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冬日,天空时常是一种灰蒙蒙的色调,寒气侵骨。盛家宅院内的生活,却并未因天气而停滞,依旧沿着各自的轨迹运行。于墨兰(青荷)而言,外界的寒冷与宅内的纷扰,皆如同掠过庭院的北风,未能侵入她日益沉静坚韧的内心世界。她的成长与蜕变,根植于每一个看似重复的日常,依赖于那无声无息、却从未停歇的内在优化。
晨光中的蕴养与预备
每日寅时,当天光尚未撕破夜幕,墨兰(青荷)便已在自己的内室悄然开始一日之始。她并非进行玄奥的修炼,只是依照《青木养身功》的基础法门,调整呼吸,宁定心神,引导体内那缕温润的青莲本源缓缓流淌。
这过程朴实无华,甚至可以说是单调的。它无法从外界汲取任何能量,所有的动力,皆源于她自身生命活动的积累,尤其是每日通过充足进食所转化的、最基础的生命能量。此刻的运转,更像是一种对身躯与精神的细致唤醒与深度优化。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随着那暖流般的能量流过四肢百骸,残存的倦怠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沛的精力与极度的清明。头脑中的杂念沉淀下去,思维变得如同被擦拭过的明镜,清晰而敏锐。这并非获得了什么超常的能力,只是将身体与精神的机能,通过这内在的优化器,调整并维持在了最佳的状态。
书斋内的汲取与沉淀
步入书斋,带着这份被优化过的清醒与专注,庄学究的讲授对她而言,便成了效率极高的知识汲取。那些繁复的经义,艰深的策论,在她清明的思维下,被迅速解构、理解、吸收。庄学究偶尔的深入点拨,她总能心领神会,将其化为自身学识体系的一部分,并能在与长枫的探讨中,以更易理解的方式转化输出。
她的进步是扎实而持续的。这份进益,源于她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努力,也离不开那内在优化器对她学习能力的隐性提升——让她思维更敏捷,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这一切,都发生在最合乎常理的范畴之内,无人能窥见其下的奥秘。
暮色里的温情与传承
回到林栖阁,怀抱幼弟长榆的时刻,是她一日中最为柔软的缝隙。小家伙日渐沉实,咿呀学语,活泼可爱。墨兰(青荷)抱着他,坐在窗边,就着渐暗的天光,将自己当日所学的诗文,用轻柔平稳的声调缓缓念出。
“长榆,阿姐今日念《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她并非教导,这只是她自身重温与沉淀的一种方式,也让这清朗的书声与她身上那份被青莲本源滋养出的、能安抚人心的宁和气息,成为幼弟生命中最熟悉的背景。这份血脉相连的温情,是她精进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慰藉,让她在算计与谋划之外,保有内心的柔软与温度。
夜间的积蓄与内在光华
晚膳时,她依旧保持着较寻常闺秀稍大的食量,林栖阁的小厨房早已习惯,精心准备各式餐食。这些食物化作的能量,被青莲本源高效地汲取、转化,再以完全符合此世物理法则的方式,无声无息地反哺己身。它持续优化着她的体质,让她拥有抵御寒暑、不易疲累的资本;滋养着她的容颜,使肌肤莹润,气色健康,五官在原有基础上愈发精致和谐,那份由内而外的沉静气度也日渐凸显。
夜深人静,她于灯下展卷,或是整理日间所思所学。体内,青莲本源依旧温顺地流淌,修复着白日的消耗,为次日的征程积蓄着力量。偶尔,她会将一些紧要或私密的物品,念头一动,便纳入那十立方的本源空间。那里是她绝对安全的方寸之地,存放着她的体己、重要的笔记,以及一些不愿为人知的心事与谋划。
没有惊天动地的波澜,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有的,只是这日复一日,对自身健康、学识、心性的持续打磨与优化。墨兰(青荷)深谙此道,她将所有精力都专注于自身根基的巩固与扩展。在这看似平静的盛家后宅,在这繁华复杂的汴京城,她凭借这份向内求索的定力与缓慢而坚定的积累,如同深植于大地的树木,默默汲取,默默生长,静候着属于她的时机,也准备着迎接未来可能的风雨。她的路,稳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