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的盛大与轰动尚在县城上空回荡,弥漫的喜庆气氛还未曾完全沉淀,另一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激烈、更加牵动人心的“战争”,便已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大顶尖高校对张诚的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县一中那间本就未曾清静过的校长办公室,以及临时划拨出来用作接待的几间会议室,此刻彻底沦为了不见刀光剑影,却唇枪舌剑、风云激荡的“谈判场”与“竞标现场”。
清华大学的招生组负责人,一位气质儒雅却言辞犀利的副院长,扶了扶金丝眼镜,率先抛出了他们的“王炸”:“张诚同学,我们清华有全国最好的实验室,最顶尖的师资。我们承诺,只要你来,本硕博连读,专业任选!由院士或长江学者级别的导师亲自一对一指导!每年提供不低于二十万的‘邱成桐’顶尖人才培养专项奖学金!本科阶段即可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前沿课题,学校全力支持你出国交流、参加顶级学术会议!宿舍安排单间,家人如需陪读,学校协助解决住房!”
这条件一出口,旁边几位其他学校的老师脸色就微微一变。清华这是下了血本了!
北京大学招生组的老师立刻不甘示弱,一位气质干练的女教授接过话头,语气沉稳却充满自信:“我们北大同样承诺本硕博连读,导师团队制,由相关学科最顶尖的三到五位教授共同指导,确保你能接触到最多元的学术思想!奖学金方面,我们设立‘蔡元培’杰出新生奖学金,额度与清华看齐!此外,我们特别看重你的人文素养,北大人文底蕴深厚,跨学科交流平台广阔,更能满足你文理兼修的需求!我们还可以承诺,提前预录你进入‘未名学者’计划,享受博士生待遇!”
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老师几乎是同时开口,大打“地理优势”和“综合资源”牌:
“张诚同学,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来我们复旦\/交大,你不仅能享受到顶尖的学术资源,更能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发展平台和国际化视野!我们的产学研结合是全国做得最好的,你的任何奇思妙想,都有可能最快转化为现实成果!我们承诺,除了高额奖学金,还将提供专属的科研启动基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师则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其“低调务实”又“底气十足”的风格:“我们中科大别的不敢说,但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入和氛围,国内无出其右!我们的少年班经验丰富,最懂得如何因材施教,为超常智力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成长路径!导师资源、实验室平台、奖学金,我们全部对标最高标准!在我们科大,你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于你最热爱的数理世界!”
哈工大、西安交大、国防科大等以工科或特殊领域见长的高校,也纷纷亮出自家独有的“杀手锏”,或承诺参与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或强调军工背景与家国情怀,或突出其在某个特定领域的绝对统治力。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综合性强校,则强调其学科门类齐全,文化氛围浓郁,能为张诚这种全能型天才提供更广阔的交叉学科探索空间。
每一所高校开出的条件,都优厚得令人咋舌,几乎都是为张诚一人量身定制的、突破了常规招生政策极限的“超级方案”。不仅仅是高额奖学金、顶尖导师、本硕博连读,更有各种隐形的资源倾斜和未来发展的承诺。这已经不是在招收一个学生,而是在竞相投资一个注定要光耀学界的未来之星。
面对这令人眼花缭乱、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选择,县一中的校长和各位校领导、班主任们,彻底陷入了幸福的烦恼和选择困难症的晚期煎熬之中。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虽然禁烟但此刻也顾不上了),几位核心领导愁眉紧锁。
“清华的平台确实是最高,资源也最好……”
“北大的综合氛围和人文气息,对张诚的全面发展可能更有利……”
“中科大的基础科学底蕴和培养天才的经验,不可小觑啊!”
“上交复旦的地理位置和发展前景,也非常诱人……”
“唉,选哪个都觉得好,选哪个又都觉得可能会遗憾另一个……”
他们反复权衡,比较,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每一个方案都极具诱惑力,放弃任何一个都让人觉得可惜。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深知,这个决定不仅关乎张诚个人的未来,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甚至可能影响到学校与这些顶尖高校未来的关系。压力巨大。
“要是……要是能都不得罪,又能让张诚享受到所有这些学校最好的资源就好了……”一位年轻的副校长揉着太阳穴,异想天开地喃喃自语。
这本是一句无奈的吐槽,却像一道闪电,瞬间劈中了正在苦思冥想的教务处主任!
这位主任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溜圆,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等等!你……你刚才说什么?都不得罪?享受所有资源?”
他猛地站起身,在会议室里快速踱步,语速飞快:“对啊!我们为什么非要逼着张诚同学只选一所学校呢?既然这么多顶尖大学都如此求贤若渴,都愿意拿出最好的资源,我们能不能……能不能提出一个方案,让张诚同学可以同时在多所学校学习,汲取各家之长?”
这个石破天惊的想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同时……在多所学校学习?这……这符合规定吗?学籍怎么办?管理怎么办?”校长下意识地提出质疑,但眼神中却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事在人为!”主任越说越兴奋,“我们可以提议,由这些顶尖高校组成一个‘联合培养’机制!类似于访问学者,或者特殊的交换生项目!学籍可以挂在其中一所学校,但课程、导师、实验室资源,可以向所有参与联盟的学校开放!由这些学校共同组成一个导师委员会,为张诚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他在不同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由选择去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
这个想法太过大胆,太过超前,以至于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但随即,热烈的讨论爆发了!
“有道理啊!对于张诚这样的天才,常规的培养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束缚!”
“联合培养!集众家之所长!这才能真正配得上他的天赋!”
“我们可以先跟最有诚意的几所顶尖高校私下沟通,比如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上交……看看他们的态度!”
“对!就命名为‘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计划’!当然,具体几所还可以谈!”
这个“集思广益”出来的、近乎异想天开的“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计划”草案,迅速被整理出来。一中校长怀着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首先与清华、北大等几个核心高校的招生组负责人进行了小范围的秘密沟通。
出乎意料的是,这些顶尖高校的负责人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之后,并没有立刻拒绝,反而都陷入了认真的思考。
对于他们而言,单独抢到张诚固然是最大的胜利,但面对其他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而这个“联合培养计划”,虽然前所未有,操作复杂,却提供了一个“共赢”的可能性——至少,避免了被竞争对手单独抢走的“失败”。而且,能参与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造神计划”(他们内心已然认同了这个说法),本身也是对自身学校实力和格局的一种认可与宣传!
就在各校招生组内部紧急磋商、权衡利弊之际,不知是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或者是某个想象力丰富的记者或网友的臆测,“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计划”这个名词,连同其大胆的构想,竟然悄然在网络上流传开来。
而更有好事者,或许是觉得这个计划的目标太过明确,气势太过恢宏,直接给它取了个更为贴切、也更为震撼的诨名——
“造神计划”!
意指集中全国最顶尖的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塑造张诚这位已然展现出“神迹”的学神!
这个诨号一出,瞬间引爆了网络,甚至比官方消息传播得还要快、还要广!
“卧槽!九校联盟联合培养?!这牌面!”
“造神计划!牛逼!这名字取得太贴切了!”
“这才是对待天才应有的态度!打破常规,倾力培养!”
“我已经开始期待了,在这种模式下,张诚未来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舆论的推波助澜,使得“联合培养”这个概念迅速被大众所接受甚至追捧,无形中也给各高校形成了某种压力与期待。
县一中的会议室内,校长看着网络上“造神计划”的热议,哭笑不得,但眼神却愈发坚定。
他知道,这个看似异想天开的提议,或许真的有可能,在这位前所未有的天才身上,变成现实。一场颠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尝试,或许就将因张诚而起。而他们县一中,很荣幸地成为了这历史性计划的策源地之一。
所有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风暴的中心,等待着他对这个“造神计划”,最终的态度。而张诚本人,此刻依旧在他的小屋里,安静地翻着书页,仿佛窗外那场因他而起的、关乎未来教育图景的激烈博弈,只是又一阵拂过山岗的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