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听着苏寒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她的规划
——古方的现代化研制、关键药材的自主种植,心中百感交集。
他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目光落在苏寒清亮而坚定的眼眸上,那里不再有半年前的迷茫与沉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前路、沉稳向前的光芒。
“林爷爷,我打算从南城再买一块地,专门用来种植古方上记载的那些对环境和种植要求极为苛刻的药材。您觉得呢?”苏寒征询着老人的意见,语气恭敬。
林老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更深切地望着这个自己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孩子。
思绪仿佛飘回了五年前,苏寒第一次踏进“仁和堂”,带着超越年龄的冷静和对中医药近乎本能的理解力。那时的她,像一块亟待雕琢的璞玉,也像一株在石缝中顽强求生的幼苗,眼神里藏着不易察觉的伤痕与倔强。
这五年,他看着她如何拼命汲取知识,如何在工作、学业之间辗转,如何一次次挑战极限。
她吃了太多苦,那些苦,是许多养尊处优的同龄人根本无法想象,更无法承受的。
想到此,林老心中便泛起阵阵心疼。
然而,更多的,是难以言喻的欣慰。
这块璞玉,历经风雨雕琢,终于绽放出惊世的光华;
这株石缝中的幼苗,硬生生为自己撑开了一片天地,长成了令人仰望的参天大树。
她不仅继承了古法医道的精髓,更拥有将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魄力与远见。
她所达到的高度,是许多行医一辈子的老中医都难以企及的。
“好,好啊……”林老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岁月沉淀下的温和与笃定,“寒丫头,你这个想法很好,非常有必要。”
他放下茶杯,眼神变得专业而锐利,开始以他毕生的经验为她分析:
“古方之所以效果卓着,除了配伍精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药材的道地和炮制得法。
许多珍稀药材对水土、气候要求极高,市面上流通的替代品或人工培育的,药性往往大打折扣,甚至南辕北辙。
你能想到自己建立种植基地,从源头上把控品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做大事的眼光!”
他顿了顿,语重心长地补充道:“南城那边,我知道有几处地方,山环水抱,地气充盈,是上好的‘灵药之地’。回头我把具体位置和需要注意的土壤、水源特性写给你。选址是第一步,至关重要。”
得到林老如此明确的支持和宝贵的建议,苏寒心中一定,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谢谢林爷爷!有您把关,我就更有底气了。”
看着她的笑容,林老也舒展了眉头,眼中满是期许:“丫头,放手去做吧。你这条路,虽然难走,但走得正,走得远。爷爷别的不敢说,在药材辨识、种植和古法炮制这方面,还有些经验,随时可以帮你盯着。看到你能把老祖宗的东西这样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爷爷心里……高兴!”
这番话,不仅仅是支持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位长者对后辈继承并创新传统智慧的最高赞许与托付。
小小的院落里,药香与茶香交织,传承的火炬,就在这一老一少的对话中,完成了又一次郑重而温暖的传递。
苏寒知道,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她并非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