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里的烛火明明暗暗,映着帐内几人各异的神色。
“先生。”嬴政深吸一口气,腰杆挺得笔直,神情无比凝重,“朕想请先生,将修士功法传于大秦将士。”
李易刚端起酒杯的手顿了顿,挑着眉看向他:“哦?你这是……”
“朕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嬴政打断他的话,语气无比郑重,“但大秦想要将日月所照之处皆收做秦土,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朕不能让他们仅凭血肉之躯去拼杀。先生曾言,待朕修为在到达北境之前达到开窍便给朕一个奖励,如今……”
“打住打住。”李易咂咂嘴放下酒杯,脸上露出几分哭笑不得的表情,“我是tmd真服了你了,嬴政,我记得我给你的是人皇功法啊,不是合欢宗的双修之法”
他上下打量着嬴政,眼神里的古怪几乎要溢出来:“我当初说让你好生修炼,没让你靠那种法子冲击窍穴吧?开窍境是到了,可你开的是前阴窍穴?亏你还是始皇帝,这事传出去怕是要成千古笑谈。”
嬴政老脸一红,却梗着脖子道:“能成大道,何惧旁门左道?况且朕……朕那也是因地制宜,就说朕开没开窍嘛!”
“得得得,算你有理。”李易摆了摆手,他倒是真没想到嬴政能靠这种近乎荒诞的方式突破,不过转念一想,这他们这一家修行都不太正常,他和胡亥父子俩……扶苏又是靠悟就能突破的怪物,“既然你实打实到了开窍境,我也不好食言。给将士们的功法,就当是你开窍的贺礼了。”
他话锋一转,朝嬴政伸出手:“把太阿剑给我。”
嬴政虽有疑惑,还是从腰间解下佩剑。太阿剑一出鞘便带起一阵清越的嗡鸣,剑身如秋水般澄澈,却又泛着古朴的青铜色泽,剑脊两侧雕刻着繁复的云雷纹,靠近剑柄处镶嵌着七颗鸽卵大小的绿松石,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剑身上,流转的光华仿佛蕴含着吞吐天地的气势。
“好剑。”李易接过长剑掂量了两下,指尖在剑脊上轻轻一抹。
就在众人注视下,剑身上的气息骤然剧变。原本凌厉的锋芒渐渐收敛,转而散发出厚重磅礴的威压,仿佛承载着万里江山的重量。
剑正面的云雷纹褪去,浮现出一幅绵延不绝的地图,东到沧海,西至流沙,南抵百越,北达瀚海,正是李易曾给嬴政看过的世界全貌。其中大秦疆域的位置正散发着璀璨的金光,与周边的灰暗形成鲜明对比。
而剑的背面,云雷纹化作了巍峨的宫殿群,殿上一人身着十二章纹的冕服端坐宝座,下方是密密麻麻跪拜的百姓,姿态虔诚而恭敬,正是人皇临世的景象。
“这……”嬴政瞪大了眼睛,伸手抚上剑身时,一股温暖而厚重的力量顺着掌心涌入四肢百骸,那是一种与天地灵气截然不同的气息,仿佛凝聚了万千生民的意志。
“从今往后,它就叫人皇剑了。”李易拍了拍剑柄,“蕴含人道之力,最适合你这种帝王用。”
嬴政紧紧握住剑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眼中是掩不住的狂喜与珍视。
这把剑仿佛天生就该属于他,握着它时,他甚至能感受到关外长城的砖石、关中平原的田亩、咸阳街头的人声……整个大秦都在他的感知中脉动。
旁边的蒙恬早已看得眼睛发直,握着佩刀的手不自觉收紧。他这辈子见过不少名剑,却从未有过此刻这般强烈的冲动——那是武将对神兵最原始的渴望,仿佛血脉里都在叫嚣着要将这般利器握在手中。
韩信则是另一番神情,他死死盯着李易方才抹过剑身的手指,瞳孔微微收缩。轻描淡写间改天换地,这等力量已经超出了他对“仙人”的想象,挥手造神兵,这是传说中上古神只才有的手段。
“陛下,何不试剑?”王翦看出了始皇帝的跃跃欲试,抚须笑道。
始皇帝猛地起身,提着人皇剑大步走出大帐。此时夜色已深,帐外的军营篝火点点,士兵们见皇帝持剑而出,纷纷屏住呼吸。
始皇帝深吸一口气,运转起李易传授的基础功法,将真气灌入人皇剑中。刹那间,剑身爆发出丈许长的金色剑芒,他扬手一挥,一道璀璨的光痕划破夜空,伴随着一声若有若无的龙吟响彻云霄。
“好!”
“陛下威武!”
“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
营地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士兵们看着那道撕裂黑暗的剑光,只觉得浑身热血沸腾。有这样的陛下,有这样的神兵,大秦何愁不能一统天下?
始皇帝收剑回鞘,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笑意回到帐内,刚坐下便急道:“先生,将士们的功法……”
“急什么。”李易慢悠悠给自己倒了杯酒,“给军队的功法肯定要调整,总不能跟给你们的一样。”
蒙恬立刻拱手道:“先生考虑周全!军中将士与朝中大臣不同,能主攻杀伐之力最好。”
“你说到点子上了。”李易冲他举了举杯,“这套功法主修战场煞气,越是浴血奋战进步越快。不过蒙恬你得有个心理准备,你这身煞气看着唬人,其实量小确不凝练,短时间内想追上老王怕是难了。”
蒙恬一愣:“那属下……”
“按煞气纯度算,你最多能开九窍。”李易掰着手指道,“不过也够用了,镇守北境对付匈奴,九窍境绰绰有余。”
蒙恬瞬间涨红了脸,不是羞愧而是激动。九窍境!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开三五个窍穴就谢天谢地,没想到先生竟说他能到九窍,这已经是世间顶尖的实力了!
“谢先生指点!”他猛地起身拱手,腰弯得几乎要碰到地面。
李易摆摆手让他坐下,继续道:“功法的事好说,但军功制度得改。总不能还按以前的计功方式了,不然以后军队里必定失控。”
始皇帝和蒙恬都是一滞。军功爵制是大秦的根基,自商鞅变法以来沿用百年,岂能说改就改?但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敢反驳——李易说的话,至今还没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