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钟,仁和堂药铺的后堂已经飘起淡淡的药香。
苏寒穿着一袭白大褂,正全神贯注地为一位老人号脉。
她的手指轻轻搭在老人腕间,眼神专注而沉静。
脉象弦细,舌苔薄白,她轻声自语,随即转向身旁的林老,师父,这位老人家应该是肝郁气滞,兼有脾虚之症。
林老满意地点头:诊断无误。开方吧,记得兼顾疏肝理气和健脾和胃。
苏寒提笔,在处方笺上流畅地写下:柴胡、白芍、白术、茯苓...每一味药都斟酌用量,君臣佐使搭配得恰到好处。
这是她中医药专业实践课的最后一节指导课。
下周六就要期末考试,她必须在这之前完成所有的临床实践学时。
上午十点,苏寒匆匆赶到航天大学。
她先去了金融系的教室,参加专业课的最后一堂复习课。
教授在讲台上讲解,苏寒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舞动。
课间十分钟,她拿出下一节课要复习的内容提前看笔记复习。
周围的同学都在讨论即将到来的考试,只有她沉浸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里。
苏寒,你同时修两个专业,怎么应付过来的?一个同学好奇地问。
苏寒抬头笑了笑:少睡点觉就行了。说完又低下头继续复习。
中午,她在图书馆找了个角落,一边吃便当一边复习。
公式和定理在纸上铺展开来,与上午听课的内容在脑海中交织,她却能清晰地分清两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下午的课间,苏寒第一次没有复习功课,而是将思绪飘到了五年前。
那时她刚拜郑老为师,开始学习中医药知识。
小寒,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传承。
郑爷爷的话至今犹在耳边,你要用心学,不能辜负了这份传承。
正是因为这份嘱托,即使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中医理论和实践能力,
她仍然选择报名业余班,系统地学习所有课程,想拿到正式的学历。
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对师门的尊重。
傍晚下课后,她特意去拜访了林老。
老人正在院子里晾晒药材,看到苏寒来了,露出欣慰的笑容。
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
都在按计划复习,苏寒帮忙整理药材,就是时间有点紧。
林老点头:知道你忙,但切记,医者仁心,无论多忙都不能急躁。
从林老那里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苏寒打车回到公寓。
她累得几乎不想动弹,但还是强打起精神,给徐天宇发了条信息:
接下来半个月要全力备考,所有课程都要考试,跆拳道和拳击也暂时中断了,所以接下来可能没时间联系了。
她本来以为徐天宇会有些失落,没想到对方几乎秒回:
安心复习,这半个月我做你的后盾。需要什么随时说,但不会打扰你。
苏寒看着这条回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她想起最近校园里的那些流言蜚语,虽然自己没太在意,但徐天宇似乎一直在暗中处理着什么。
谢谢理解。考完试见。她简单回复道。
徐天宇回了一个加油的表情:等你凯旋。
接下来的日子,苏寒的生活变成了三点一线:
公寓——学校——仁和堂。
每天清晨,她先去仁和堂完成临床实践;
上午和下午分别上两个专业的课程;
晚上则在图书馆复习到闭馆,或者再次返回仁和堂实践。
有时实在太累,她就在图书馆小憩片刻。
醒来后继续投入复习,咖啡成了最好的伴侣。
让她感动的是,徐天宇虽然承诺不打扰她,却总是用各种方式默默支持:
有时是一份送到图书馆门口的便当,
有时是一本她需要的参考书,
甚至会在深夜发一条注意休息的短信。
而她自己也不知道,徐天宇正在暗中为她解决那些谣言带来的麻烦……
就在苏寒埋头苦读的同时,徐天宇也在自己的战场上奋斗。
白天的军事理论课和体能训练已经足够辛苦,晚上还要和方瑞安、薛斌一起收集证据,准备对造谣者的反击。
但他从不让这些事影响到苏寒。
每次给苏寒简短发信息时,他总是语气轻松简短,甚至提醒她无需回复,却只字不提正在进行的。
复习得怎么样?
别太累着,注意休息。
还好,就是时间不够用。
你也是。注意休息!
简单的对话,却蕴含着深深的默契和理解。
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着,为了更好的未来,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守护彼此。
半个月的时间转眼即逝。
考试前夜,苏寒站在公寓的窗前,望着远处的星空。
这半个月她几乎每天只睡四小时,复习了所有课程的所有内容,
还抽空处理了三叶草品牌的一些紧急事务。
虽然疲惫,但内心充实。
她想起徐天宇那句做你的后盾,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手机响起,是徐天宇发来的信息:明天开始考试了!加油,等你考完带你去吃好吃的。
苏寒微微一笑,回复道:好,一言为定。
窗外,星光璀璨,仿佛在为她明天的考试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