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烘烤着西安省政府的青砖碧瓦。
李默端坐在书房中,室内静谧,唯有案上烛火轻轻摇曳。
此时,军部信使匆匆踏入,单膝跪地,呈上一份捷报:“大人,秦良玉将军与李二狗将军传来捷报!”
李默神色一振,急忙接过捷报展开阅读。
只见上面写道:四川张献忠叛乱已被平定,贼首张献忠正朝陕西方向逃窜,我军正在全力追击。
李默心中激动,自此大明西南安定,他可以集中资源对付多尔衮的满清了。
稍作思索后,李默立即伏案提笔,向崇祯皇帝上奏。他写道:“陛下,四川之乱初定,秦良玉将军战功赫赫,其威名与谋略皆适用于镇守四川,以抓捕张献忠余孽,稳定当地局势。
而李二狗、秦翼明等率领山地部队,进入贵州、广西,对当地卫所进行改编或裁撤,以整肃地方军事,增强我大明军事掌控之力。
如此,西南之地,可渐趋稳固,保我大明太平。”
写罢,李默仔细检查一遍奏章,封好后交给信使,郑重说道:“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此奏章呈交陛下,不得有误。”
信使领命,迅速退下,而李默则又陷入对局势的沉思之中,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布局。
桌上的烛光微微晃动,映照着他凝重而坚毅的面庞。
李默深吸一口气,缓缓铺开一张宣纸,提起毛笔,饱蘸浓墨,开始给崇祯皇帝书写密信。
“大哥,”他落笔有力,字迹刚劲,“忠勇军已成功收复甘肃与宁夏两地,此乃我大明反击满清之关键一步。”
李默神情专注,一边书写一边在脑海中复盘着军事行动。
“为进一步削弱满清势力,拓展我大明疆土,臣定下如下战略。”他略微停顿,思索着如何清晰阐述战略布局。
“黄得功所率第二军团主力将挥师西进,目标直指西域。西域之地,战略位置重要,收复此地,可巩固我大明西北边防,且能获得丰富资源,充实国力。”
“同时,派遣骑兵深入蒙古草原。满清与蒙古各部相互勾结,对我大明边疆威胁甚大。
骑兵进入草原后,将采取一系列行动,破坏满清与蒙古各部的联盟关系,使其无法形成合力对抗我大明。”
李默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
写罢,他再次逐字逐句地审阅密信,确保没有丝毫遗漏和歧义。
确认无误后,李默小心翼翼地将密信折叠好,装入特制的密函之中,用火漆仔细密封,盖上自己的印章。
随后,他唤来张龙,将密函交予对方,严肃地叮嘱道:“此信关系重大,务必日夜兼程,亲手将其呈交于陛下手中,途中不可有任何闪失!”
张龙领命,怀揣密函,匆匆离去。
李默则站在窗前,望着那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身影。
—————————————————
宁夏镇。
宁夏卫城外,烈日高悬,黄沙漫天。李虎身着一身黑色劲装,外披红色披风,腰佩长刀,骑在一匹高大的黑色战马上,威风凛凛。
他身后整齐排列着一队骑兵,个个精神抖擞,身姿挺拔,手中的长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
远远地,便望见马世耀率领的两万忠勇军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军旗猎猎作响,脚步声、马蹄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大地都为之震颤。
李虎见状,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去,身后的骑兵们也紧随其后。
待双方距离拉近,李虎猛地勒住缰绳,战马前蹄扬起,发出一声长嘶。
李虎翻身下马,快步迎向马世耀,单膝跪地,朗声道:“骑兵旅长李虎,率部恭迎军长马世耀!军长一路辛劳!”
马世耀端坐在马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抬手示意李虎起身,说道:“李虎,不必多礼。此地局势如何?”
李虎站起身来,恭敬地回答道:“军长,目前宁夏卫局势基本稳定,但仍需尽快巩固防御。投降的大顺军已在城内待命,等候军长处置。”
马世耀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说道:“好,我即刻进城接管防务。此次任务艰巨,我们务必妥善安置降军,加强城防,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进城之后,马世耀立即着手处理投降的大顺军。他站在演武场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一众大顺军士兵。
“从今日起,你们既已投降,便得遵守我忠勇军的规矩!”马世耀的声音洪亮,在演武场上回荡。
“军中不养闲人,老弱病残者,即刻出列!本军长会就地安置你们,让你们有安身立命之所。”
话音刚落,台下一阵骚动,一些面色蜡黄、身形瘦弱,或是身上带着伤病的士兵,犹豫着走出队列。
马世耀看着这些人,神情虽严肃却也带着一丝怜悯,他吩咐手下:“给他们发放足够的盘缠和粮食,安排他们在附近的村落安置下来,务必保证他们的生活。”
接着,马世耀又高声说道:“剩下的人听好了,凡是满足我忠勇军征兵条件的,暂且改编为刀盾兵。
日后若有立功表现,便有机会正式加入忠勇军序列,与我们一同为大明效力!”
台下的士兵们听闻,有的面露期待,有的则握紧了拳头,仿佛暗暗下定了决心。
李虎配合马世耀顺利接管宁夏镇后,便率领四千骑兵,如一股黑色的洪流般踏入蒙古草原。
草原上,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中,大朵大朵的白云慵懒地飘浮着,看似宁静祥和,实则暗潮涌动。
满清势力长期以来通过联姻、封赏等手段,与蒙古诸多部落建立起错综复杂的联系,试图将蒙古各部纳入其掌控,为其南下攻明提供助力。
然而,蒙古各部并非铁板一块,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一些靠近满清核心区域的部落,在满清长期的威逼利诱下,已然成为其附庸,为满清出兵征战,充当先锋。
他们的营帐整齐排列,战士们骑术精湛,武器装备也在满清的支持下颇为精良,对满清的指令几乎言听计从。
而处于草原深处的部分部落,虽未公然与满清决裂,但对满清的控制阳奉阴违。他们眷恋着草原的自由,不愿完全受制于满清。
这些部落的生活相对传统,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
他们对满清的政策多有不满,却又忌惮满清的强大武力,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时刻警惕着局势的变化,力求在动荡的局势中保持自身的独立与完整。
还有一些部落,受明朝残余势力以及反清义士的影响,内心对满清的统治充满抵触。
他们看到明朝曾经的辉煌以及满清入关后的种种暴行,心中燃起反清的火苗。
只是苦于力量分散,尚未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草原上,各方势力犹如隐藏在草丛中的猛兽,互相窥视,局势一触即发。
李虎率领的四千骑兵踏入这片草原,无疑像是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层层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