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长春火车站擒获潜伏特务李三,截获“磐石”破坏军列阴谋。
1949年11月5日清晨,北京公安部会议室的炭火盆“噼啪”作响,窗外的鸽哨“呜呜”掠过红墙。
陈宇身着藏青色干部服,腰别手枪,手里捧着厚厚的《全国特务分子登记条例》草案——今天,是决定全国肃特方向的关键会议。)
(上午9时·公安部会议室——会议启动)
“同志们,今天召开《全国特务分子登记条例》草案研讨会,目的是从‘被动抓捕’转向‘主动登记和重点抓捕’,彻底肃清全国潜伏特务。”
杨奇清部长坐在主位,手里的搪瓷缸轻轻晃动,目光扫过全场。
陈宇、林悦、小李,以及公安部高层张建军(治安局局长)、李建国(侦察局副局长)、王向东(法制局局长)等全员到齐,腰间均别着制式手枪。
陈宇起身,将草案分发给各位领导,指尖轻轻拂过“宽大处理”四个字,枪茧蹭过纸面的细微触感,瞬间勾起回忆——闪回缓缓展开(眼尾泛着微红,指尖微微停顿,目光悠远):
1947年皋平,他推行“特务自首政策”,在墙上贴满“主动自首从轻发落”的告示,10多个特务抱着武器主动投降,其中3人还提供了潜伏网线索,端掉了敌特联络点。
“结合皋平的经验,我建议在条例中明确‘主动登记从轻、拒不登记从重’。”
陈宇的声音沉稳有力,“只有给特务一条生路,才能让他们放下戒备,主动交代,减少抓捕伤亡。”
(上午9时15分·草案讨论——意见交锋)
“陈部长说得对,但‘从轻’的尺度要明确。”
张建军局长放下草案,手指按在“宽大处理”条款上,“不能让特务觉得‘登记了也没事’,要区分‘一般特务’和‘骨干特务’,骨干分子即使登记,也得依法惩处!”
他的语气带着治安干部的严谨,指尖在草案上轻轻敲击。
李建国副局长接过话茬,声音带着侦察一线的锐利:“我补充一点!潜伏特务大多心存侥幸,得加‘逾期不登记,一经查获从严处理’的条款,用威慑力倒逼他们主动登记。”
他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常年蹲守侦查,落下了头疼的毛病。
王向东局长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法制层面要严谨,‘立功表现’得细化,比如揭发同伙、提供线索,都算立功,这样才能激励特务主动配合,瓦解潜伏网。”
(上午9时30分·小李补充——细节完善)
“各位领导,我有个建议!” 小李站起身,手里拿着整理好的笔记,脸上带着紧张却眼神坚定,“可以在条例里加‘登记后有立功表现的,可免于处罚’。
之前天津有个特务,主动交代了炸药藏匿点,还帮着拆弹,最后免了处罚,现在成了反特积极分子!”
陈宇点头,赞许地看向小李:“这个补充很好!用实际案例做支撑,让特务看到‘登记立功’的希望,比单纯的条款更有说服力。”
林悦凑过来,垂眼抿唇轻轻抠着帆布接缝(思考时的细微动作),轻声补充:“还可以加‘保护登记人员隐私’的条款,避免他们登记后被报复,消除后顾之忧。”
“对!特务最怕登记后被同伙灭口,加这条能让他们更安心!”
张建军局长立刻附和,拿起笔在草案上做标记,“林科长考虑得很细致,这是一线侦查容易忽略的细节。”
(上午10时·cp温情——默契互动)
“讨论了一上午,先歇会儿喝口水。” 林悦起身给各位领导递水,走到陈宇身边时,悄悄塞了块薄荷糖,“你嗓子都哑了,含块糖润润。”
她的指尖碰了碰陈宇的手腕,带着微凉的温度——知道他一开会就忘了喝水。
陈宇接过糖,指尖轻轻捏了捏她的手背,低声说:“你也别总低头记笔记,抬头歇歇,眼睛该酸了。” 林悦耳尖微红,赶紧转身帮着整理草案,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杨奇清部长看在眼里,笑着摆手:“你们俩啊,工作上是黄金搭档,生活里也这么默契,等条例定了,我给你们放半天假,好好歇歇。”
会议室里响起轻轻的笑声,严肃的讨论氛围瞬间缓和了不少。
(上午10时15分·反派阴谋)
“滴滴——”小李的电台突然响起,王秀兰的声音带着急:“陈部长!截获广州南华商行密电。
‘条例若成,潜伏网危,速派死士赴京,伺机破坏草案审批’!发报人是‘磐石’周志远。”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重,陈宇的脸色沉下来,指尖攥着草案泛白:“周志远果然没安分,知道条例一旦实施,他的潜伏网就会土崩瓦解,想派人来破坏审批。”
李建国副局长立刻起身:“我立刻安排人手,加强公安部和中央机关的安保,绝不让特务靠近审批现场!”
张建军局长也跟着点头:“我让治安队在城区布控,排查可疑人员,尤其是广州来的陌生人,一一登记核实。”
林悦递过周志远的资料:“周志远的死士,通常伪装成后勤人员、办事员,要重点盯这类身份的人。”
(上午10时30分·最终表决——达成共识)
“现在对草案条款进行表决!” 杨奇清部长拿起草案,声音庄重,“第一条:主动登记从轻、拒不登记从重——同意的请举手!” 全场领导纷纷举手,没有异议。
“第二条:登记后立功表现可免于处罚——同意的举手!” 再次全票通过。
“第三条:保护登记人员隐私,逾期不登记从严处理——同意的举手!” 依旧全票通过。
杨奇清部长放下草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全国特务分子登记条例》草案,经讨论完善,全票通过。
陈宇同志,你牵头整理完善,尽快上报中央审批!” 陈宇立正敬礼:“是!保证三天内完成上报材料。”
“同志们辛苦了,条例草案我看了,很好,贴合实际,符合全国肃特的需求。”
这个思路很对,肃特不仅要靠武力抓捕,更要靠政策引导,分化瓦解敌人,让特务知道,新中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但绝不容忍顽抗到底!”
他抬头看向众人,语气庄重:“‘主动登记和重点抓捕’,两手都要硬。
既要体现新中国的宽大胸怀,也要彰显公安部门的威慑力,让所有潜伏特务明白,只有主动登记,才是唯一的出路!”
“条例颁布后,“在全国城乡贴告示、开大会,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宣传政策,让‘登记从宽、抗拒从严’家喻户晓,消除特务的侥幸心理。”
他看向陈宇,眼神带着信任:“陈宇同志,你有肃特一线的经验,条例实施后,全国公安系统的宣传和落实,就交给你统筹。
要确保政策落地,真正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陈宇立正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好!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等全国特务登记工作有了成效,我们再召开总结会,把好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下午1时·办公室——整理上报)
“小李,立刻整理草案的修改意见,形成正式上报材料。”
陈宇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着密密麻麻的修改笔记,“要把各位领导的意见、都融入进去,条理要清晰,语言要严谨。”
小李立刻点头,伏在案头飞快地书写,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响:“是!陈副部长,保证下午下班前完成初稿。”
林悦递过一杯温水:“你先喝口水,一上午没歇,别累坏了。”
她指着草案上的条款,“我把‘立功表现’的细化标准整理好了,你看看是否合适。”
陈宇接过资料,手指轻轻拂过她的字迹,笑着说:“还是你细心,这些细节我差点漏了。有你帮忙,这上报材料肯定能一次通过。”
(下午2时·部门联动——落实部署)
“张局长,治安系统先做好宣传准备,印好告示模板,等条例审批下来,立刻在全国城乡张贴。”
陈宇对着电话说,语气沉稳,“重点在之前有特务活动的区域,比如上海、广州、长春,加大宣传力度。”
“收到!陈部长,告示模板已经在设计了,加了‘主动登记案例’,更有说服力!” 张建军局长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干劲。
“李局长,侦察系统做好重点抓捕准备,对拒不登记的骨干特务,提前摸清位置,一旦逾期,立刻抓捕。”
陈宇继续部署,“尤其是‘磐石’周志远的余党,不能让他们漏网!”
李建国副局长的声音带着坚定:“放心!我们已经把周志远的潜伏名单列出来了,一旦条例实施,就盯着他们,敢拒不登记,立刻动手。”
(下午3时·密电监听——防患未然)
“陈部长!王秀兰来电!” 小李举着电台,声音急促。
“截获周志远给北平潜伏者的密电:‘条例审批期间,炸掉上报材料,阻止条例颁布’!潜伏者代号‘麻雀’,藏在公安部后勤部门。”
陈宇的脸色瞬间凝重:“后勤部门?难怪之前排查没发现。
小李,立刻联系保卫科,排查后勤所有人员,重点找近期入职、身份可疑的人。”
林悦立刻翻开后勤人员名单,指尖飞快地划过:“这里有个叫‘刘忠’的,半个月前入职,身份档案是伪造的,很可能是‘麻雀’。”
“张局长,立刻派人控制刘忠!别让他靠近上报材料。”
陈宇对着电话大喊,腰间的手枪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绝不能让周志远的阴谋得逞,条例审批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下午4时·抓捕“麻雀”——危机解除)
“陈部长!张局长来电!‘麻雀’刘忠被抓住了。”
小李的声音带着兴奋,“在他的宿舍搜出了微型炸药和密写药水,准备趁送文件时炸掉上报材料。”
陈宇松了口气,指尖按在太阳穴上深呼吸(缓解紧张的习惯):“好!把他交给审讯组,审出周志远的更多线索。
王秀兰,加强监听广州频率,周志远肯定还会有动作!”
林悦递过整理好的上报材料,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材料都整理好了,没有任何问题,可以上报中央了。”
陈宇接过材料,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心里满是踏实——从讨论到完善,从防破坏到最终定稿,条例草案终于能如期上报。
(1950年2月·中央审批——正式颁布)
“中央批准了!《全国特务分子登记条例》正式颁布!”
1950年2月的一天,陈宇拿着中央批文,快步走进全国公安系统会议现场,脸上带着激动。
会议现场掌声雷动,各地公安代表纷纷举手欢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针对特务登记的专项条例,标志着全国肃特从“武力抓捕”迈入“政策引导和精准打击”的新阶段。
陈宇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庄重而有力:“同志们!条例已经颁布,从今天起,全国开展特务分子登记工作。
要让所有潜伏特务知道,只有主动登记,坦白从宽,才是唯一的出路;拒不登记,只有死路一条。”
(下午5时·会议结束——下章铺垫)
“陈部长!北京西城区公安来电!” 小李跑进来汇报,手里拿着一份登记表。
“条例颁布后,已有17名特务主动登记,但西城区发现一名漏网之鱼,是‘磐石组’的骨干,拒不登记,还藏了炸药,准备搞破坏!”
陈宇的眉头瞬间皱起:“漏网之鱼?看来还有特务心存侥幸。”
他看向林悦、小李:“立刻去西城区!带头抓了这个漏网之鱼,给所有拒不登记的特务敲警钟——条例不是摆设,抗拒到底,只有从严处理。”
一行人快步走出会议室,阳光洒在公安部的红墙上。
《全国特务分子登记条例》的告示在街头巷尾张贴开来,全国肃特的新热潮,已然拉开序幕,而西城区的漏网之鱼,正等着他们去抓捕。
【历史档案】
本章核心装备——美式m1944型密码本(1944年军用版) ,国民党潜伏特务传递机密指令的核心工具:
- 基本参数:尺寸10cmx15cm,皮质封面,内页为密码表格,采用“字母和数字”双重加密,配备专用解码表(通常藏在钢笔、假牙等隐蔽处)。
可加密密电、指令、名单等机密信息,加密等级高,无解码表难以破译。
- 性能特点:体积小巧,便于随身携带(可藏在公文包、口袋中);皮质封面耐磨,可防水防潮,适合长期潜伏使用;密码定期更换,每季度更新一次加密规则,增加破译难度。
- 实战用途:本章中,“磐石”周志远用该密码本向北平潜伏者“麻雀”发送破坏条例审批的指令,密码本藏在“麻雀”的钢笔笔杆中。
公安人员查获后,通过解码表破译出“炸上报材料”的阴谋,为条例顺利颁布扫清障碍。
建国后,该密码本成为公安反间谍工作中重点排查的特务装备之一。
速追更订阅!下章第26章:登记热潮中的漏网之鱼(1950.3.10,北京西城区)高能炸裂。
陈宇西城区排查漏网特务,竟在老洋行地下室发现炸药库,引信“滴滴”倒计时。
更惊险的是,漏网特务竟是“磐石”的亲侄子,手里攥着北平潜伏者名单,想灭口所有登记特务 。
点击“追更订阅”,解锁陈宇如何抓捕漏网之鱼,追回潜伏名单,让全国特务登记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