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刚准备出门,按昨天和苏晚星商定的宣传计划行动,口袋里的手机就响了。
他掏出这个新买的“砖头”,再次觉得这钱花得值——太方便了。
“喂?”一听是苏晚星的声音,他忍不住说,“每次都得跑小卖部找李婶打电话,多麻烦啊?真不打算配个手机?”
苏晚星何尝不想?
前世用惯了智能手机的她更清楚通讯便捷的重要。
她揉了揉眉心,压低声音:“再等等吧。”
她在学校不方便用,在家又怕妈妈收拾房间发现。
她抬眼看到李婶靠在躺椅上,被老旧绿风扇吹得直打瞌睡,这才快速说了几句。
林风听完她临时补充的细节,忍不住笑出声:“你这鬼丫头,脑子转得就是快!行,这事交给我,风哥办事你放心!”他语气轻松自信。
苏卫民像往常一样上班。
跑完一趟线路后,他把公交停在首末站,准备去公司办公楼旁边的休息室接点开水,再回车上温习他的云江话小册子,等下一班发车时间。
路过办公楼时,他瞥见一个穿着西装、夹着公文包的年轻男人从一辆不错的轿车里下来,步履匆匆地走进大楼。
苏卫民只当是公司新来的领导,没多想,继续走向休息室。
还没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哄笑声,夹杂着一个故意拔高、怪腔怪调的声音——是本地司机阿强在用极其蹩脚的“云江话”说着什么。
苏卫民正纳闷阿强这个土生土长的云江人怎么把家乡话说成这样,里面爆出更响亮的笑声,紧接着一句用云江方言嘲弄的话清晰地飘出来:
“一个外地人还想装本地人学云江话?嘁,猴子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这句话苏卫民听懂了四五分,脸上有点发热。还没等他反应,另一个声音紧跟着用方言问:“啊是那个苏卫民?”
自己的名字被点出来,意思再明白不过!苏卫民的脸“腾”地一下涨得通红,又羞又恼,僵在门口。
恰在此时,休息室的门从里面被拉开。
开门的人一眼看见站在门口的苏卫民,显然听到了刚才的话,脸上顿时露出尴尬,摸了摸鼻子,赶紧换回普通话:“苏、苏大哥,来接水啊?”
这人刚才只是跟着笑,没出声,苏卫民不好发作,那人赶紧溜了。
里面其他人也陆续走出来,脸上都有些讪讪的,快步离开。
只有阿强,大概觉得在苏卫民面前不能怂,故意梗着脖子,在出门时还用力撞了一下苏卫民的肩膀,嘴里不清不楚地哼了一声,然后得意洋洋地走向自己停着的公交车。
苏卫民被撞得一个趔趄,气得胸口剧烈起伏,拳头都攥紧了。
旁边一个还算厚道的本地司机老张赶紧拉住他胳膊,低声劝:“算了算了,老苏,别跟他一般见识,他就那臭德行!大家都是开车的,谁比谁高贵了?”
其他人也附和着安慰了几句,但苏卫民只觉得一股闷气堵在心口,无比憋屈。
林风对休息室外发生的插曲毫不知情。他步履从容地走进公交公司略显陈旧的办公大楼,向前台表明来意。
工作人员得知他是“风晚映画”的林总,态度立刻热情起来,亲自将他引到戚总办公室。
工作人员进去耳语了几句。
原本坐在办公桌后神情严肃的戚总,再抬头看向林风时,脸上已堆起热络的笑容,起身绕过桌子,主动伸出手:“哎呀,林总!久仰久仰!快请坐!”
两人寒暄几句,林风便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戚总,这次冒昧来访,是想和贵公司谈谈公交车体广告投放的合作。”
戚总脸上笑容不变,心里却飞快地盘算着。刚才手下已经提醒他,这位林总是云江本地新崛起的“风晚映画”的老板之一,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他正愁着怎么给公司开源呢,这可是送上门的好事!他立刻接话:“哦?公交车广告?这个……倒是个新思路!林总眼光独到啊!不瞒你说,我也听说南方一些大城市已经在搞了,效果不错。只是我们云江……”
他故意顿了顿,显得有点为难,但眼神里的热切藏不住——这可是实打实能增加公司营收、在上级和员工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林风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抛出关键点:“戚总,我们不是简单地在车身上贴广告。我们计划的是分级分线路投放。”
他详细解释道,“比如,途径市中心商业区、火车站、旅游景点的黄金线路A++级,广告价值最高,定价自然也最高;连接主要居民区和次中心的线路A+级,次之;而连接城郊或客流量相对较少的线路A级,则定价更亲民。这样既能满足不同预算客户的需求,也能最大化贵公司的广告资源价值。”
戚总越听眼睛越亮!他正愁广告怎么定价呢!定高了怕没人来,定低了又觉得亏。
没想到林风不仅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连这螃蟹怎么切、怎么卖都想得一清二楚!这分级策略简直解决了他的心头大患!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份详尽漂亮的营收报告摆在交通局领导的桌面上,年底的分红和表扬似乎也在向他招手了,底下司机们也能多分点奖金,这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好!好!林总这个分级策略,真是太有想法了!非常专业!”戚总忍不住拍了下大腿,连声称赞。他脑子里已经开始构思向上级汇报的规划书了,有林风这个现成的“金点子”,写报告绝对底气十足。
然而,作为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狐狸”,戚总兴奋之余,一个念头也悄然冒了出来:这分级策略这么好,计划书我也有了思路,那……是不是不一定非要和风晚映画合作?找其他更大的公司,利润是不是能更高?
他端起茶杯,借着喝水的动作,掩饰着眼中一闪而过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