福。”
萧珩低头看着她温顺的眉眼,心中一动,想起白日里暗卫汇报的,沈家近日又婉拒了几位地方官员的投帖,沈伯年在吏部更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帝后同心,外戚安分,皇子安好,这大概就是他一直追求的朝局后宫之理想状态了吧。
他收紧了手臂,将怀中人搂得更紧些,一种名为“信任”与“依赖”的情感,在无声中悄然滋长。而沈清漪,在他看不见的角度,眼神清明依旧,唇角那抹笑意,深藏着洞悉一切的淡然与掌控全局的从容。
择养母,非仅为皇子计,更为固权位,安君心。这一局,她再次赢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