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来临,曌国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秋收,百姓们艰难地又挺过一年。然而,这些收获的粮食,大部分要支援西线,百姓一整年拼命耕耘劳作,家中还是只有糊口的粮食。
西疆军屯在今年迎来了突破性的收获,据马关常驻五千兵马,在今年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至少在三个月内,粮食是够吃的。
为了开展这一庞大战略,公孙擎在这一年内做了很多事情。若乌军主力十几万全部南下,据马关是绝对守不住的。公孙擎已然做好了光州被摧残的心理准备。
那么粮食的储备是重中之重。大部粮草皆调集到三座大城中,那便是关碾、瑶光、东川三城。以这三城为主,以有限的钱粮集中巩固三城以及附近城池。
于三城中加盖更多房屋,挖出大量地窖。战争紧迫时,也好坚壁清野,这些地方可用来安置将士、难民与储存食物。
至于阳州,留守两万正规军,再以团练乡勇辅助,再调两万衡州军协助,阳州问题并不大。阳州地势高耸,尽是丘陵山峰,骑兵难以驰骋,还真不如步卒好使。
冬天还未到,光各处的钱粮调动,便让整个西疆军民提前紧张起来,好似各处笼罩在阴云之下。有先见之明的富户与略有家资的百姓,或提前储存粮食,或于大城中提前购置房屋,更有甚者,举家东迁,前往阳州避难。
各军抓紧训练,不敢懈怠。文莺这一年,黑了不少,终于将这五百士卒练的龙精虎猛,下马是步卒,上马为骑兵。一年中期待的日子即将来临,文莺的内心,也是愈来愈不安,他对自己这五百士卒奇袭东原来讲,并没有多少信心。
人忙碌起来,时间便过的飞快。此刻天曌已悄悄进入了冬季。
初冬后,斥候在南林草原侦察到了大量乌人军队南下,一批接着一批,好似没有尽头,这么大的动静,无论如何也隐藏不住。
果然情况与公孙擎预想的一样。为发挥骑兵优势,乌军打算冬季入侵西疆,哪怕是冒着马瘦减员的代价下,依然选择再次南侵。
在冰封前大队乌人提前进入南部草原,也确实减少了大量本该在路途中冻死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成千上万的乌人不断涌入南部草原,在农历九月二十一日时,狼王旗出现在南部草原,这便证明了乌都斯大汗乌稚那邪率中部草原主力亲至。
二十九日,南林草原出现了豻旗,这意味东原王奥尔巴赫也来了。公孙擎等的就是他,也不枉一年来辛苦的策划与部署。
随后,斥候探查到南部草原已经聚集了至少十万乌骑,这个人数还在增加,公孙擎压力倍增。
乌人的斥候开始行动,双方斥候已然发生一些冲突,曌人斥候数量不占优势,开始逐渐向据马关撤退。
而这一年来的部署便正式开始实施。公孙擎先是派出百里加急快马,日夜兼程,向朝廷求援,请求荧惑军增援。
然后调动各处守军、物资,开赴前线。
在经历三年大战后,光州步卒早已大伤元气,此番迎击乌军的步卒,以阳州军为主,开阳将军孟闯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厉兵秣马,向光州进发。
布政使司发下通告,各地进入戒严状态,坚壁清野,各大小衙门协助迁移村落、小县百姓于大城中避祸。此番甚至动员了近乎半数百姓向阳州迁徙,这也是史上少有。阳州各处官府早就做了准备,于多处建立土房、窝棚来收拢难民。光、阳二州,风起云涌。
从九月底到十月中旬,阳州相继进入二十余万百姓,尽管阳州各级官府提前做了准备,仍然混乱不堪。
在迁徙的路上,数千老弱由于寒冷与疾病而亡。阳州各处,哭啼满天,屎尿遍地。寒冷的冬天,简陋的土房窝棚,大部口粮靠官府接济的难民们,又不知能活下多少。
在十月初,前线又出现了一支乌军,旗帜上画着一头站立的白熊。北地王阿达玛现身南部草原。
在公孙擎所有的预想中,只有此环节不同。公孙擎略想便知。乌稚那邪主力南下,不放心后背的阿达玛,也不放心奥尔巴赫能牵制住其人,于是干脆将其带到南部草原,放在眼皮子底下,如此才好安心南下。
公孙擎赶忙改变战略,挑选精锐偷偷出海,从海上绕到乌军主力之后,看是否能有机会联系上阿达玛。公孙擎对阿达玛的反叛之意也并无太大把握,能否配合曌军攻击乌稚那邪,公孙擎心中没底,需要使者去探查其意。
阿达玛现身此处,那么许多环节便要重新应对,比如文莺那支骑兵,预想的便是有阿达玛的配合,一同搅乱东原草原。若东原草原只有文莺那一支孤军,就算空虚的东原,依旧凶多吉少。
十月中旬,天气更加寒冷,据马关士卒每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铁锁湖的冰面上,开始出现一层薄冰。随即而来的,是乌军先锋。
来将名为图赖,乃中部草原一大部落首领,受乌稚那邪器重,此番作为乌军先锋,率一万乌骑率先出现在据马关的视野中,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