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而煎熬的一夜终于过去。
当黎明的微光勉强穿透长安城上空的厚重云层时,整座城市仿佛是从一个压抑的梦境中挣扎着醒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寂静与不安。
街道上行人稀少,且步履匆匆,面色惶惶,偶有交谈也是压低了声音,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
商铺大多关门闭户,连平日最热闹的东西两市也显得异常冷清。
一种无形的恐慌,如同瘟疫,在无声无息间已侵蚀了这座帝国心脏。
皇宫,紫宸殿。
今日并非大朝会,但因司天监预言及连日来的流言,武则天仍召集了部分核心重臣于偏殿议事,姿态上力求镇定从容,以示天变不足畏。
狄仁杰身着紫色朝服,位列班中,神色平静如古井无波,唯有偶尔掠向殿外天空的目光,锐利如鹰隼。
孙敬之则按计划,携带着那箱至关重要的卷宗,悄无声息地候在偏殿一侧的耳房内,凝神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张承翊早已不在宫中。
天色未明时,他便已顶盔贯甲,手持狄仁杰令牌与皇帝密旨,登上了春明门的城楼。
他按剑而立,目光冰冷地俯视着城外。
只见远处尘土渐起,黑压压的人潮如同决堤的洪水,缓缓向着长安城墙漫涌而来。
那“天狗食日,女皇失德!清君侧,正乾坤!”的呼喊声,起初还显得杂乱稀疏,随着人群的逼近,逐渐汇聚成一股沉闷而充满恶意的声浪,一下下撞击着厚重的城墙,也撞击着城头守军的心防。
辰时,巳时…
时间在令人焦灼的等待中一点点流逝。
天空中的云层似乎愈发低沉,阳光变得有气无力,给天地万物都蒙上了一层灰败的色彩。
城外的声浪越来越高,甚至开始夹杂着石块撞击城门和城墙的闷响。
城头上,弓箭手已张弓搭箭,滚木礌石准备就绪,士兵们紧握兵刃,呼吸粗重,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弓弦。
狄仁杰在殿中,能隐约听到从宫墙外传来的、如同海潮般的喧嚣。
他不动声色,目光却依次扫过殿内诸臣——宰相李昭德眉头微蹙,手持玉笏,似在沉思;左金吾卫大将军李楷固站得笔直,脸色肃穆,看不出太多情绪;内侍监高延福则垂首侍立在御座之侧,如同一个没有生命的影子。
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那颗即将引爆一切的雷。
午时将至。
天空中的异变开始显现。
原本就黯淡的日轮边缘,出现了一个微小的、黑色的缺口,仿佛被什么无形的巨兽啃噬了一口。
“日蚀!日蚀开始了!”殿外隐隐传来宫人压抑的惊呼。
殿内群臣一阵轻微的骚动,不少人下意识地抬头望向殿外,脸上变色。
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当这传说中的“天罚”异象真正降临眼前时,那种源自古老恐惧的震撼依旧难以抑制。
武则天端坐于御座之上,面容隐藏在十二旒玉冕之后,看不真切,但放在扶手上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黑色的阴影缓慢而坚定地侵蚀着太阳,天地间的光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淡下来,仿佛有一只巨手,正缓缓拧灭世间的光源。风不知何时停了,鸟雀噤声,一种诡异的、仿佛万物都将走向终结的沉寂笼罩了大地。
长安城内,恐慌彻底爆发!
百姓哭喊声、奔跑声、物品碰撞碎裂声此起彼伏,如同末日降临。
与此同时,城外的声浪骤然拔高到了一个顶峰!
“天狗食日了!上天降罚了!”
“女皇失德!冲进去!清君侧!”
“打开城门!顺应天意!”
春明门外,被煽动的流民在那些隐藏骨干和江湖死士的驱使下,如同狂潮般向着城门发起了冲击!
无数的手拍打着城门,简陋的梯子架上了城墙,石块如雨点般抛射上来!
“稳住!放箭!”张承翊声如洪钟,压过城下的喧嚣。
箭矢带着凄厉的呼啸射向那些冲在最前面、手持兵刃的亡命之徒,滚木礌石轰然落下,激起一片惨嚎。
然而,人群实在太过庞大,恐惧与狂热交织,形成了一股可怕的力量,防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皇宫之内,光线愈发昏暗,仿佛提前进入了黄昏。
殿内不得不点燃了烛火,跳动的火焰在群臣惊疑不定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即将到来。
他看了一眼司天监官员呈上的铜制晷仪,阴影即将覆盖整个日轮。
午时三刻将至,日全食,就在眼前。
暗日,已然初现。
而真正的黑暗与风暴,才刚刚开始。
(第151章 收)