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殿内,会议还在进行,李默已经陈述完自己的意见。
崇祯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缓缓说道:“李爱卿所言极是,此安排面面俱到,既兼顾外交之礼、军事之要,又虑及经济之利。
林郎中以文化为引,可拉近与朝鲜情谊;王少卿率忠勇军随行,能暗中掌握其军事虚实;郑寺丞监督军事合作条款,可确保利益均衡。
如此一文一武一商相互配合,想必能不负朕望,促成明鲜军事同盟,重塑我大明威望。便依爱卿所奏,着三人即刻筹备相关事宜。”
吏部尚书程注,心中暗自欣喜,毕竟自己举荐的林一麟被选中担任副使,这无疑是对自己眼光的一种认可,也意味着吏部在此次重要外交事务中有了一席之地。
虽然李默同时安排了王应华和郑逢元,但林一麟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也算是达成了自己部分目的。
于是拱手说道:“陛下圣明,李首辅安排精妙,臣等定全力配合,确保出使顺利。”
礼部左侍郎朱继祚微微皱眉,自己举荐的王应华未能成为主要副手,心中略有不满。
但李默的安排确实有其合理性,王应华虽不能主导外交谈判,却掌握着考察朝鲜关防这一重要任务,手中仍握有一定实权。
权衡之下,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得躬身道:“陛下与李首辅所谋深远,臣遵旨便是。”
刑部尚书郑三俊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一方面对自己举荐的郑逢元能参与其中感到欣慰,毕竟可通过监督军事合作条款,在朝鲜事务中分得一杯羹,为刑部争取一定利益。
另一方面,也清楚李默此举是在平衡各方权力,自己无法独占优势。
不过事已至此,也只能顺势而为,遂拱手道:“陛下决策英明,李首辅统筹有方,臣定督促郑寺丞尽职履责。”
崇祯龙颜大悦,目光满是赞许地扫视着殿内群臣,声如洪钟道:“今日朝堂之景,实乃朕之幸事,大明之幸事!往昔于北京,诸卿或推诿扯皮,或消极怠工,致使诸多政令难以推行。
然今时不同往日,在李默的带领之下,诸位爱卿皆能积极建言献策,一心为公,着实令朕深感欣慰。”
他顿了顿,目光特意落在李默身上,加重语气道:“李默,你居功至伟。李默,你当居首功。自你着手组建内阁以来,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吏治革新成效斐然,整个朝堂气象为之一振。
今日所议四事,众人各抒己见,又能听从安排,通力合作,此皆因你领导有方。
望你日后继续勤勉,带领内阁辅佐朕,早日恢复大明荣光!”
崇祯满脸笑意,环顾众人道:“今日诸位爱卿从早议事至今,殚精竭虑,仅以点心充饥,着实辛苦。
朕心有不忍,特命御膳房速备晚宴,就在这宫中设宴,与众卿一同用膳,以表朕对诸位辛劳的犒劳。”
说罢,他转头吩咐王承恩:“大伴,通知御膳房,朕与列位臣工要在宫中宴饮,将朕珍藏的“将军血”拿出来,定要让诸位大人吃得舒心,喝的痛快。就安排在偏殿吧,布置得宽敞舒适些,好让众卿放松畅谈。”
王承恩领命。
崇祯又笑着对大臣们说道:“今日这顿饭,既是犒劳宴,也是同心宴。愿我君臣同心,共赴艰难,早日实现大明中兴。待宴摆好,诸位便一同入席,咱们边吃边谈,不必拘谨。”
大臣们听闻崇祯的安排,先是一阵短暂的惊讶,紧接着脸上纷纷浮现出感动之色。
吏部尚书程注率先上前,恭敬地躬身行礼道:“陛下如此体恤臣等,臣等感激涕零。陛下圣恩浩荡,我等必当肝脑涂地,为陛下、为大明鞠躬尽瘁。”
礼部左侍郎朱继祚也赶忙附和:“陛下此举,令臣等如沐春风。能得陛下这般关怀,纵是再辛苦几分又何妨。臣定当不辱使命,为大明的中兴大业竭尽全力。”
刑部尚书郑三俊亦是满脸动容:“陛下以天下为己任,又对臣下关爱有加。在这艰难之时,仍不忘臣等辛劳,臣等唯有一心奉公,方能报答陛下恩情。”
众人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
当宫女们将“将军血”呈上,揭开酒封那一刻,醇厚浓郁的酒香瞬间在殿内弥漫开来,众位大臣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便被这独特的香气吸引。
吏部尚书程注目光中满是惊叹与欣喜,忍不住赞道:“久闻‘将军血’之名,今日有幸得尝,实乃人生一大幸事。此酒专为皇室、外交与犒劳三军所用,足见珍贵,陛下以此相待,真乃隆恩浩荡!”
礼部左侍郎朱继祚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赶忙起身,行礼,说道:“陛下以如此珍贵之酒款待臣等,臣等何德何能。这‘将军血’不仅是美酒,更是大明荣耀与气魄的象征,饮此酒,更感责任重大,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
刑部尚书郑三俊脸上满是动容之色,端起酒杯,感慨道:“‘将军血’之名,如雷贯耳。今日亲见其形,亲闻其香,实觉震撼。陛下此举,让臣等深感陛下对我等的信任与期许,臣必不负陛下,为大明之兴竭尽全力!”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附和,或是表达对“将军血”的赞誉,或是诉说对崇祯厚待的感激,众人怀着对皇帝的感恩与为大明效力的决心,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那酒入口,辛辣与醇厚交织。
李默成为宴会的焦点,众人纷纷向李默敬酒,就连崇祯也与李默碰杯两次。
几轮下来,李默已感头晕目眩,脸上泛着红晕。
他努力保持着短暂的清醒,笑着说道:“诸位大人过誉了,今日会议能顺利推进,皆赖陛下圣明与诸位大人齐心。
今日高兴,酒虽已多,但我仍愿与诸位大人共饮,为大明的中兴大业,干杯!” 说罢,又勉强饮下一杯。
喝下这最后一杯酒,李默意识逐渐模糊,伏在桌上沉沉睡去。
崇祯对王承恩招手,王承恩将耳朵凑上,崇祯小声说道:“安排李默在宫中住下吧,等他酒醒了再走。”
王承恩微微颔首,轻声应道:“陛下放心,老奴定将王爷安置妥当。”其他人可能忽略李默的爵位,但王承恩时刻记得李默的身份。
说罢,他示意身旁几个小太监一同帮忙,他们动作轻柔地将李默扶起,悄然退出晚宴现场。
王承恩一边走,一边低声叮嘱太监们:“都仔细着点,莫要惊扰了王爷。寻个干净舒适的偏殿,备好醒酒汤,等王爷醒来,也好及时送上。”
一行人脚步匆匆,迅速消失在殿外的夜色之中,只留下晚宴上仍在热烈讨论的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