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若要问大明如今算不算中兴,答案如同一枚旋转的银元,两面皆有。

说它“算”,是因为帝国已从垂危中复苏。通过清丈田亩、推行阶梯税制,最恶性的土地兼并得到了强有力的抑制,国库岁入稳步增长,新军兵强马壮,海上贸易的利润如同江河般源源不断注入。

说它“不算”,则是因为沉疴未清。

绝大部分的膏腴之上田与中田,依然牢牢掌握在宗室、勋贵和官绅豪强手中,他们如同巨大的海绵,吸走了土地最丰沛的养分。

朱由检虽将税负定得不算苛刻,但占绝大多数的下等田,其贫瘠的产出上限就摆在那里。如今的大明百姓,多数人总算能从“求生”步入“生活”——能吃饱饭,每周饭桌上能见点荤腥,逢年过节舍得杀鸡宰鸭。

这已是太平光景,但距离“家给人足,仓廪殷实”的盛世景象,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然而,坐在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对此并不满意。

这位灵魂来自后世的皇帝,心里揣着一个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标杆。他觉得,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应该再提高一点”。他脑海中没有“小农经济天花板”的概念,只有“为何不能更好”的执念。

好吧,若以十七世纪全球的尺度来衡量,我们的这位皇帝陛下,多多少少是有些“不知好歹”了。

此刻,放眼寰宇:

欧洲正深陷三十年战争的泥潭,德意志地区十室九空,易子而食并非传说。

奥斯曼帝国虽疆域辽阔,但其治下的巴尔干与阿拉伯农民,仍在沉重的税负下挣扎求生。

遥远的莫卧儿帝国,绚丽的泰姬陵背后,是无数佝偻的农奴在用血汗支撑着贵族的奢华。

可以说,在当今这个星球上,能叫得上名号的大帝国里,没有任何一国的普通平民,能像大明子民这样,基本免于战乱,享有温饱,并能看到一丝安稳度日的希望。

于是,一项被朱由检称之为“农业改革2.0”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与之前那些天马行空、时而伴随爆炸的“发明创造”不同,这一次,皇帝是铁了心要脚踏实地,解决帝国最根本的命脉问题——如何将广袤而贫瘠的下等田,改造为能产出更多粮食的中等田,乃至上等田。

暖阁内,朱由检召来了已被授予工部郎中实职的宋应星。

“宋爱卿,”朱由检开门见山,指着桌案上关于各地田亩等级的奏报,“朕欲提升天下之下田肥力,使瘠土化为沃壤,爱卿精通格物工技,于此……可有良策见解?”

宋应星闻言,并未立刻回答。他沉吟了片刻,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似乎在脑海中飞速翻阅着他数十年来走访南北、观察记录的无数农事见闻。他知道,陛下此问,关乎国本,绝非儿戏,必须慎之又慎。

最终,他抬起头,目光沉稳,言语间带着科学家特有的审慎:

“陛下志在厚生,臣钦佩万分。提升地力,古已有法,并非无迹可寻。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陛下需知,此非一蹴而就之事,更非可凭空造物之神技。”

他向前半步,开始条分缕析地阐述他的见解,所言皆立足于当时的农业认知与实践:

“臣游历四方,所见提升地力之法,大抵有几条路径,然皆有其限。”

“其一,广积肥壅。除人畜粪便外,河泥、草皮、腐秸、坑土,乃至煅烧骨粉,皆可积为肥料,设法送入田中。此法稳妥,然需年复一年,持之以恒,且肥源收集、转运耗费民力极巨。”

“其二,改良耕作。如推行区田法,精耕细作,保墒抗旱;或行稻肥轮作、粮豆轮作,借豆科之物回补地力。此法能保地方不衰,然欲使‘下田’跃升为‘中田’,非数年之功不可见其效。”

“其三,兴修水利。此乃根本之一。许多下田,并非土质不堪,实因灌溉无着,望天收成。若能将《泰西水法》与臣在《天工开物》中所载之龙骨水车、虹吸等器结合,广开沟渠陂塘,使旱能浇,涝能排,则产量必增。然此工程浩大,所费不赀。”

说到这里,宋应星深深一揖,道出了最核心的困难:“陛下,以上诸法,皆需投入海量人力、物力与时光,如同文火慢炖,徐徐图之。究其根本,土地之‘分等’,乃天时、地利、人力综合所致。 我等能做的,是尽人力之极限,改良其‘地利’,比如疏通水利,增施肥料。但若想彻底改变其先天禀赋,比如将一片贫瘠的沙壤直接变为膏腴之地的黏壤,或让苦寒之地的生长期凭空延长一月……此实非人力所能及也。”

他的结论清晰而务实:改良可行,但代价巨大且效果有限;而想要大规模地、本质地提升土地等级,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无疑给朱由检雄心勃勃的农业2.0计划,浇下了一盆基于现实的冷水。

朱由检听完关于土地改良那漫长而艰巨的论述,并未气馁,他话锋一转,又抛出了另一个关乎民生肉食的问题:

“既然土地之事需徐徐图之,那……提高这牛羊猪鸡鸭的产量,让百姓餐桌上的荤腥再多些,总该有些更立竿见影的法子吧?”

宋应星听到这个问题,神色稍缓,这显然比“化瘠土为沃壤”要更贴近实际。他略一思索,便条理清晰地回答道:

“陛下,此事确有可为之处,然亦需遵循物性,讲究方法。”

“其一,在于 ‘选种优育’ 。”宋应星伸出第一根手指,“如同农人选育良种,畜养之家亦需 ‘择健壮者为种’ 。母猪取腰长、嘴短、骨架开阔者,母鸡选抱窝性强、产蛋多者。公畜公禽更是关键,非体魄强健、性情雄悍者不可留种。如此代代筛选,种群方能愈强。”

“其二,在于 ‘精养细管’ 。”他伸出第二根手指,“不可再如以往般粗放散养。需建合宜圈舍,冬避风雪,夏遮酷暑。猪羊之属,可收集水草、豆渣、酒糟等精细喂养,远比任其自行觅食长势更速。鸡鸭亦可圈定区域,辅以谷物,使其专心产蛋育雏。”

“其三,在于 ‘防病祛疫’ 。”宋应星的神色变得严肃,“禽畜之疫,一旦蔓延,往往十不存一,最为农家大害。须定时清理圈舍,保持洁净,石灰水泼洒可祛除秽气病源。一旦发现病弱个体,立即隔离,以防传染全群。太医院或可编纂些简易的《牛马经》、《豕牧须知》,教导乡民辨识常见疫病。”

说到这里,宋应星语气再次变得审慎:

“陛下,以上诸法推行得当,假以时日,肉蛋产量确可提升。然……”他顿了顿,点出了核心限制,“此亦受制于 ‘地力’ 与 ‘粮谷’ 。若无一州一县之富余粮食、充足草料,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规模畜养便无从谈起。故而,此事仍与田亩产出息息相关。”

宋应星的回答再次将问题拉回了农业的根本——粮食生产。他描绘了一条清晰但同样需要耐心和投入的路径,让朱由检明白,即便是看似更容易的畜牧业增产,也依然绕不开精耕细作和充足的饲料基础。

得,他奶奶的!整个问题就像一套精密的鲁班锁,一环死死扣着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由检这会儿算是彻底琢磨过味儿来了——想提高牲畜产量,就得有充裕的粮食做饲料;而想有充裕的粮食,又得先解决下等田产出低下的根本难题。这简直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他烦躁地揉着额角,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一个头简直有两个大。原以为穿越者凭借超前见识总能找到捷径,现在却被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规律结结实实上了一课。土地不会骗人,庄稼不会速成,这些沉甸甸的现实如同一盆冷水,把他那点“农业大跃进”的幻想浇得透心凉。

宋应星退下后,朱由检在暖阁里来回踱了几步,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既然现有的田地改良需要漫长时间,那何不另辟蹊径?他猛地站定,对曹化淳吩咐道:“传朕旨意,让户部尚书毕自严即刻来见!”

不多时,掌管着大明钱袋子的毕自严便匆匆赶到。他刚躬身行完礼,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见自家陛下用带着几分急切和兴奋的嗓音喊道:“开荒!老毕,咱们得要组织人手,大力去开荒!”

这一嗓子直接把毕自严喊得愣住了。他抬起眼,脸上写满了错愕与不解,下意识地重复道:“开……开荒?” 他实在想不通,陛下怎么突然对这个古老的议题如此热衷。

“对!开荒!” 朱由检用力一挥手臂,仿佛眼前已经浮现出万顷良田,“地点朕都想好了,就去广西、福建!那边山地丘陵多,定然有不少未垦之地!”

听到这两个地名,毕自严花白的眉毛立刻紧紧锁在了一起。他掌管天下户籍钱粮,对各地情形了然于胸。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语气保持恭敬,但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压着现实的考量:“陛下……开荒以增田亩,自然是富国阜民之良策,老臣……原则上赞同。”

他先定了调子,随即话锋一转,开始陈述困难:

“然则,陛下可知,广西、福建二地,为何至今仍有大量荒地?” 他不等朱由检回答,便自问自答道:“其一,山多林密,瘴疠横行,民夫前往,易染疫病,非战斗减员恐十之有三。其二,土人杂处,时有纷争,大规模移民垦殖,若处置不当,恐激化矛盾,引发地方动荡。其三,亦是关键……”

毕自严抬起眼,目光里充满了户部当家人才有的那种对数字的敏感与忧虑:“钱粮从何而来? 组织数万乃至十数万民夫,其口粮、农具、种子、安家之费,乃至前期修建道路水利之资,初步核算,恐非百万两白银不能启动。如今国库虽较前些年宽裕很多,然北边军费、各地水利、官员俸禄……各项开支皆有定数,骤然挤出这笔巨款,着实……捉襟见肘啊,陛下。”

他最后补充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且即便垦出荒地,初时地力贫瘠,头两三年产出有限,仍需朝廷投入方能维系。此乃一项长期投入,见效缓慢之举,还请陛下圣裁。”

毕自严一番话,如同一份详尽的预算报告和风险评估,将开荒背后涉及的人口、民族、财政、卫生等重重困难,赤裸裸地摊在了朱由检面前。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处处是需要用白银和鲜血去填平的沟壑。

毕自严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备好的简册,他知道陛下有此一问,必须用最直白的数字让其明白此事的代价。

他并未立即展开,而是先躬身一礼,沉声道:“陛下既问,老臣便斗胆,为您算一笔实实在在的账。”

他展开简册,声音平稳却字字千钧:“头一年,仅是组织民夫、购置工具、修建营寨道路、预备种子口粮,至少需投入二百万两雪花银。此乃最保守之估计,尚未计入应对疫病、土人冲突等意外之备用金。”

他抬起眼,见朱由检眉头紧锁,却并未停下,继续用数字构筑起一道现实的高墙:“这,仅仅是开始。第二年,第三年,投入只会更多,不会减少。为何?因新垦之地,地力贫瘠,形同鸡肋,头三五年几无像样收成可言!

为了不让数万垦荒百姓饿死,朝廷反而要持续地、疯狂地从江南粮仓调运粮食过去赈济!根据老臣最保守的估测,前五年,每年都需砸下近三百万两白银,方能维持此局不崩。”

暖阁内静得可怕,只有毕自严清晰而冷酷的声音在回荡:“五年之后,地方稍熟,投入或可稍减,但水利修缮、地方安抚、鼓励生育以充实人口,每年仍少不了百万两之数。

如此再坚持五年,那些新田或许才堪堪达到能稳定产出、并开始向朝廷缴纳微薄税赋的水平。”

最后,他合上简册,做出了一个让朱由检心头一沉的总结:“陛下,这意味着,您这项开荒大计,非是一时心血来潮便可成就。它需要朝廷持续二十年,如同往一个看不见底的深井中投入真金白银,期间几乎看不到回报。 总计耗费,恐将高达数千万两之巨。此非一代人之功,乃需两代、三代君主持之以恒的国策啊。”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大明征服者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寻秦记重生:野性部落崛起一品儒商蜀汉我做主三国之乖乖田舍郎锦衣行之吕敏传我爱大明朝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三国:开局盲盒抽到大乔日在三国?我真的是汉室忠良啊我要做皇帝高科技军阀寒门小娇妻暴君总想生三胎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三国之曹家长子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皇室店小二隋唐君子演义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三国之魏武元勋贞观楚王王八蛋,不服来战反恐大队公子文成武德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双穿门,带着咱妈去历史做外交!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铸运天秦穿越三国,系统却让我当反贼穿越明末争霸大海在大唐苟活三国之从成曹穆开始五姐扶我青云志,我送她们诰命身明末改革软饭硬吃?女帝夫君是苟王红楼:聚宝盆助我纳群芳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大明执政官民国茶圣:从零开始建商业帝国成长之红颜助我我,刘协,三造大汉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大秦:从县长到千古一帝玄黄十二域双界穿梭:此门入大虞杀手崇祯蓝鸮之恋春秋风云,我乃华夏第一谋士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大唐风流小厨师隋唐:家兄程咬金这就是你的宿命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最后的一位将军我,天罗煞星,镇守人间五十年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别家皇帝追求长生,朕只求速死全球统一系统黑风寨主成帝路这个师爷很科学玉简在手,昭姐横穿三千界开局大秦小兵,我为始皇炼不死军白虎御唐:龙阙血鉴大唐长安秘物栈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