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一道沉稳中带着一丝疲累却难掩威严的女声从殿门口传来。
殿内众人皆惊,循声望去。
只见富察琅嬅、高曦月以及苏绿筠三人,正并肩站在启祥宫殿门口,魏嬿婉心中都是一惊,她光知道今日娘娘早早地就去了撷芳殿探视二阿哥,却不知道皇后娘娘也在,还碰巧听到了她说的这些话。
富察琅嬅缓缓步入殿内,她的眉宇间带着为永琏忧心的倦色,但此刻那双目却格外明亮,饱含赞赏地落在依旧恭敬跪地、背影挺直的魏嬿婉身上。
“这丫头说得极是。”富察琅嬅的声音清晰地响彻寂静的正殿:“天家血脉,落地皆为祥瑞,何论男女?璟璨是皇上的女儿,是正经的金枝玉叶,何来笑话?那些嚼舌根的,才是真正的不知所谓。”
她目光落到金玉妍身上,带着安抚与告诫:“嘉嫔,你是公主的生母,更要拿出主位的气度来,莫被些许风声乱了心神,失了体统。”
说罢,她再次将目光投向魏嬿婉,由衷赞叹:“纯妃,你身边这个丫头年纪虽小,见识却明白、胆识也过人,口齿更是伶俐得紧。”
苏绿筠温婉一笑,姿态恭敬:“谢皇后娘娘谬赞。说到底也是嬿婉自己聪慧,懂得体察上意。”
富察琅嬅这下终于知道之前苏绿筠为什么老拘着这孩子不肯时常带在身边了,原来是怕自己抢了去!
她眼中流露真切的赞许,也为了让她安心道:“绿筠,你调教得好人,也难怪皇上对着丫头都青眼有加。你协理六宫本不易,身边能有如此得力的臂膀,本宫看着也替你安心不少。”
高曦月在一旁撇了撇嘴,虽也对魏嬿婉这个小宫女的聪慧和机敏感到意外,但看着皇后娘娘这架势,也只“哼”了一声,没多说什么。
“娘娘说这话可是与臣妾生疏了,嬿婉机灵,娘娘身边若缺人她便立即能替娘娘分忧,臣妾不过是替娘娘教导着而已。”苏绿筠笑的温和。
富察琅嬅听了这话心中惊讶却又高兴,眼瞧着莲心婚期将近,长春宫的宫人除了檀溪再无人可用:“也难为你舍得。”
“她有什么舍不得的?”高曦月很不满苏绿筠一而再再而三地讨好皇后娘娘,逮到机会就要说两句。
富察琅嬅听见了就当没听见,她都习惯了。
而床上的金玉妍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开口的机会时就已经很烦躁了,脸色更是在富察琅嬅略有些严厉的目光与苏绿筠那个贱人平静的笑容中,彻底沉了下去。
什么说是来看自己的,其实是在为这个贱丫头铺路吧?当真以为她看不出来吗?
她胸口的怒气无处发泄,却又不能多说什么,只能强撑着露出一个笑脸:“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跪在地上的魏嬿婉,听着苏绿筠和富察琅嬅的对话,电光火石之间已经想明白了前因后果,心中被一股暖流包裹。
娘娘良苦用心,就为了换皇后一句金口玉言,皇后的赞扬无疑是给她今日的应对赋予了最高的认可和最大的价值。
她深深俯首:“奴婢谢皇后娘娘夸奖,谢纯妃娘娘提拔。皇后娘娘体恤之心、纯妃娘娘教导之恩,奴婢谨记于心,万不敢忘。”
纯妃娘娘帮她在这条最难走的路上,终于踏出了真正坚实而光亮的第一步。
转眼便是四月天,日子一天天热起来,虽然北方的早晚还是很冷,但午间时候已经很暖和了。
“之前让你去查江与斌的底细你可都查清楚了?”海兰走在御花园中,随口问着叶心。
“都查清楚了,江与斌与李玉公公、惢心都是同乡,若是让惢心去给他说去冷宫的事情,他一定不会拒绝。”叶心笑着回答。
薏主儿在冷宫得了严重的风湿,一直都不见好,胳膊膝盖时常疼痛,主儿瞧在眼里疼在心里,如今能有太医去为薏主儿诊治,想来主儿也会高兴起来吧。
二人刚刚走过假山,就见不远处弘历在和谁说这话。
“虽然在景仁宫见了你两回,可朕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弘历眼神一直落在魏嬿婉精致又漂亮的脸上,他以为自己应该已经对魏嬿婉平和了不少才是,可单独见面,心还是跳的很快。
“回皇上,奴婢姓魏,名嬿婉。”魏嬿婉低头回答,其实这样突然的偶遇还是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丽人赋说,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弘历越看越喜欢,又忍不住问道:“你是什么出身?”
魏嬿婉没想到皇帝问了又问,还问到了她最不愿意提及的家人,颇有些苦恼地说:“奴婢是出自满洲上三旗的正黄旗包衣...可惜,家中落魄,房产被尽数变卖还债,也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好门第。”
弘历一听,心里的某根弦瞬间被触动,他曾经也是不受宠的阿哥,在宫里活的艰难。听魏嬿婉的话语,她似乎在遇见筠儿前过得也不好,不由得有些心疼:“门第高低别人说了不算,自己挣来的才算。”
魏嬿婉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不由得一愣:“皇上,奴婢真的能做到吗?”
“能啊。”弘历笑了起来,神情温和:“从前筠儿和你一样也是最微末的宫女,如今已经是皇后一人之下的纯妃了。她说,她不想在宫里静悄悄地死去也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她就真的做到了。即使是女子,只要有本事、有骨气,没什么争不出来的。”
他的额娘能从甘露寺争到世间女子最尊贵的位置上,苏绿筠能替自己从宫女争到协理六宫的纯妃这些他都看在眼里。
这世间女子在弘历眼中无非两种:一种是有本事的,一种是女人。
有本事的自然让他敬重,女人就.....
他笑了笑:“千万别妄自菲薄。”
留下这句话便领着人离开了。
魏嬿婉还愣在原地,怔怔地看着弘历离去,眼中却闪烁着明亮的光华。
海兰冷眼看着,想起娘娘关照她的种种、又想到弘历对她的青睐,没忍住道:
“看来,这宫里要出第二个阿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