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宇 b 遗址攻坚第 2 天的清晨,暗晶区的淡黑天幕下,清除队的三能清除装置正发出规律的嗡鸣 —— 陨维芽操控装置对准第 15 个混沌晶簇,淡白晶态能量、淡黑暗物质能量、淡金反混沌能量交织成三色光带,准备剥离晶簇表面的暗金混沌层。但就在能量接触晶簇的瞬间,晶簇表面突然浮现出细密的暗金纹路,像活物般缠绕能量带,将三色能量缓缓吸收,装置屏幕上的 “清除效率” 从 95% 骤降至 30%。
“是变异!” 辛明的监测仪紧贴晶簇,屏幕跳出刺眼的红色数据:“核心预激活强度升至 0.8hz,混沌粒子通过地下晶脉渗透至晶簇,使其进化为‘变异混沌晶簇’,含能量反向吸收因子,常规三能配比被克制!” 他快速调取晶簇内部结构图像,“纹路是吸收因子的载体,必须先切断纹路与核心的能量连接,否则装置能量会被晶簇吸干!”
星萌芽立刻通过跨星宇通讯器呼叫墨维芽的暗物质团队:“清除队遇变异晶簇,需要暗物质技术支援!”20 分钟后,墨维芽带着 3 只暗物质精灵赶到,精灵体表的淡黑粒子贴近晶簇,在屏幕上投射出纹路的能量流向:“纹路核心在晶簇底部,与暗晶区的晶脉相连,只要用高浓度暗物质能量切断连接,再注入星宇 b 的本源晶核能量,就能破坏吸收因子!”
晶澈立刻从随身的 “晶核容器” 中取出一缕淡白能量 —— 这是星宇 b 本源之晶的核心能量,纯度达 99.9%。陨维芽现场改造三能装置:拆换暗物质能量模块,将浓度从 30% 提升至 50%;加装 “晶核能量导管”,将淡白能量与暗物质能量混合,形成 “暗晶混合能量”。当改造后的装置再次对准晶簇,淡黑泛白的能量波穿透暗金纹路,纹路像被灼烧般逐渐褪色,晶簇表面的混沌层开始剥落,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清除效率回升至 93%,变异因子活性降至 10%,晶簇恢复可控状态!”
就在清除队加快进度时,辛明的全域监测网突然发出尖锐警报:“遗址核心能量强度从 0.8hz 升至 0.85hz,进入加速预激活状态!暗晶区的混沌粒子浓度增加 20%,已清除的 8 号、12 号晶簇遗址出现混沌回渗!” 他放大监测画面,只见淡金混沌粒子从晶脉中渗出,在地面形成细小的浊流,“若 24 小时内无法完成剩余晶簇清除,混沌粒子将突破暗晶区边界,扩散至明晶区!”
更糟糕的是,跨星宇通道因暗晶区的强晶震(0.75hz)出现能量传输波动 —— 星宇 A 支援的暗物质能量延迟从 10 秒增至 30 秒,防御队构建的跨星宇能量屏障(原星宇 + 星宇 A + 星宇 b 能量融合)强度从 98% 降至 85%,屏障表面已出现细微裂痕。“律维,立刻校准通道频率!” 星萌芽对着通讯器大喊,留守原星宇的律维芽启动 “跨星宇频率同步仪”,将 6 个锚点的基础频率从 4.7hz 微调至 4.75hz,与星宇 b 的晶震频率形成共振;沧澜则带领星宇 A 的液态能量团队,在暗晶区外围布设 10 个 “临时能量中继站”,通过中继站的信号放大,将暗物质能量的传输延迟缩短至 15 秒,能量屏障强度重新回升至 92%,暂时遏制了混沌回渗。
清除队在 24 小时内全员无休,终于完成剩余 10 个晶簇(含 3 个变异晶簇)的清除 —— 暗晶区的淡白晶簇恢复纯净,地面的混沌浊流被三能装置彻底净化,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星宇 b 混沌晶簇清除率 100%,暗晶区混沌粒子浓度从 0.4hz 降至 0.2hz,遗址外围 500 米安全通道全线贯通,可保障探测队深入遗址!”
探测队(星萌芽、辛明、墨维芽、晶澈)随即乘坐 “遗址探查艇” 出发 —— 艇体喷涂着 “远古能量防护盾” 涂层(融合 36 方联盟能量),内部装载的 “远古数据解码器” 已完成最后调试,辛明测试后汇报:“解码器可解读遗址内 90% 的远古符文,核心数据提取速度达每秒 100Kb,能满足探查需求!”
探查艇驶入遗址入口的淡黑屏障时,通道两侧的晶壁突然亮起暗金光芒,无数道淡金能量束射向艇体 —— 防护盾表面泛起剧烈涟漪,能量剩余 90%。“是混沌感应陷阱!” 晶澈立刻识别,“远古文明为防止混沌泄漏设置的,触发条件是周围混沌粒子浓度超过 0.1hz,我们的艇体携带微量混沌粒子,所以被触发了!” 他快速调配材料,“用星宇 b 的晶态能量与暗物质能量按 2:1 混合,制成遮蔽膜,覆盖艇体就能隔绝混沌粒子,让陷阱误以为是‘纯净晶态能量’!”
墨维芽将两种能量注入 “喷涂仪”,淡白泛黑的遮蔽膜均匀覆盖艇体表面 —— 再次穿过能量束区域时,光束自动偏转,不再攻击探查艇。探查艇顺利抵达遗址第一层 “混沌实验记录厅”,厅内的环形石壁上刻满密密麻麻的远古符文,中央矗立着一块淡金 “数据石碑”,泛着微弱的能量波动。
辛明的解码器对接石碑,屏幕上开始滚动解析后的文字:“10 万年前,跨星宇文明‘星核族’启动‘混沌可控实验’,目标是将混沌能量转化为可持续的本源能量,解决星宇资源枯竭问题。实验初期进展顺利,但在第 500 年,混沌因子突然发生‘不可控突变’,不仅无法转化,还会主动侵蚀本源能量,星核族为防止混沌扩散至其他星宇,封存了混沌控制核心,并留下‘跨星宇能量共振关闭法’—— 需用相邻 3 个星宇的本源核心能量(共生能量、液态能量、晶态能量),按 1:1:1 比例注入核心的 3 个共振槽,通过能量共振中和混沌因子,彻底关闭核心。”
“找到关闭方法了!” 星萌芽兴奋地握拳,但话音刚落,遗址突然剧烈震动,石壁上的符文开始闪烁红光,辛明的监测仪显示 “核心能量强度升至 0.9hz,进入半激活状态!遗址第二层的‘混沌粒子阀’已开始泄漏,当前浓度 0.3hz,若 1 小时内无法抵达核心控制室,阀门将彻底打开,混沌粒子会淹没整个遗址!”
探查艇立刻加速驶向第二层,却在通道中途遭遇 “能量紊乱带”—— 这里的能量频率从稳定的 4.7hz 骤变至 5.2hz,探查艇的导航系统失灵,屏幕上的坐标数据疯狂跳动。“释放暗物质精灵!” 墨维芽打开收容盒,3 只精灵飞出艇体,体表的淡黑粒子与紊乱带的能量产生共振,在前方形成一道淡黑的 “频率导航线”,像路标般指引方向。探查艇顺着导航线行驶,5 分钟后穿出紊乱带,终于抵达遗址地下 3 层的 “核心控制室”。
控制室呈圆形,中央悬浮着直径 5 米的 “暗金混沌控制核心”,表面缠绕着淡黑的混沌流,核心周围均匀分布着 3 个 “共振槽”,分别刻着 “共生”“液态”“晶态” 的远古符号。辛明的解码器贴近共振槽,屏幕显示 “核心处于半激活状态时,共振槽的能量接收效率仅 50%,需先提取实验记录厅的‘远古引导能量’,激活槽体的最大接收效率,否则注入的能量会被核心反弹!”
晶澈立刻返回第一层,将手掌贴在数据石碑上,星宇 b 的晶态能量顺着手臂注入石碑 —— 石碑亮起耀眼的淡白光,一道纤细的引导能量射向核心控制室,精准注入 3 个共振槽。槽体表面的暗纹逐渐消退,辛明的监测屏显示 “共振槽接收效率提升至 100%,可注入跨星宇能量!”
星萌芽立刻通过跨星宇通道发起能量请求:“原星宇准备共生能量,星宇 A 准备液态能量,星宇 b 准备晶态能量,按 1:1:1 比例同步传输!”30 秒后,淡绿(共生)、淡金(液态)、淡白(晶态)的能量流通过通道汇聚至探查艇,星萌芽、沧澜(通过远程操控终端)、晶澈分别握住共振槽的能量接口,将三种能量同时注入 —— 三色能量在核心周围形成 “跨星宇能量环”,与核心的暗金能量产生柔和的对冲,核心表面的混沌流逐渐变薄,能量强度从 0.9hz 缓慢降至 0.8hz。
就在能量注入顺利推进时,辛明的解码器突然捕捉到核心释放的 “混沌记忆片段”—— 片段中,星核族的学者正紧急发送一封 “跨星宇混沌预警信”,目标星宇标注为 “c”,但信号发送后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片段结尾,学者在石碑上刻下 “跨星宇混沌监测网络” 的星图,标注着 5 个存在混沌隐患的星宇坐标,其中星宇 c 的坐标旁画着 “危险” 的符号。
“星宇 b 的混沌不是孤立的!” 星萌芽盯着星图,“星核族早就发现混沌会跨星宇扩散,还建立了监测网络,只是实验失控后网络瘫痪了。现在星宇 c 的混沌信号异常,很可能已经出现危机,我们必须重启这个监测网络,联合更多星宇防范跨星宇混沌!”
夜幕下,星宇 b 的暗晶区已恢复往日的平静 —— 清除完毕的晶簇泛着纯净的淡白光,监测站的全域天线正将核心的混沌记忆片段与星图数据,同步传输至 36 方联盟成员的终端;探查艇仍在核心控制室持续注入能量,核心能量强度降至 0.7hz,关闭进度达 30%;防御队在遗址外围布设的 “混沌粒子监测仪” 显示 “浓度稳定 0.2hz,无扩散风险”。
辛明的监测屏最后一次更新数据:“星宇 b 混沌晶簇清除率 100%,核心关闭进度 30%,星宇 c 混沌信号强度 0.15hz(异常上升),跨星宇混沌监测网络重建准备进度 10%—— 跨星宇联盟的混沌溯源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守护之路远未结束,星宇 c 的危机、远古监测网络的重启,将是我们下一步的核心任务。”
远处的跨星宇通道泛着柔和的淡蓝光,连接着星宇 b 与联盟的核心,也像在为即将开启的星宇 c 探索之旅,点亮了跨越星海的希望航线。探测队的成员们站在核心控制室外,望着缓缓减弱的混沌流,心中清楚:只有持续深化跨星宇协作,才能彻底解开混沌的秘密,守护所有星宇的永续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